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2019-04-08李永军
李永军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是小学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学科。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最突出的特征,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教师需要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才能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道德情感 社会责任感 动起来
一、让学生的口动起来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的法子来自学的法子,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在教学中,课文由学生自读,问题由学生提出,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大胆提出不同见解,答案由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尽情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教材内容,发现问题;然后前后两桌四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汇报自学成果,查缺补漏,取长补短,并对自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讨论并达成共识。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交给全班同学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为节省时间,教师可以指定某一小组为代表让他们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
二、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首先,让学生整理好课堂笔记,重点难点要记清楚。
其次,要学生梳理好知识体系,对所学知识从宏观到微观要有一个清晰的线条,把握好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再次,让学生之间互出测试题、互评测试卷,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技巧。
三、让学生的脑动起来
品德与社会课的一大特点就是综合性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多学科的综合以及与当前国内外重大事件相结合,寻找知识间相互渗透融合的交叉点,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运用能力。具体做法是:首先让学生动脑思考所学品德观点跟哪些历史事件、哪些学科、哪些重大时事以及社会现实有怎样的联系;其次教师设计一些综合性、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思考、讨论、作答,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关注社会的意识。在讲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我们能为地球做些什么》时,让孩子们对环境这个人们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思考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理解我国环境现状的基本国情,也可以从品德与社会角度来理解我国的环境这一地理知识,多角度地了解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以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努力营造绿色美丽、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
四、让学生的情动起来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用朗读、表演、音乐、视频资料等,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情境更好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的情感在一次次共鸣中得到升华、思想得到净化、品德得以提升。如在讲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时,我适时播放了《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两部影视的部分视频片段,电影中英雄人物抛头颅、洒热血、为了祖国英勇献身的悲壮场面,深深的打动了学生,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培養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五、让学生的脚动起来
品德与社会课十分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生动活泼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课形式,让学生的脚动起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获得解决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的“活动”课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受到感染,从而好学、乐学。如在讲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社会文明大家谈》时,我投其所好,带领孩子们一起去大型超市购物,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文明购物带来的快乐,让他们在购物中体会文明礼貌的语言和行为给大家带来的方便,了解超市购物规则,引导孩子们做文明顾客,培养他们的文明素养,使孩子们在实际行动中培养了自己良好的文明形象。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主体参与度。二能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三能让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社会责任感、合作探究意识等多方面素质在思考、交流、合作、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杨秀兰.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18):57.
[2]乔玉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方法探讨[J].中华少年,2018,(27):237.
[3]刘晓智.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