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治疗耳鸣临床观察
2019-04-03何中美李玲珑
何中美,李玲珑,张 锋,张 旭
(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重庆 402160)
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其病因复杂,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目前仍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神经性耳鸣是指由于螺旋器毛细胞、听神经、听觉传导路径或各级神经元受损害所致感觉耳中鸣响。针刺治疗有较好疗效,但停止治疗2周左右症状有反复[1-2]。研究显示,针刺后效应与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一样,维持最多只有数小时[3]。因此,如何延续针后效应是疗效维持的保证。笔者用揿针治疗耳鸣远期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17年2月1日至2018年4月1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中医院收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共42耳;年龄22~75岁,平均44.13岁;病程10天~3个月,平均1.5个月。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共41耳;年龄37~70岁,平均46.28岁;病程10天~3个月,平均1.4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分泌性中耳炎,听神经瘤,梅尼埃病等引起听力下降的疾病。
耳鸣诊断标准均符合刘篷教授整理的依据2007年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的全国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术研讨会上讨论通过的“耳鸣严重程度评估与疗效评定参考标准”(简称“青岛标准”)。
2 治疗方案
观察组:用清铃揿针(0.20mm×1.2mm ),贴于耳门、听宫、听会、内关、翳风、神门、安眠等俞穴,左右两边交替选穴,每天1次,每次留针少于48h,2周为一观察点,4周为一疗程。
对照组:用普通针灸针(0.25mm×25mm ),治疗耳门、听宫、听会、内关、翳风、神门、安眠,左右两边交替选穴,每天1次,每次留针30min,2周为一观察点,4周为一疗程。
3 疗效标准
采用耳鸣严重程度和疗效评估及评分标准( 青岛标准)。痊愈:耳鸣消失、且伴随症状消失,随访1个月无复发。显效:耳鸣程度降低2个级别及以上。有效:耳鸣程度降低1个级别。无效:耳鸣程度无改变。
2000年英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协会关于耳鸣严重程度的评定标准,将耳鸣的严重程度分为5级。Ⅰ级(轻微)THI总分0~16分,Ⅱ级(轻度)THI总分18~36分,Ⅲ级(中度)THI总分38~56分,Ⅳ级(重度)THI总分58~76分,Ⅴ级(灾难性)THI总分78~100分。共25个项目,分3个亚组。功能性评估11项,简称F项,主要评估精神功能、社会、职业功能、身体功能。感情评估9项,简称E,主要评估,评估患者对耳鸣的反应。严重性评估5项,简称C。 “是”得4分,“有时”得2分,“没有”得0分,满分100分。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THI量表作者Newman等ll研究结果,治疗后THI评分比治疗前减少大于等于2O分时表明治疗有效。
4 治疗结果
两组2周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2周疗效比较 耳(%)
两组4周疗效见表2。
表2 两组4周疗效比较 耳(%)
两组THI评分见表3。
表3 两组THI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THI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0周比较,*P<0.05。
组别 0周 2周 4周对照组 44.47±21.20 45.00±27.02 40.88±24.31*观察组 45.06±23.91 37.00±14.87 29.82±11.37*t 0.074 2.427 3.089 P 0.941 0.074 0.003
5 讨 论
揿针又称皮内针,具有操作简单、起效块、疼痛小、操作简单、适应面广、方便运动、持续刺激时间长等特点。
新型揿针具有针小而短,疼痛轻,能减少患者恐惧与晕针的风险,加之属埋针,可起到持续刺激作用,从而巩固疗效、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