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刺结合桃红四物汤治疗面瘫临床观察
2019-04-03李坤
李 坤
(河南省新密市中医院,河南 新密 452370)
面瘫发病原因可能与感染性病变、自身免疫反应、代谢障碍、血管机能不全、神经源性等多种因素密切关联[1]。本研究用针刺结合桃红四物汤治疗面瘫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8例,均为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我院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观察组男23例,女31例;年龄36~69岁,平均(52.87±3.16)岁;病程7~16天,平均(11.91±1.62)天。对照组男24例,女30例;年龄36~70岁,平均(53.06±3.25)岁;病程7~15天,平均(11.43±1.91)天。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相关诊断标准,主症为额纹变浅、口眼歪斜、目不能闭、眼裂增大、口角垂涎、眼干或流泪等,次症为面部麻木、发热、胸脘痞满等,舌有瘀点苔薄白,脉浮数或细涩。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单侧面瘫、静止期;③发病时间为8~15天;④经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排除中枢性面瘫。
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②对针具、乙醇等过敏;③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④继发性面神经麻痹;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桃红四物汤治疗。药用红花、桃仁、白芍、川芎、熟地黄、当归各15g。日1剂,水煎煮,去渣留汁300mL,早晚各温服150mL。
观察组加用透刺治疗。取穴:攒竹透鱼腰、承浆透大迎以及地仓透颊车,同时配合谷。选用30号毫针,迅速点刺入皮,需将针尖指向透穴,使针身同患者皮肤呈10°~15°,通过雀啄法将针推入穴位,深度达至透穴并再进针0.2寸,经小幅度震颤法行平补平泻。不可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20min,日1次。
两组均连续治疗10天,治疗期间可依据病情酌情调整服药剂量。
3 观察指标
参照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3]评估面神经损伤程度。各区面肌运动正常为Ⅰ级,轻度面肌无力、存在轻微连带运动为Ⅱ级,面肌无力明显、存在连带运动、无面部变形、面部痉挛或挛缩为Ⅲ级,明显面部变形以及面肌无力为Ⅳ级,几乎无法察觉面部运动为Ⅴ级,无运动则为Ⅵ级。
通过美国Noraxon表面肌电测试仪于患侧口轮匝肌、上唇方肌、眼轮匝肌、额肌处插入长为2.5cm的电极,并将表面接地电极放置于额正中表面皮肤,记录运动诱发动作电位起始处的M波波幅。
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面神经功能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面神经功能比较 例(%)
两组肌电图M波波幅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肌电图M波波幅指标比较 (mV,±s)
表2 两组肌电图M波波幅指标比较 (mV,±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口轮匝肌 上唇方肌 眼轮匝肌 额肌对照组 54 治疗前 0.73±0.29 1.07±0.39 0.47±0.16 0.25±0.08观察组 54 0.76±0.27 1.10±0.52 0.48±0.19 0.24±0.07 t 0.556 0.339 0.296 0.691 P 0.579 0.735 0.768 0.491对照组 54 治疗后 1.17±0.23 1.67±0.36 1.04±0.16 0.42±0.13观察组 54 1.90±0.65*2.12±0.56*1.33±0.24*0.82±0.35*t 7.780 4.967 7.388 7.873 P 0.000 0.000 0.000 0.000
5 讨 论
面瘫属中医“口僻”范畴。多因脉络空虚,热毒或风寒入侵,使肌肉总缓不收、气血瘀滞脉络以及筋脉失养所致。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原则[4]。
面瘫急性期针刺多以远端、取穴浅刺为主,避免强刺激,禁止灸或电针面部穴位。静止期因其病情稳定,外邪已祛,故以透刺治疗为主,以疏通面部经络[5]。透刺可加强表里经的联系,增强刺激量,进而达到单穴无法发挥的效果[7]。研究表明,透刺可促使面部神经支配的相关肌肉纤维获得刺激,以提高肌肉新陈代谢,并尽可能舒展肌肉活性[8]。此外,透刺可促使面部肌肉血液循环,利于局部水肿以及瘀血的吸收,而强刺激量可引发化学反应,对面神经末梢产生正性刺激,进而促使神经功能修复以及髓鞘再生。桃红四物汤方中红花散瘀止痛、活血通经,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川芎祛风止痛、活血祛瘀,熟地黄益精填髓、补血滋润,当归补血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白芍敛阴收汗、缓中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舒筋通络、补血养血之效[8]。
透刺结合桃红四物汤治疗面瘫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