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研究
2019-04-03祝晓蕾
祝 晓 蕾
(商丘市中医院内二科 商丘 476000)
消化道癌症恶性程度高,临床危害性较大,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诊断及治疗,将会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伤害。近年来,随着消化道疾病门诊数量增加,消化道早癌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高趋势,临床常采用消化内镜技术进行疾病诊断,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受到医学工作者广泛认可。在新型医疗理念要求下,当前消化内镜技术不断改进,正逐步从一个传统单纯诊断工具向诊断治疗工具发展。本研究以91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为例,主要探讨消化内镜技术的诊断治疗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8月收治的91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行对照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男25例,女20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6.11±3.84)岁。观察组患者男26例,女20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6.37±3.95)岁。上述两组数据均保持同质性(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符合《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中关于消化道早癌的诊断标准[1];(2)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临床资料完整,能够完成随访。
排除标准:(1)伴有神经系统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者;(2)严重肝肾疾病、其他合并恶性肿瘤者;(3)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窥镜诊断,通过白光内镜检查,针对可疑病变进行病理活检,观察记录各种内窥镜模式下病变形态、毛细血管及胃小凹分型。确诊患者给予外科剖腹手术治疗,常规消毒及麻醉后,做手术切口进行病灶切除。
观察组给予NBI内镜诊断及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患者静脉麻醉后,采用NBI内镜确定病变范围,作染色处理后在病灶周围2mm处标记界限,在皮肤黏膜下层注射20~30ml肾上腺素盐水和靛胭脂点,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圈套电凝法将病变组织切除。
1.4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疾病检出率;(2)根据内镜影响评分标准对两组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形态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毛细血管影像;(3)观察记录两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影像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形态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毛细血管影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形态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毛细血管影像对照组2.35±0.511.84±0.522.07±0.41观察组4.01±0.823.98±0.713.84±0.85t11.56616.37412.607P0.0000.0000.000
2.2 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3 疾病检出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疾病检出率为80.00%(36/45),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6/45);观察组疾病检出率为8.70%(44/46),并发症发生率为2.17%(1/4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44、3.989,P值分别为0.022、0.046)。
3 讨论
据统计,我国是消化道癌高发地区之一,约占全球范围内42%左右,临床多表现为疼痛、出血、恶心呕吐等症状[2]。消化道早癌主要是指消化道病变浸润未超过消化道黏膜下层的疾病,临床常见包括胃癌早期、食管癌早期及结肠癌早期,是消化道发生癌变的早期阶段,病灶局限、转移几率小,及时有效诊断并采取积极治疗可有效降低疾病死亡率,因此临床做到疾病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组别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肛门排气时间(h)住院时间(d)对照组71.16±15.3488.76±13.8325.83±3.847.25±2.14观察组80.71±18.54116.57±18.5118.18±2.144.12±1.38t2.6748.10511.7728.310P0.0040.0000.0000.000
现阶段,内镜检查技术是临床公认的消化道早癌筛查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技术深化及发展,在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传统内镜检查中,多采用白光内镜对患者病症进行检查,其诊断准确性相对较低,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的现象。NBI内镜技术是近年来逐步改进的内镜检查方式,能够清晰反映微小肿瘤结构的变化,从而准确捕捉到胃粘膜上的微小病灶,提升疾病检出率。另外在内镜辅助下开展粘膜切除术治疗,可在明确病灶形态、大小及病变范围的基础上进行操作,为手术实施提供可靠有效的影像学依据,因而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4]。如研究所示,观察组给予NBI内镜诊断及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减少,证实NBI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小”等优势。另外观察组并发症为2.17%,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存在差异(P<0.05),提示新型内镜技术下开展手术可保持术野清晰,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腔与空气中物质的长期接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邵薇[5]等研究中,认为消化内镜技术能够显示增强的粘膜形态及粘膜微血管结构,从而为清晰判断消化道是否存在血管新生提供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形态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毛细血管影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NBI内镜显像质量要优于传统白光镜显像,可最大程度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
综上所述,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高,可弥补传统内镜检查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开展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