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临床观察
2019-04-03张炜炜
张炜炜
(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肿瘤科,江苏 启东 226200)
目前外科手术是乳腺癌常用手段,通过切除瘤体及相应的淋巴结以控制疾病发展,但术后易并发上肢水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术后预后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1],随着中医药技术的发展,以中药汤剂联合治疗已在临床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2]。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诊治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36~57岁,平均(47.23±7.16)岁;水肿程度轻度20例,中度8例,重度2例。对照组年龄34~56岁,平均(46.28±8.02)岁;水肿程度轻度21例,中度7例,重度2例。两组年龄、水肿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现为上肢时肿胀,晨僵,存在不同程度麻木感,舌淡苔白,脉沉。中医辨证为脉络阻塞,水湿泛溢肌肤。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抬高患肢,限钠,微波及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等。另用双氢克尿噻20mg、日3次,安体舒通20mg、日3次,均口服。
观察组加用黄芪20g,生白术10g,生薏苡仁10g,水蛭6g,红花6g,川芎12g,石斛8g,没药8g,牛膝8g,地龙6g,蒲黄8g,桂枝10g,香附10g,甘草12g。瘀血停滞加丹参12g,阳气虚加红参片20g,红肿热加连翘10g、紫花地丁12g,疼痛强烈加延胡索10g。水煎取汁200mL,早晚各100mL口服。
两组均治疗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标准[3]
治愈:患肢肿胀消失,活动正常。显效:患肢肿胀感明显缓解,功能明显改善,水肿程度改善在1个级度以上,双肢直径差值小于0.3cm。有效:患肢肿胀感有所好转,双肢直径差值为0.3~0.9cm,水肿程度改善不到1个级度,患肢功能有所恢复。无效:患肢肿胀感无好转,患肢活动功能未恢复。
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观察组肢肿缓解时间(3.45±1.23)短于对照组的(7.22±2.07)(t=6.06,P<0.05)。
5 讨 论
早期上肢淋巴水肿通过侧支循环代偿后多可自行消退,但部分患者可发生缓慢的慢性上肢淋巴水肿,慢性上肢淋巴水肿发展到纤维增生期时,纤维化累及到淋巴管,严重影响淋巴管功能,引起上肢淋巴水肿不可逆性改变[4],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也降低了生活质量。
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属中医“痹证”范畴。中医认为,手术损伤脉络、耗伤气血,以致气血亏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日久则瘀血阻络,导致水肿的发生[5]。且乳腺癌术后常因放化疗而夹杂热毒、瘀血或外邪侵犯等,也可导致肢体局部的红肿热痛。治疗当以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活血通络为主[6]。生薏苡仁健脾利水,生白术兼补气,黄芪补气利尿,红花去瘀止痛、活血通经,水蛭消肿散症,石斛益胃生津、养阴清热,没药散瘀定痛,牛膝活血通经,地龙清热定惊,蒲黄祛瘀通络止痛,桂枝温通经脉,香附理气通络止痛,川芎化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