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护理中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临床价值
2019-04-03石俊静
石 俊 静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妇科妇瘤一科 新乡 453000)
妇产科临床在对子宫肌瘤病例进行专业护理时,通过施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技术,对机体病情充分控制的同时,改善其应激反应,进而提升干预工作水平,实现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其满意率的充分提高[1]。为了解子宫肌瘤病例临床干预中施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技术的有效性,在抽选122例患有子宫肌瘤而于2014年10月~2017年4月进入我院的确诊病例的同时,分析两组干预措施下不同组别病例的护理情况,旨在改进子宫肌瘤病例干预措施,提升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技术实践价值。
1 临床信息与干预方法
1.1 临床信息
抽选122例患有子宫肌瘤于2014年10月~2017年4月进入我院的确诊病例,施以对症疗法的同时,依据两种干预技术分组。甲组60例,38~55岁,平均(46.6±2.11)岁;疾病分期:18例属一期,31例属二期,7例属三期,4例属四期。乙组62例,36~54岁,平均(45.2±2.00)岁;疾病分期:20例属一期,30例属二期,9例属三期,3例属四期。两组病例信息间的比较无显著性,P>0.05。
1.2 干预方法
甲组60例施予传统干预:在对机体病情状况、生命体征展开专业监测的基础上,遵照医嘱用药,同时观察其病情康复水平。此外,乙组62例施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技术:(1)组建护理质量改进团队。结合科室内部成员结构,组建护理质量改进团队,成员有护士长、护士以及责任护士等,由成员展开商讨后,明确护理工作现状及其缺陷,再结合科室长期发展目标制定出集专业性、规范性为一体的护理管理机制,并对所有护理人员具体工作任务、工作职责进行明确界定,通过改进奖惩机制,以确保干预工作、管理工作均能有效落实。(2)改进护理人员日常教育工作、管理工作。基于“质量持续改进”,于科室内定期组织展开培训活动,内容涉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工作职责、责任意识以及认知水平等方面,而培训对象则为所有护理人员。同时,制作护理工作日常管理规范,予以制定成册后,发放于护理人员手中,督促其主动学习,并规范自身工作行为。(3)改进护理工作实践流程。当患者进入医院后,护理人员要指导其展开专项检查,在了解患者病情状况的基础上,协助医师制定救治措施,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干预计划,以确保救治措施、干预措施均满足机体病情需求,进而提升其质量。(4)及时找出潜在问题,再加以改进。日常干预工作中,护理质量改进团队要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并对护理质量展开调研,一旦发现任何护理问题,需及时查询专业数据库,并从中找出循证支持依据,再根据科室情况、患者信息制定改进措施,从而确保护理工作整体质量。
1.3 观察指标
分别给予两组子宫肌瘤病例不同护理后,评估其干预效果:施予阴道B超专项检查,发现患者肌瘤组织充分消失,同时子宫系统形态、体积正常,属显效;发现患者肌瘤组织体积充分减小,且幅度介于30.0%~50.0%,属好转;发现患者肌瘤组织体积尚未缩小,属无效[2]。同时,选用院内自制问卷给予两组病例满意率展开评估,指标涉及“不满意”、“一般满意”以及“十分满意”等。此外,观察两组病例生活质量改善水平,维度涉及、心理状况、生理状况以及疾病状况等,评分及生活质量维持反比关系[3]。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分别给予两组子宫肌瘤病例不同护理后效果
分别给予两组子宫肌瘤病例不同护理后,甲组60例病例有效率83.33%(50/60),乙组62例96.77%(60/62),P<0.05,见表1。
表1 分别给予两组子宫肌瘤病例不同护理后效果[n(%)]
组别例数(例)护理效果无效病例数好转病例数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总数甲组6010193150(83.33)乙组622184260(96.77)χ2值----6.2113P值----P<0.05
2.2 分别给予两组子宫肌瘤病例不同护理后满意率
分别给予两组子宫肌瘤病例不同护理后,甲组病例满意率81.67%(49/60),乙组98.39%(61/62),(P<0.05),见表2。
表2 分别给予两组子宫肌瘤病例不同护理后满意率[n(%)]
组别例数(例)满意率不满意病例数一般满意病例数十分满意病例数满意病例总数甲组6011173249(81.67)乙组621164561(98.39)χ2值----9.6122P值----P<0.05
2.3 分别给予两组子宫肌瘤病例不同护理后生活质量改善水平
分别给予两组子宫肌瘤病例不同护理前/后,其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定分数见表3。
组别(例)时间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分)生理状况(分)疾病状况(分)社会评分(分)甲组(n=60)护理前66.23±4.6682.66±11.3366.22±8.1156.86±4.33护理后42.00±7.0041.25±8.1143.00±6.2040.23±4.00t值-22.318823.020917.618921.8523P值-P<0.05P<0.05P<0.05P<0.05乙组(n=62)护理前66.11±5.0083.10±10.5966.00±8.2056.26±4.10护理后20.00±3.6631.25±6.2228.79±7.1134.21±2.66t值-58.593633.242326.995935.5252P值-P<0.05P<0.05P<0.05P<0.05
由表3可知,分别给予两组子宫肌瘤病例不同护理前,甲/乙组病例心理状况计分、生理状况计分、疾病状况计分及其社会评分等统计比较,P>0.05;而分别给予两组子宫肌瘤病例不同护理后,甲/乙组病例上述维度评分均降低,同时乙组病例生活质量改善水平优于甲组,P<0.05。
3 讨论
罗莉[4]等研究表明子宫肌瘤除了是妇产科多见病症类型外,本质还属良性肿瘤类型,表现出发病率高的特征,同时救护难度也很大,多以手术疗法对其展开治疗,而手术疗法多带有创伤性,除了会使机体身体状况受损外,还会有应激反应形成,影响其病情转归,所以要酌情展开专业干预工作。笔者实践发现,子宫肌瘤病例干预中,传统干预技术往往无法满足机体病情需求,也难以对其病情充分缓解,所以要酌情施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技术。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技术强调对护理流程展开酌情调整,致力于提升护理工作实践质量,从而使患者疾病症状得到充分改善,以促进机体康复[5]。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技术应用至子宫肌瘤病例中,通过组建护理质量改进团队,在改进护理人员日常教育工作、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护理工作实践流程,同时及时找出潜在问题,再加以改进,确保护理工作愈加优化,进而提升机体干预水平及其满意率,实现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水平的充分提高[6]。本次分别给予两组子宫肌瘤病例不同护理后,甲组60例病例有效率83.33%(50/60),相较于乙组62例的96.77%(60/62)偏低,(P<0.05);而甲组病例满意率81.67%(49/60),相较于乙组的98.39%(61/62)同样偏低,P<0.05。此外,乙组病例心理状况计分、生理状况计分、疾病状况计分及其社会评分等改善水平优于甲组,P<0.05,表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技术优越性强。
综上所述,临床对子宫肌瘤病例展开专业干预时,施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技术有效性强,除了能提升机体干预水平及其满意度外,还能改善其生活质量,确保干预工作实践价值的进一步提高,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