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痞宽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2019-04-04蔡爽苗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上腹功能性例数

蔡爽 苗丰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消化内镜科,辽宁 沈阳 11003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指持续或反复发作的,包括上腹痛、上腹饱胀、恶心及呕吐等一组上腹部消化不良的症状,经生化、影像学、内镜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疾病的临床征候群[1]。据国外报道,人群中FD患病率较高,欧美占19%~41%、日本35%~43%,我国为门诊患者约占20%~40%,随着高发生率、病程长或反复发作的特点仍成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临床问题[2]。当前在临床上采用增强胃动力的药物进行治疗,本研究旨在对消痞宽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研收治的94例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 47例。对照组男 22例,女25例;年龄20~55岁,平均 35.62岁;病程 1~8年,平均(4.35±0.64) 年。观察组男 23例,女 24例;年龄 20~56岁,平均 35.89岁;病程 1~9年,平均(4.84±0.85) 个月。2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根据罗马Ⅲ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4],均符合:①餐后有饱胀感、上腹疼痛、有烧灼感等;②包括内镜等在内的检查,并未发现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释;③症状在诊断前至少6个月,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

(2)中医辨证标准:肝胃不和辨证参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5]。主症:两胁胀满,胃部胀痛。次症:痞塞不舒,食欲减退。舌脉:舌淡红,舌苔薄白,脉弦。其中主症必备,加次症两项以上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3];(2) 患者年龄 18~65 岁;(3) 患者知情签署治疗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 药物过敏者;(2) 恶性肿瘤者;(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4)严重意识障碍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多潘立酮片治疗(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19990107,规格:10 mg),用法用量:成人 1次 1片,1日 3次,饭前15~30 min 服用。

观察组给予消痞宽胃汤治疗,药物组成:柴胡10 g,焦神曲 10 g,白术 10 g,旋覆花 10 g,陈皮 10 g,法半夏 10 g,枳实 10 g,延胡索 10 g,川楝子 10 g,甘草10 g。以上取中药饮片用水煎,每日1剂,取浓煎液约400 mL,每日2次,饭前30 min服用。2组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前1周禁用其他胃动力药物。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比较 FD的主要症状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疼痛和上腹部烧灼感的程度。将其根据以下标准评分:正常:无症状,记0分;轻度:有感觉但不明显,记1分;中度:部分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记2分;重度:症状严重,影响生活,难以坚持工作,记3分。

1.7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判定,可分为以下4个等级。(1) 痊愈:主要临床症状基本缓解;(2) 显效:大部分临床症状明显改善;(3)进步:患者部分症状在治疗后好转;(4)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进一步恶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进步)例数/总例数×100%[6]。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采用х2检验比较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定性数据;采用t检验比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的症状积分等定量数据,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的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疼痛和上腹部烧灼感比较无差异(P>0.05)。而治疗后,2组患者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疼痛和上腹部烧灼感等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疼痛和上腹部烧灼感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分)

注:同一组内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观察组 47 1.85±0.21 0.73±0.32ab餐后饱胀治疗前 治疗后早饱感治疗前 治疗后2.25±1.17 0.75±0.23ab对照组 47 1.96±0.35 1.68±0.21a 2.28±1.18 1.45±0.37a t值 0.124 11.015 1.847 17.015 P值 0.902 <0.001 0.067 <0.001组别 例数 上腹疼痛 上腹部烧灼感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7 1.64±0.78 1.83±0.15ab 1.75±0.52 1.58±0.21ab对照组 47 1.58±0.47 2.16±0.36a 1.89±0.55 2.31±0.25a t值 0.451 5.801 1.268 15.328 P值 0.652 <0.001 0.208 <0.001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FD是临床上最常见且多发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7],其精神社会因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过敏,幽门螺杆菌及胃酸与FD的发病有密切关系,虽精神因素的确切但致病机制尚未完成阐明[8]。FD的治疗策略应是依据其可能存在的病原生理学异常进行整体调节,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本研究选用多潘立酮治疗,作用于胃肠壁,可增加胃肠道的蠕动和张力,促进胃排空,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幽门的收缩,同时也能增强食道的蠕动和食道下端括约肌的张力,抑制恶心、呕吐,在临床上治疗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该药治疗 FD具有改善症状治标不治本,易复发。

该病所属三个中医范畴:“痞满、胃脘痛、积滞”。系统评价显示中医治疗有较好的改善临床症状作用。FD病位在胃、脾累及肝胆,肝主疏泄,畅达全身气机,促进脾胃之气的升降。消痞宽胃汤方是一种中医学常用的FD治疗方法,其方中以柴胡功善疏肝解郁,用以为君。臣药为白术、枳实、白芍和延胡索,助君药共同起到消痞、补脾、疏肝的作用,能够调畅肠胃气机。佐药陈皮、半夏、焦神曲、旋覆花、川楝子等有消积化滞、降气、理气和胃、消痞散结作用,全方能够共同达到理气和胃、疏肝健脾的治疗原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行气、活血止痛、行气宽中而除痞满之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效率高于常规用药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治疗后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疼痛、上腹部烧灼感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从结果可以看出,使用消痞宽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最佳,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消痞宽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理气解郁,和胃降逆,促进胃肠蠕动功能,疗效显著,同时明显的改善全身症状,且无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上腹功能性例数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1168 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探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不可忽视的胆囊结石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经上腹右胸两切口施行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临床分析
胃病多久才算老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