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紫癜病1例
2019-04-08郑建铭陆录杜尊国
郑建铭 陆录 杜尊国
患者,男性,39岁,福建莆田人,公务员。因“体检发现肝脏占位1月余。” 于2017年4月27日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诊疗。患者体检B超发现肝脏占位,查AFP正常,行MRI检查见肝右后下叶DWI略高信号(图1),增强后呈不均匀信号。现为明确病灶性质,进一步就诊。患病以来患者精神可,胃纳、睡眠正常,二便正常。否认传染病史、手术史、外伤史、输血史、过敏史。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无殊,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无叩痛。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AFP:2.19 μg/L,CEA:2.61 μg/L,CA199:<10 U/mL,乙肝标志物:全阴性,丙肝抗体:阴性。HIV:阴性,RPR:阴性。患者至我院外科在全麻下行肝段切除术(图2),术后病理示:部分肝组织,5 cm×5 cm×4.5 cm,切面见散在灰黑灰红色素沉着。免疫组化:铁染色(+/-),CD34(血管+),CK18(肝细胞+),HEP1(肝细胞+),CK19(胆管+),EMA(-),GPC-3(-),网状染色(-),病理诊断:紫癜肝(图3~5)。
讨论肝紫癜病(Peliosis hepatis)是一种罕见的肝血管病变,以多发小的充血性囊样病灶为主要表现。Wanger在1861年首次报道,随后1916年Schoenlank根据肝脏病理活检命名本病为“肝紫癜病”[1-3]。肝紫癜病在CT上多表现为低密度病灶,动脉增强期呈低密度病灶,病变中心见以球形强化影为表现的靶征,门静脉期病灶强化范围呈离心样向周边扩展,而实质期病变呈弥漫均匀强化,周边呈低密度改变[1]。与肿瘤性病灶相比,肝紫癜病病灶具有非肿块样的边缘,缺乏占位效应,在延迟期仍有强化。特别是在应用肝特异性造影剂时,磁共振检查较CT能更为准确诊断肝紫癜病。病变的血液成分不同,在MRI上的成像差别很大。在T1加权序列中,可以检测到不同病变类型(低信号、异质性或高信号),此时予造影剂病灶呈增强改变,这种增强改变通常是离心式的改变,但也可以是向心的改变。在T1脂肪抑制相中,在使用钆喷酸二甲葡胺后及晚期,由于观察到血管成分,影像上形成强烈反差。作为鉴别诊断,造影剂在晚期的显影有时可以提示血管瘤。在T2加权序列中,可表现与周围软组织相比为高信号病变,由于出血坏死伴有多个高信号斑点,而且通常病变绝不是外生的改变[3]。对于增殖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可以排除病变是否有高代谢活性。可见,肝紫癜病的影像学诊断其实殊为困难,最终诊断仍需依靠病理诊断。肝穿刺活检对于肝紫癜病可能导致大出血,应当谨慎。肝紫癜病治疗无特殊疗法,为了避免病灶突发致死性大出血的风险,建议外科手术治疗。因此,外科手术即是诊断又是治疗性干预。局限型肝紫癜病可手术切除病灶,弥漫型者若合并肝功能失代偿可行原位肝移植。
图3 HE染色,肝小叶内散在扩张的囊性血腔,大小不等,无序分布(100×)。
图4 HE染色,肝小叶内散在扩张的囊性血腔,大小不等,无序分布(200×)。
图5 血管内皮标记CD34染色,显示囊腔阴性,未见内皮衬覆(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