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补肾活血方辅助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3例
2019-04-08王翌
王 翌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椎基底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者椎动脉血流不畅、减少,进而发展成为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疾病,是临床上一种神经障碍疾病的表现,以突发性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1]。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以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扩张血管等为主,但存在疗程长、药物副作用大、依赖性强、容易复发等弊端[2-3]。为了探寻更佳方案,2017年1月—2018年9月,笔者采用益气补肾活血方辅助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3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3例,其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64~76岁,平均(69.57±5.52)岁;病程6~13个月,平均(9.69±3.57)月。对照组53例,其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63~75岁,平均(68.32±5.46)岁;病程6~13个月,平均(9.68±3.54)月。所有病例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了相关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神经病学》[4]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①患者存在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眩晕,眩晕与头部转动有密切关系,伴有眼球震颤、视觉症状、肢体麻木无力、恶心、头痛、耳鸣、听力下降、构音障碍、侧肢体痛觉消失或者减退等情况;②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③既往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因素。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①有头晕目眩、视物旋转等主要临床表现,轻度发作患者闭目可止,重度发作患者如坐舟车甚至昏仆;②伴有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多汗等症状;③患者头晕遇劳即发,动则加重,头重如蒙,时吐痰涎,面色无华,心悸少麻,舌暗淡、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细弱、弦滑。
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体温,吸氧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常规西医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80917081,每粒5 mg),每次10 mg,每日1次,睡前口服;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由河南铺任怀庆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8040811,每支40 mg)80 mg,加入9 g/L的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红花注射液(由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8070102002,每支10 mL)20 mL,加入50 g/L的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补肾活血方,药物组成:黄芪30 g,葛根10 g,巴戟天15 g,杜仲30 g,熟地黄30 g,淫羊藿30 g,骨碎补20 g,白术15 g,白芍15 g,法半夏5 g,茯苓15 g,当归20 g,川芎15 g,三棱10 g,莪术10 g,僵蚕10 g,炙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药汁至200 mL,早晚分服。
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4 观测指标
①临床症状积分: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相关评分标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②生活质量:采用QOL量表[6]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5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眩晕的相关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眩晕等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可进行正常生活和工作,TCD检查结果有明显改善。有效:眩晕等主要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能够进行简单工作,但生活及工作仍受到影响,TCD检查结果有所改善。无效:眩晕等主要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加重,TCD检查结果无变化。
6 统计学方法
7 结 果
7.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29,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疗效对比
7.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见表2。
组 别例数时间临床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组53治疗前31.35±4.4256.74±5.93治疗后7.14±1.26∗∗##83.35±6.36∗∗##对照组53治疗前31.29±4.3556.92±5.94治疗后19.87±1.75∗∗62.47±4.57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8 结 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中老年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多种因素导致椎动脉硬化、狭窄或痉挛、血压不稳、血液黏稠、小血栓形成,影响血液正常循环,最终引起脑缺血、缺氧,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站立不稳等症状[8-9]。该病常反复发作,若不及时控制,可最终发展为脑梗死而终身瘫痪。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以解除血管痉挛、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等改善脑部血流量和脑供氧为主要目的,但疗程长,药物副作用大,药物依赖性强,易复发[2],且青年、中年、老年患者用药类似,没有针对性,药物靶点单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根可归为中医学“眩晕”范畴,总的致病因素离不开虚、瘀、痰、风、火[10]。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气血耗伤而出现正气不足,所谓“年过四十,阴气自半”,正如“丈夫……七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老年人肾精肾气逐渐亏虚;又饮食不节、忧思劳倦伤及后天脾胃,脾肾不足日久气血不足;情志不遂、饮食不洁也可致气血瘀滞。肾气、脾气先后天互生互助,肾虚气虚而互损,又因肾气、中气有助于推动血液循环,故肾虚气弱则血液循环乏力而易生瘀血,瘀血既成又碍新血生化和气机运行,形成肾虚、气弱、血瘀恶性循环之证,导致中气不足、肾气不固、血脉不畅,清气和血中之养难以上充脑窍,发为头晕眼花、站立不稳。中医药疗法具有整体对待和个体具体治疗的优势,副作用小,不仅能止晕,还能治晕。因此,通过健脾益气、固精滋肾、活血通络达到增加止晕之效,针对老年患者机体老化的根本原因、病理机制及血脉污浊不畅的外在直接原因进行偏虚偏实的纠正,是一种标本兼治的方法。
益气补肾活血方中黄芪益气补肾,葛根升阳解痉,巴戟天、杜仲、熟地黄、淫羊藿、骨碎补滋肾固精益脑,白术、白芍、法半夏、茯苓益气健脾,当归、川芎、三棱、莪术、僵蚕活血祛瘀通络,炙甘草调和诸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具有扩血管作用、保护脑细胞的作用[11];巴戟天、杜仲、熟地黄、淫羊藿、骨碎补等补肾药可改善大脑供血,有助于缓解脑痴呆、增强记忆力、恢复脑认知功能[12-13];当归、川芎、三棱、莪术、僵蚕等活血药可祛除血栓,稳定斑块,降低血液黏度,保护血管壁[14-15]。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补肾通络之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与吴丽芳[16]进行的同类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益气补肾活血方辅助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