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04-07王志彬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总价单价应用题

王志彬

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就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下面我结合自己教学中的实践浅谈如下:

一、多样化教学数学问题

1.游戏中学习应用题 俗话说: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在教学一年级应用题。“已知甲数,乙数比甲数多少的问题”一课时,学生怎么也搞不清。一次,学生在做转圆圈游戏,男同学10个一组,女同学那组有15人。我灵机一动,先让他们数各自小组的人数,然后提问:女生比男生多几人?可以数数,所有人都说出结果是5人,我紧接着又问:这种情况下是加法还是减法?学生很快说了答案,我又问:谁能说一个加法的问题?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真是应了那句话: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栽柳柳成荫,原本学生不易搞清的问题在游戏中轻松地搞定。

枯燥的课堂教学往往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感觉课堂索然无味,所以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可以成为教学的题材,信手拈来,不仅新鲜而且有亲切感,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情境掌握数量关系。

2.体验中学习应用题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除了常用的方法实物教学法、画线段法、分析问题法(即找已知条件,所求问题)以外,体验式教学的效果也非常显著。例如我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的应用题时,甩开课本,在课堂进行了人人都参与的买东西市场。课堂上有售货员,小型超市,每种商品的的价格,大家在买卖的的交易中理解了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这样的亲身体验激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单价乘数量等于总价的数量关系自然水到渠成。不用学生死记硬背公式,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体验式的教学使他们亲身感悟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从而激发求知欲,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开拓思维,解决应用题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解决应用题的教学是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学应用题时必须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一题多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应用题一题多变的训练方式,能让学生触类旁通,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互助交流。如:学习《鸡兔同笼》时,“现有鸡和兔同笼,从上面看有12个头,从下面数有32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学生掌握了假设法后,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训练。我出示了选择题,“数学试卷中有25道题,做对一道得4分,做错一道或不做倒扣一分。小茗同学得了75分,他做对了多少道题?”。又出示了填空题:“同学们划船,大船一条坐6人,小船一条坐4人,一班有36名同学,需要租用——条大船,——条小船。”这些问题都是变化后的鸡兔同笼问题,不同的出题方式,不同的训练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很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读懂信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学教学中,应用题是教学中的难点。一部分学生看到应用题望而兴叹,选择放弃。究其原因,读不懂题意,不会列式,做了也是错,不如不做。因此我在教学时,努力做到讲究一定的方法,让他们学会捕捉信息并能读懂题意。

(1)演示法寻找信息。例如:“哥哥有80元,弟弟有60元,哥哥给弟弟多少元两个人的钱数一样多?学生都错以为80-60=20元。诸如此类的题目我让两个同学扮演哥哥、弟弟,按题目的要求给钱。学生很快发现一个人钱数的增加蕴含着另一个人钱数减少的相互依存关系,就能马上意识到此题的本质意义,就能做出正确答案10元。然后再让学生读题,说题意,并观察、比较,这类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

(2)仔细读题挖掘信息。有一些应用题,条件比较隐藏,学生必须反复认真地读题,才能正确、全面地理解其中的关键词句,挖出隐含的解题条件。如“明明要做24道数学题,已经做了一半,还要多少道题才能完成?”学生只有理解了“一半”的含义,才能正确解题。“小明的前面有7人,后面有8人他们一共有几人?”这个隐藏条件是小明本人,如果不仔细读题,就容易写成7+8=15.

(3)分析问题明白题意。如:3台拖拉机2天耕地6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4天耕地多少公顷?这是归一问题,解题时学生必须学会分析,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一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总量。教师在讲解时让学生明白一份的含义,分析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生活中提升运用应用题

数学想要学好,不能只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还必须学会生活中的运用。应用的过程,不但能巩固提升所学知识,还能能够体现学习的价值。如学习了单价、数量与数量的应用题后,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在买东西时用到的数学知识。学生举例:“我中午买了2支铅笔,一支5角,一共花了1元。2支是数量,5角是单价,1元是总价。”“我昨天花3元买了2个笔记本,每个笔记本多少元?求单价,3元是总价,2个是数量。运用总价除以数量等于单价计算。”这样学生能感受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再如我们学了面积计算后,学生举例:“我们的教室长6米,宽5米,面积多少平方米?”“我家的厨房要铺砖,面积是8平方米,要铺80厘米、宽80厘米的瓷砖,请帮我计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块砖?”等等。学生能自觉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数学应用意识。这样,既起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实际生活中问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地变换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有意识的开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不时的抓住契机,增强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达到“解决问题”要与“生活化”、“数学化”相结合,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总价单价应用题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如何求单价
嘟嘟熊家的百货商店(二十四)——单价是多少
算单价
巧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国有大型项目EPC总承包固定总价问题的研究
2014年中考数学命题大预测试题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