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理学在基于疾病的中西诊疗思维综合训练的实践※

2019-04-04文菊华文礼湘何宜荣袁振仪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生理学疾病教学模式

文菊华 文礼湘 朱 伟 何宜荣 曾 辉 袁振仪*

(1 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2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作为医学的入门课程,生理学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又在基础与临床的衔接中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多年来,在中医院校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生理学对学习者的理解力、记忆力、动手力的要求比较高,且生理学课程涵盖的知识广度、深度和跨度都较大,涉及学生前期甚至高中所学的多门学科知识,学生普遍反映枯燥乏味、学习被动,进而也影响教师教学质量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目前,医学生理学的教学实践仍然以传统模式为主,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自由发挥空间较大,利于把知识全面、严谨、系统地传输给学生,且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知识点。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教学场地、教学形式、教学依据、教学评估分别以教师、课堂、讲解、教材、应试为中心,形成的是一种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输出关系,教师疲于讲、学生疲于学。而且,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单科知识的整体兜售,而不注重学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容易造成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两张皮”。

《思训》课程作为我校的公选课于 2016年春季正式开课,授课现场及问卷调查表明:该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容面对和处理疾病的能力,学生满意度高,教学效果好[1]。生理学在整个课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为改革生理学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1 《思训》课程构建

中医院校的医学专业的学生兼修中、西两套医学课程,这两套课程体系思维迥异、学科分支详细,学生在理解时难免会有些困惑。对于即将步入临床的学生而言,在面对疾病时,如何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地应用到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上;如何利用中医、西医两种思维的优势,取长补短来治疗疾病,一直以来是困扰大家的难题。《思训》课程在这一背景下构建并设立,选择有中医治疗优势的疾病为切入点,采用微格教学法组织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整合相关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诊疗思维模式。用较短的时间浓缩大量的信息,每讲控制在2学时之内,涵盖四门以上的中、西医课程。课程思维导图1[2]。

图1 思训课程思维导图

2 生理学在 《思训》课程中的应用

为了使学生能在2 h之内对一个常见病、多发病形成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各学科在内容衔接上遵循从形态到功能、从宏观到微观、从基础到临床、先西医再中医,层层深入,步步为营;其次,各学科在内容组织上紧紧围绕疾病这一主线,需要什么讲什么,无关的坚决不要,有关的讲透讲好,尽可能做到有理有据、循序渐进、逐级深入。并且,各学科以微格教学法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单门课程原需 40~80 min的,浓缩到10~20 min完成,真正做到短小而精悍。

如在“动脉粥样硬化”一讲中,因为血管内皮与血栓形成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生理学部分我们没有全盘介绍血液凝固和抗凝系统,而是选择性地讲解血管内皮的止血和抗凝功能,一来承接了前面组织学部分中内皮的细微结构,同时又导出了接下来的病理学中有关动脉粥样硬化之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的内容,时间控制在10~15 min;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一讲中,由于“内分泌代谢紊乱”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常见病因,我们就从生理学角度重点阐述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及调节,也为后续从西医诊断和中医诊治角度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做好铺垫;在“慢性前列腺炎”一讲中,生理学部分我们侧重于讲解前列腺配合排尿的功能,这与前面前列腺解剖结构在内容上有一个延续,也为后续病理老师解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排尿异常这一典型症状做好铺垫,同学们理解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3 生理学在 《思训》课程实践的体会

3.1 教学模式的改革 生理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暴露出极大的弊端,显然不适合现代生理教学的需要。《基于疾病的中西医诊疗思维综合训练》课程以疾病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整合知识、应用知识、提高临床诊疗能力为目标,构建完整、系统的诊疗思维模式,为生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做出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生理学是一门与临床医学有着密切关系的课程,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无一不以生理学为基础,同时临床医学的进展又推动着生理学的研究[3]。在学生还未步入临床之前,可把贴切的临床案例引入生理学的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应用已学的生理学知识分析疾病的来龙(病因、病机)去脉(症状、治疗),一来通过明确学习目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来通过加深理解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学习效果。如在讲授血浆渗透压时,可先引入肾病综合征的案例,介绍它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水肿,顺势提出问题:为什么肾病综合征的患者会有水肿的症状?然后详细讲解血浆渗透压的分类及意义,再请学生根据刚学的知识自己来回答,最后老师总结分析,并提醒学生注意基础知识与临床疾病的联系,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3.2 教学内容的选择 面对中医院校西医基础课程的教学时数被大量压缩的实情,在大多数专业的生理学教学中,生理学知识点的讲授不可能再面面俱到。讲授者需要紧跟本专业教学大纲,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级、筛选、浓缩、调整。对理论性强、应用性差的内容,教师可简单介绍一下,学生了解即可;而对与临床联系紧密、实用性强的内容,教师应详细讲解到位,学生重点掌握。例如:我们在讲解血液这一章时,针对护理专业,就应强调血型鉴定和输血原则,这是护理工作中输血前三查八对操作的理论基础;针对药学专业,应重点介绍血液凝固过程、血液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为理解临床上血液抗凝药物的作用机理打下基础;针对中医学专业,应介绍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这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现阶段,生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已呈现多元化[4-9],无论是哪种模式的实施,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快速适应新形势下对自己的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合理选择适合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创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生理学在《思训》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我们探索了一种适合我校生理教学的新模式,即生理学作为基础课程就应让学生“早临床”,着重于学生临床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整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猜你喜欢

生理学疾病教学模式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质疑与思考: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十个问题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