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伴发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2019-04-08罗晓亮赵立超赵彤袁建松乔树宾
罗晓亮,赵立超,赵彤,袁建松,乔树宾
心房颤动(房颤)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会影响患者不良预后事件的发生[1]。内皮素(ET)是一组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结构与功能相似的异构体肽,具有强烈而持久的血管活性,其中以ET-1的作用最强。ET-1系统活性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有一定相关性。但由于ET-1循环浓度低,血浆半衰期短,故临床测定存在困难。而ET-1的生物学前体大ET-1(Big ET-1)是一种稳定的肽,其血浆半衰期长,组织清除缓慢,与ET-1在血浆中可等摩尔进行测定,因此血浆Big ET-1水平是反映ET-1活性比较可靠的指标[2]。本研究通过对AHCM患者血浆Big ET-1水平的分析,旨在探讨血浆Big ET-1水平与AHCM患者伴发房颤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连续入选2005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患者中经超声心动图和(或)心脏磁共振(CMR)确诊为AHCM的患者并在住院期间完成血浆Big ET-1检查的患者373例,男性291例(78.0%),年龄(57.6±11.1)岁;其中7例无症状,以心电图发现异常就诊;其余均以胸痛、心悸、气促、头晕就诊。病史最短者为2天,最长者可达30年。结合病史、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结果,将存在阵发性、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者91例(24.4%)归为房颤组,其余282例(75.6%)窦性心律患者归为窦律组。
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收集:经超声心动图和(或)CMR明确诊断为AHCM者,经患者本人及家属知情同意后入选本研究。首先完成详细的病史采集,测量就诊时血压、心率,次日清晨抽取血样,进行血常规、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ig ET-1等检查;完善体重指数(BMI)、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CMR等检查。其中血浆Big ET-1浓度检测采用奥地利 Biomedica公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测定 Big ET-1浓度。 血浆Big ET-1水平正常参考值<0.25 pmol/L,检测敏感度为0.02 pmol/L。
检查方法、图像分析及诊断标准: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图像分析:采用美国GE公司的Vivid7 dimension超声诊断仪,常规经胸测量超声心动图的各项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尖部心肌厚度。AHCM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局限于左心室乳头及水平以下心尖部的心肌肥厚≥15 mm可诊断为AHCM[3]。
CMR扫描与分析:应用1.5T核磁扫描仪(西门子医疗,德国),对患者进行CMR检查,关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心尖肥厚的标准,Suzuki等[4]提出以下方法:心尖水平心室壁厚度≥15 mm、心尖最大室壁厚度/基底部最大室壁厚度≥1.3即可诊断心肌肥厚。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AHCM 伴发房颤的风险,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表1):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除年龄外,性别、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BMI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窦律组比较,房颤组血浆Big ET-1水平、左心房前后径以及襻利尿剂、螺内酯应用率较高,而就诊时收缩压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AHCM合并房颤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2):将表1中组间具有差异的因素包括年龄、就诊时收缩压、血浆Big ET-1水平、左心房前后径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左心房内径、血浆Big ET-1水平在AHCM伴发房颤风险预测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AHCM合并房颤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3):将年龄、左心房前后径及血浆Big ET-1水平三个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提示:年龄(OR=1.053,95 %CI: 1.025~1.081)、左心房前后径(OR=1.206,95% CI:1.138~1.277)及血浆 Big ET-1 水平(OR=1.466, 95%Cl:1.005~2.317) 为AHCM患者伴发房颤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
AHCM合并房颤患者血浆Big ET-1水平与其他危险因素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4):房颤组患者的血浆Big ET-1水平与年龄及左心房前后径均无相关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s)
表2 AHCM合并心房颤动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3 AHCM合并心房颤动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4 AHCM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浆Big ET-1水平与其他危险因素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房颤是AHCM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远期不良事件的重要预测指标,合并房颤的AHCM患者心血管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增加,因此房颤的预测及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既往研究已经证实,左心房前后径及年龄与AHCM患者合并房颤的相关性最密切[1]。本研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来预测 AHCM患者发生房颤的风险,结果显示血浆Big ET-1水平、左心房前后径及年龄为 AHCM伴发房颤的独立预测因子。
大量研究发现,ET-1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相关。房颤发病机制复杂,心房重构为中心环节[5]。ET-1水平升高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促进心肌细胞增殖,增加细胞外基质合成,诱发心房纤维化,导致心房结构重构[6-7],心房重构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基础。反之,也有临床研究显示,房颤可诱发血浆 ET-1水平升高,血浆 Big ET-1水平升高能独立预测普通人群房颤的发生[8]。我们的研究提示,房颤组患者血浆 Big ET-1水平较窦律组明显增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亦显示,血浆Big ET-1水平增高是AHCM合并房颤的预测因素,且其预测作用独立于年龄和左心房前后径。
Val-HeFT研究提示,在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浆Big ET-1水平升高与房颤的发生、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9];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高血浆 Big ET-1水平亦与全因死亡、心力衰竭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10],而AHCM患者亦是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高发人群。既往基础研究显示,高ET-1水平可以导致心房结构扩大、心房细胞增殖及纤维化。Mayyas等[11]发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左心耳ET-1表达水平与左心房前后径、心房纤维化程度及房颤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在患有心脏舒张功能异常及左心房压力升高的患者中,血浆 ET-1水平也有增加[12]。本研究发现,AHCM合并房颤患者的血浆 Big ET-1水平显著升高,左心房前后径明显增大,提示Big ET-1可能在AHCM患者房颤的发生、维持以及心房的结构和电学重构中发挥作用。通过监测血浆Big ET-1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强度,从而减少房颤不良事件的发生。
然而,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分析,且入组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病情较整体患病人群更重;另外,由于患者基础疾病不同,基线用药情况并不一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能够纳入全部AHCM患者(包括门诊患者)或加入其他中心,则结论更具有代表性。另外,由于本研究入选病例数量有限,因此上述结论还需更大样本、长期随访的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在 AHCM患者中,合并房颤患者的血浆 Big ET-1水平显著升高。血浆Big ET-1水平、左心房前后径及年龄为AHCM伴发房颤的独立预测因子。血浆Big ET-1水平可能在AHCM伴发房颤的预测及治疗过程中具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