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反思与实践

2019-04-04张筱茜

河南教育·高教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育管理新媒体高职院校

张筱茜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更迭以及新媒体应用的广泛普及,高职院校传统“面对面的教育管理模式逐渐变为“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教育管理模式。新媒体的教育管理功能不仅要体现出信息传播速度的迅捷性,更要体现出对培养学生媒介素养、树立学生文化自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工作等各个方面的促进性。同时,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应清醒认识到新媒体在教育管理活动中的局限性,防止过分依赖其信息传递功能,要注重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媒介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反思与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要用户群体,应树立网络思维,不断提升自身的网络文明素养,通过网络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对学生教育管理者而言,如何更好地推动网络育人、网络树人,是他们当前急需思考和实践的问题。育人先树人,树人先树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因此,在高职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应树立合理、正确运用新媒体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理念,培养有网络道德、网络意识、网络能力的新时代学生。

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是指采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进行信息传递与接收的传播载体,其应用形式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互联网新媒体,第二类是移动终端新媒体,第三类是数字电视新媒体。根据2018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數量达7.72亿,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数量的73.0%,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在职业结构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达到25.4%。微信朋友圈、QQ空间作为即时通信工具所衍生出来的社交平台,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2.6%和87%。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也达到4.17亿。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移动互联应用的普及,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青少年重要的信息获取途径。网络信息时代下的教育管理者应该认识到网络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新的渠道和手段。教育管理者应该与时俱进,运用好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开辟出新的教育管理模式,确保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与时俱进。

二、重视新媒体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因此,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要重视新媒体促进教育管理工作的效能。

(一)新媒体关于提升学生媒介素养、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作用

媒介素养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指的是公民能够认识媒介的特质、知道媒介的功能,能对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做出判断的解读能力,同时能运用媒介或者媒介传递的信息为学习、工作和生活服务。媒介素养教育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当时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抵制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大众媒介中的低俗文化。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相对发展滞后,2016年9月,我国公布《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其中在社会学习方面首次提出要使学生具备信息意识、具备信息技术素养,具体包含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信息收集、信息选择、信息管理能力等。随着传播学、电子媒介及国际社会的发展,媒介素养教育的范围日益扩大,其重要性也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同。当下中国,媒介深入每个人的生活,然而公民的媒介素养状况不容乐观。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数据显示,2018年5月,全国各级网络举报部门有效受理举报信息6744.2万件,同比增长1.4倍。学生是新媒体使用的重要群体,提升其媒介素养不仅是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创建和维护良好多媒体环境的要求。高校和学生教育管理者应深刻认识并履行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职责。

(二)新媒体关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抵御不正之风的作用

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在推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扬工匠精神的当下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学生不但要具备职业技能,而且要具备以德为先的基本素质。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建立和稳固的时期,他们在接受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也面临一些低俗、不健康的糟粕,甚至可能被反动言论迷惑,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很容易受到网络文化作品传递的价值观的影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作为二次元文化传播载体的网络小说、视频、游戏的青少年(指18-25岁年龄阶段的人,与大学生群体年龄基本一致)用户规模已经突破2亿。过度沉迷于二次元世界的青少年可能会产生思想偏激、虚拟偶像崇拜、存在感缺失甚至对现实世界失去兴趣等问题,进而诱发心理疾病。比如,2017年引发全世界关注的俄罗斯死亡游戏——”蓝鲸游戏”,其通过互联网迅速形成“维特效应”,后果极其严重。尤其是大一年级的学生刚从紧张、规律的高三生活中“解放”出来,在面对无限诱惑的互联网信息时,他们缺乏理性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因此,教育管理者应对大学生进行正向的引导。

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重在引导。教育管理者可以结合传统媒体栏目如央视节目《开讲啦》《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品牌文化类节目,以及新华社、中国政府网官方微信推送的传播我国先进文化的文章或视频(如新华社微视频《大道之行》),在学生中开展学习教育,对思想深刻、内容贴切的主题以班会、支部会或党课的形式进行集体学习和讨论,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内容干净、思想正确、形式多样的媒体产品。

(三)新媒体关于开展党建工作、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作用

高职院校很多学生是高考最后一个批次录取的,总体综合素质弱于本科院校学生,高职院校一些学生存在对党认识不足、人党动机不端正、党性不纯等现象。由于高职院校学制的特殊性以及“2+1”顶岗实习或订单班等培养方式的推行,学校对人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不充分、不连贯,即使是一些通过层层把关推优评选出来的积极分子,也可能出现入党前要求进步、人党后我行我素、离校后不管不问的情况,他们无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党建教育工作提供了沟通、交流、督促、监管的平台。在推优的过程中,教育管理者通过QQ群或微信群公开推优通知,及时公示拟推荐人,所有支部成员可以第一时间提出异议。教育管理者可以在推优结束后建立积极分子交流群,实现教师与学生“一对

的直接沟通。比如,在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的学生党建群中,责任教师推送《河南日报》“两学一做”等官方微信公众号内容,开展线上思想汇报,即使在学生因为顶岗实习离校后,依然能够进行双向互动。

三、合理运用新媒体优势,使之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利器

新媒体因其具有以新技术为载体、以互动化为核心、以平台化为特色、以人性化为导向的特点而受到很多高校的青睐,新媒体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体现出实用性、广泛性、便捷性的优势。

(一)利用新媒体提高新生人学工作实效

新生人学工作是高校每年都要打的一场硬仗,学生处、教务处、学生资助中心、各系部学工办、后勤管理处等只要涉及学生工作的部门需要通力合作,才能使为期1个月左右的新生人学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随着近几年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快速推进,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智慧校园工作体系。在录取结束之后,系部安排即将接班的辅导员建立班级QQ群或微信群,让素未谋面的师生和生生之间彼此认识和熟悉,同时辅导员要注意解答学生对人校环节、专业学习、校园生活等方面的困惑,为新生人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新生报到当天,团委、学生处、各系部在新生接待处摆放醒目的二维码标识供学生扫描,报到流程、报到须知、近期工作安排等通知一应俱全,其中部分流程已实现网上签到或注册,随行家长也可扫描后关注学校的教学或管理动态。学校官方BBS论坛新生人学板块在单招结束后持续置顶至新生教育工作结束之后,论坛的版主由高年级学生会成员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相关部门教师注册账号并回复学生在论坛提出的问题。这些信息平台的建立与使用大大提升了新生人学工作的效率。

(二)通过社交应用渠道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从群体心理角度来看,从众是网民集体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个体在群体中会有意无意地将群体的行为方式加之于己,力求与群体保持一致。QQ空间、微博、微信朋友圈的师生互相关注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交往。一般来说,学生知道辅导员关注了自己,就会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如果说学生在此情况下依然表达偏激、消极甚至轻生的言论,学生管理者就要提高警惕,要迅速了解情况并作出真伪判断,必要的时候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同时,教育管理者可以利用弥散式的新媒体社交应用探索出应对危机的策略,并建立快速处理与反馈机制。

(三)创造学生参与的媒介文化环境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多媒体在教学中日益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教师+课本”“填鸭式”“灌输式”的模式已不适应当前教学的要求,教师的角色相应地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找到有效利用知识的方法。因此,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者要考虑如何在学校环境中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并且要找到新的办法来解决由此带来的多重挑战。教育管理者要找到与知识下放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以及在课堂参与式教学中评估学生表现的方法等,要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和参与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这些媒介素养,如对媒介信息的汲取能力、使用新的媒介技术、解决生活中现实问题的能力等。

(四)利用新媒体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意味着资源,速度意味着机会,在就业环节及时把握有效广泛的信息意味着增加就业成功的几率,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是要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近年毕业生数量不断增长,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已经达到820万人,再次创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这不仅是学生个人发展问题,而且是学校教育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笔者对学校2016级某专业28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日常搜集就业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排名前三的是查看社会招聘网站微博或微信公众号、家人和朋友告知,同时,学生对“希望学校及时更新就业信息网内容”提出了较高的诉求。

四、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要辩证地看待新媒体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既能促进学生的成长,也可能使大学生在某方面陷入误区。因此,学校教育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的利与弊,在信息洪流的环境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趋利”,又要“避害”,既要发挥互联网的“利”,又要遏制互联网的“害”。

(一)避免过度依赖新媒体的功能

无论是QQ、微信、微博等个人社交平台,还是学校BBS、网络课堂等开放网络空间,它们在带来信息传递便捷、及时、高效等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如信息来源不确定、匿名性、缺少监管等。教育管理工作者应适度地利用新媒体功能,不能完全依赖网络的线上教育行为。目前,我国高校开始普遍建立智慧校园,手机App被广泛推广和使用。比如,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已经上线使用的“今日校园”App整合了大学圈、校园服务、信息通知、教务查询等功能,将社交、娱乐、学习等活动通过一个平台全部实现。由于该应用后台管理和支持服务归学校信息部门,平台使用者均为实名制在校教師和学生,非常便于教育管理者监控网络舆情。但是,网络作为一种虚拟的社交手段,教育管理者很难把握信息发布者真实的心理状态,那些性格内向、不愿与外界交往的学生极易被忽略,而这些对象往往是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新媒体,教育管理者既要看到线上存在或发现的情况,也不能忽视“不在线”的重要信息,面对面的教育活动依然不能被取代。

猜你喜欢

教育管理新媒体高职院校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