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金融共生理论的银行保险业务发展问题研究

2019-04-04马迎峰

科学与财富 2019年5期
关键词:发展问题

摘 要:随着经济自由化、一体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银行与保险业之间形成了一种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银行保险的发展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经济现象。2004年9月,央行和银监会首次表态,商业银行可设立自己的基金管理公司,被普遍认为是混业经营最直接的信号。而我国现行体制下,由于银行保险运营相关制度的不完善,目前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务存在一系列问题。分析我国银行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

关键词:金融共生理论;银行保险;发展问题

银保合作类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银保合作类业务是保险公司或银行选择的一种营销战略,通过共同的销售渠道以及信息资源共享,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随着经济金融的高速发展,金融产品不断创新,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银行保险业务实现快速增长。银保合作类业务在1996年才在我国出现,近年来,无论是从其整体的发展规模还是收益情况来看,都得到了高速的发展。然而,依据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现状而言,其合作经营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足。另一方面,在我国现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下,银行与保险分业经营,同时由银监会、保监会分别监管,相应的法律法规也自成体系。[1]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了中国银行保险的发展呈现“起步晚,波动大”的特征。银行保险业务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允许银行业与保险业实行资本联合和渗透是推动银行保险迅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银行保险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提升利润增长点的重要部分,开发出更多新的银保产品,使银行保險业务得到长期性的良性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相关理论概述

金融共生是指银行与企业之间、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以一定的共生模式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关系。[2]斯蒂格利茨(1998)最早运用共生理论研究经济问题,首次提出了金融体系中的共生概念;袁纯清(1998)将共生理论用于分析我国小型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在其著作《金融共生理论与城市商业银行改革》首次在国内将共生理论引入到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改革,提出并界定了金融共生概念(2002)。银行保险是指由银行、邮政、基金组织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共同的销售渠道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其最大特点是实现客户、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三赢”。

二、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我国银行网点众多,遍及市、县乃至偏远地区,产品购买方便,这是银行保险在我国发展最显著的优势。我国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在内十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中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们大部分拥有良好的信誉,在消费者心中认可度高,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这也是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第二大优势。第三大优势是,银行保险可以便捷的将银行储蓄存款转换为保险,而我国居民习惯将多余的资金存放在银行,这就为消费者缴纳保费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另外,银行与保险公司的资源共享,可以最大限度的开发销售人员的销售潜力,提高银行保险的市场占有率。保险公司在公众心中的认可度不够高,而银行相比较保险公司而言,所欠缺的是丰富的理财能力与经验,二者进行深度的合作,正好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可以增加银行资金的安全系数,分散投资资金的风险。

(2)弱势(Weaknesses),在银行保险的营销策略中,尚未对目标市场做一个细分,而银行网点遍布广,所面对的消费群体是多层次的,各层次的消费者由于生活环境、经济状况、年龄阶段等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银行保险营销策略单一,银行保险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银行保险被动的营销机制成为其弱势之一。被动的坐等客户上门制约了银行保险的进一步发展,而太过主动的营销又会带给消费者一些误导性的信息,因此,银行保险的营销机制存在一些漏洞。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实力悬殊。即进行合作的商业银行规模比保险公司的规模要大,这种巨大的差距,阻碍了银行与保险公司展开深入、全面的合作。

(3)机会(Opportunities),政府逐渐放松对混业经营的管制,央行副行长吴晓灵、金融稳定局局长谢平都曾多次表明综合经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中国银监会与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银保深层次合作和跨业监管》等都体现了一种混业经营的趋向,为银保合作创造了一个安全的政策环境。这就成为银行保险发展的重要契机。1998-2002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达62.7%,平均每年递增17.1%。有数据统计认为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中有45%的动机是养老、防病。[3]绝大部分的消费者趋向于规避风险,但是由于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存在,只要提高保险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同时制定定价合理的保险产品,消费者会更加趋向于购买银行保险。另外,银行业的“脱媒”也为银行保险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转为以中间业务为主要渠道的模式,在商业银行存贷款“脱媒”的环境下,其多元化的经营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商业银行亟需研发新的产品,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4)威胁(Threats),购买银行保险产品的收益率通常情况下会低于银行同期存款的利率,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消费者购买银行保险产品的积极性。而本身民众投保的意识就不高,主动投保的意识更是弱,这就更加制约了银行保险的发展。混业经营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金融作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一旦出现风险,无论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都无法在风险出现的情况下独善其身。另外,银保合作的过程中,同业之间容易出现恶性竞争。商业银行出于对与其发生股权关联的保险公司的偏好,极有可能减少或停止向其他保险公司提供同等的银保合作,从而导致渠道垄断的不公平竞争。而这种“排他式”合作势必会影响银行中间业务的利润,进而其股东利益也会受到影响。[4]

结束语:银行保险要想得到良性发展,需要改善投资环境,也要从产品研发到进入销售渠道以及售后等各方面入手,做好每一步,降低运营成本,而各金融机构之间也要从自身出发,营造良性竞争的环境。从而在金融共生理论的支撑下,形成一种区域金融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允许银行业与保险业实行资本联合和渗透,推动银行保险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嫄. 对我国银行业分业与混业经营的一些思考[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0(12):39-43.

[2]杨元明,王勤,岳斌. 湖北省银行保险业务发展调查报告. 保险研究,2004

[3]杨松, 闫海. 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法律规范体系研析[J]. 法学评论, 2010(5):132-138.

[4]袁纯清. 金融共生理论与城市商业银行改革.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35).

作者简介:

马迎峰(1993—),女,山西阳泉人,山西财经大学2016(金融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猜你喜欢

发展问题
方言文化类APP平台的发展问题和推广策略
企业养老保险体制的发展问题分析
治理视域下武汉市养老机构发展问题研究
对灵璧县近期发展的研究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几点建议
基于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探索
我国商业银行私募股权基金业务发展问题研究
浅议绿色会计
我国农业物流发展问题与解决对策
网络主播热度化下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