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益肾汤联合尼麦角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临床观察
2019-04-03郭晓鹤
郭晓鹤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南 郑州 45000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为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发病机制为椎-基底动脉发生病变,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发眩晕。本研究用平肝益肾汤联合尼麦角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0例,均为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实验组女18例,男22例;病程8~35天,平均(16.35±2.10)天;年龄53~74岁,平均(61.28±4.08)岁。参照组女16例,男24例;病程7~37天,平均(16.43±2.01)天;年龄55~72岁,平均(61.31±4.05)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反复出现眩晕,并伴有复视、眼震、感觉功能障碍等,检查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
排除标准:语言和精神障碍,耳源性眩晕,脑部出血或脑梗死等疾病所引发的眩晕。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尼麦角林胶囊(海南通用三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499)30mg,每天1次,早晨服用,1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
实验组加用平肝益肾汤治疗。川牛膝10g,钩藤30g,枸杞20g,天麻10g,山茱萸10g,鸡血藤30g。水煎,先大火煮开,再转小火煎30min,取汁500mL,分早晚各1次服用,治疗2周。
3 观察指标
症状积分按照严重程度(从轻至重)将站立不稳、突然间发作、跌倒趋势、眩晕程度、位置改变引起眩晕、颠簸感以及摇晃感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分值0~21分得分越低表明眩晕越不严重[1]。
4 疗效标准[2]
治愈:眩晕症状完全消失,脑部TCD检查结果提示脑动脉血流情况恢复至正常水平。显效:眩晕症状积分比治疗前减少60%以上,且脑动脉血流情况改善明显。有效:眩晕症状积分减少30%~60%,且脑动脉血流有一定改善。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参照组 40 15.23±2.08 5.31±0.14 9.43 0.00实验组 40 15.25±2.11 2.45±0.21 40.74 0.00 t 0.01 26.50 / /P 0.06 0.00 / /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以扩张脑血管、防止血小板聚集为主。尼麦角林胶囊可促使脑血管扩张,进而使脑部血供应改善,还可改善神经传导,从而改善眩晕[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属中医“眩晕”范畴。病机为肝肾阴亏,肝阻上亢。治疗应平肝益肾为主。平肝益肾汤中川牛膝通利关节,鸡血藤通经活血,枸杞滋养肝肾,山茱萸滋肝补肾,钩藤平肝熄风止痉,天麻平肝熄风。诸药合用,共奏补益肝肾、平肝熄风之效。
平肝益肾汤联合尼麦角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