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2019-04-03王涛
王 涛
(郑州人民医院 郑州 450003)
对于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一般情况下以手术治疗为主。口腔面部肿瘤是外科临床医学上发病率比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且这种恶性肿瘤当前发病率逐渐增高,它主要以鳞状细胞癌为主[1]。现阶段临床上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方式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激光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2]。而放疗治疗方式的不良反应多,疗效不稳定,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不好的效果。由于治疗的是面部肿瘤,治疗后会影响口腔颌面形态,为尽可能恢复口腔颌面形态,不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本次研究对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希望可以探讨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的研究对象是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重症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经检查后,两组患者的诊断都为重症脑外伤,符合与临床重症脑外伤相关的诊断标准。对照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42.5±2.3)岁;研究组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2.9±2.5)岁。通过数据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均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本次研究经过了医院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的患者要接受放射治疗,剂量60~70ml,连续治疗1个月,患者需要定期回医院接受复查,检查治疗效果,以便研究的进行[3]。
1.2.2研究组
研究组的患者接受气管切开术进行治疗面部肿瘤,医生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于2~4的气管软骨节间隙之间标记好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固定好气管后,给予患者局部的麻醉,做一个横向切口于标记处,在切口的正中处将气管进行垂直穿刺,并将套针、注射器进行回抽,若有气体抽出,则表明套针管已在气管内,后向外套管下倾斜进入气管内,最后取出针芯及注射器。导丝穿过外套管进入到气管内后,取出外套管,扩张钳在进入至气管后,应让扩张钳的尖和气管角度保持相同,避免器官组织因此受到损害。缓慢扩张钳臂,置入气管导管后取出扩张钳,最后进行固定。根据患者的具体患病类型给予针对性的手术治疗,若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则可配合化疗[4]。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进行详细记录,观察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患者肺炎的发生率、病死率及带管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判断气管切开术在重症脑外伤中的应用效果,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5]。
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经面部口腔颌肿瘤治疗后,患者的肿瘤病灶完全消失,且肿瘤组织不存在复发的可能性;(2)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肿瘤病灶明显缩小,面部疼痛程度有很大程度的缓解,坚持后续的治疗有治愈的可能性;(3)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肿瘤病灶没有明显的变化,并且伴随有面部疼痛感持续的情况,甚至疼痛的感受明显加剧。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显效率+有效率,同时统计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性的对比[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对照组311091261.3%研究组311612390.3%χ2/5.159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研究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例)
组别例数恶心呕吐癫痫颅内压升高发生率对照组3132429.0%研究组311016.5%χ2/5.384P/<0.05
3 讨论
重症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十分严重,若不保证他们呼吸畅通,极易有心跳骤停的情况出现,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6],因此在重症脑外伤的临床上应时刻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目前,在临床上常采用气管切开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尽最大可能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使患者能早日恢复自主呼吸,早日恢复健康。在手术后,口腔颌面外科病人的损伤部位或手术区域由于上呼吸道的水肿、血肿及术后敷料的加压包扎等导致呼吸道梗阻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必须加强对呼吸的观察与护理。口腔颌肿瘤是在面部的肿瘤,它易致病人面部形态及功能的改变,因此,病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研究表明,采用气管切开术的方法可以避免对患者的咽喉部位造成过大损伤。在本次的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采用气管切开术的方式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放射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且治疗安全性高,可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