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薄氏腹针辅治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2019-04-03钟国就赖极隆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全息图腹针心衰

钟国就,赖极隆

(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 茂名 525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急性心力 衰竭(AHF)[1]。薄氏腹针是一种新型的针灸方法[2],人体的腹部浅层有一神龟形状的全息图,全息图对应肢体及各个脏腑,以此为理论依据治疗相关部位的疾病。其胸骨后的剧烈疼痛属中医“真心痛”范畴,而“真心痛”病机主要为胸阳不振、寒凝静脉[3]。近年来,本院用薄氏腹针以引气归元、振奋心阳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并发心力衰竭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AMI患者,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性别、年龄及心衰严重程度(按Killip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s )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s )

killipⅢ级 Ⅳ级观察组 30 17/13 60.60±4.19 19 5 6对照组 30 16/14 58.10±3.11 18 6 6组别 例 性别(男/女) 年龄(岁) Ⅱ级

纳入标准:①符合AMI的诊断标准:由急性胸痛或胸闷起病,可伴或不伴气促、心慌心悸等不适,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心脏坏死部位相关导联ST段上抬或压低、T波改变,可伴有动态的改变,心肌酶学的动态改变(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及CKMB等心肌酶学出现有一定幅度的升高)。符合2种以上表现,并行冠脉造影(CAG)符合提示冠脉的闭塞的表现;②CAG提示冠脉闭塞并有心肌梗死表现的患者;③已行PCI治疗;④PCI术后出现急性左心衰。

排除标准:①年龄20岁以下或90岁以上。②合并严重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③不能配合治疗和检查。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介入术后常规综合治疗。绝对卧床,持续鼻导管吸氧,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阿司匹林联合波立维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降脂,根据心衰情况给予适量呋塞米减轻容量负荷等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加用标准化腹针治疗。主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配穴取商曲(左)、气旁(左)、气穴(左)、水分。用1.5寸腹针,避开血管及毛孔进针,依据病程长短及胖瘦留针,1次40~60min,日1次,3天为一疗程。

治疗1周后进行系统评估。

3 观察指标

急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N端前脑钠肽(Nt-proBNP)。心梗PCI后第2天及1周后查心脏彩超,评估左心射血分数( LVEF)及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4 疗效标准

显效:killip分级下降2级并且心衰症状基本缓解。有效:killip分级下降1级,心衰症状改善但未完全缓解。无效:killip分级无下降,心衰症状缓解不明显或加重。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Nt-proBNP、LVEF及LVEDD指标见表3。

表3 两组Nt-proBNP、LVEF及LVEDD指标比较 (±s )

表3 两组Nt-proBNP、LVEF及LVEDD指标比较 (±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Nt-proBNP(pg/ml) LVEF(%) LVEDD(mm)观察组 30 治疗前 3050.18±20.22 35.45±2.91 55.48±4.12治疗后 1601.23±40.18*△ 55.22±3.11*△ 40.53±3.11*△对照组 30 治疗前 3033.39±30.33 37.35±1.12 53.66±4.36治疗后 2453.49±50.45* 48.99±2.31* 45.51±3.54*

两组RR和SPO2指标见表4。

表4 两组RR及SPO2指标比较 (±s )

表4 两组RR及SPO2指标比较 (±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RR(bpm) SPO2(%)观察组 30 治疗前 35.48±3.00 86.22±3.02治疗后 20.22±3.20*△ 98.83±2.01*△对照组 30 治疗前 36.36±5.12 87.40±2.88治疗后 25.89±4.40* 95.78±3.13*

6 讨 论

AMI及时进行相关的治疗后仍有24~48%患者会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而导致疾病的加重甚至死亡。原因是大部分心肌梗死患者就诊时已经出现部分的心肌细胞的缺血及坏死,长时间的缺血状态下,较多的心脏细胞处在无营业、低代谢状态,从而引起心脏植物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心肌重构,最后引起心脏衰竭[4]。心梗PCI术后出现心衰治愈率约80%[5]。

AMI属中医“真心痛”范畴。《医门法律》认为 “ 胸痹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胸阳不足,宗气不温,而外感寒邪直中心脉,则心脉不通则痛。治当活血化瘀、扶阳益气。

薄氏腹针由薄智云先生研发的,认为人在出生前由脐带通过神阙输布经血,而在出生后神阙为中心的腹部仍遗留可以输布全身经脉气血的经络系统,通过针刺腹部相应的穴位能够治疗全身疾病[2]。薄氏腹针与传统的针灸手法相似,但在某些方面又优于传统针刺治疗。薄氏腹针操作过程疼痛感较少,操作方便而针对性强,其取穴以“引气归元”为基础要素,由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穴组成,配合左侧气穴及气旁穴以固本培元,通过补肾之元阳而温养心脉。腹针穴位在腹部组成一个形似“神龟”的全息图,分别代表人体相关的部位,针刺则可治疗相应疾病,而左侧的商曲在全息图对应心脏,可治疗心脏疾病。薄氏腹针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逆转心肌重构的效果。

猜你喜欢

全息图腹针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光强比和曝光时间对傅立叶变换全息图的影响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腹针结合仙人揉腹法治疗经间期出血案
医学领域:可“触摸”全息图技术面世
能触摸的全息图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腹针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