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研究
2019-04-03张湘超
张湘超
419400麻阳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湖南怀化
黄疸的发生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影响相对较大,需要对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光疗是治疗黄疸的常用方法之一,应用效果相对有效[1]。随着近些年相关医学发展建设的逐渐推进,有人指出白蛋白对新生儿的黄疸治愈具有积极意义[2]。因此,本文将以此为研究内容,通过对我院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探究白蛋白在其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日龄2~47 d,平均(25.64±6.97)d。对照组男33例,女17例;日龄2~45 d,平均(22.64±6.34)d。所有患儿均在父母同意的情况下展开调查研究,经过血常规、B超检查后排除新生儿肝炎和胆管阻塞等情况,同时排除患儿及其家属具有精神病史的可能性。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和病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方法:采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方法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干预,采用多次间接性的照射方式,照射8~10 h/次,连续照射2~3 d;茵栀黄采用口服的方式,3 次/d,用量 1 g/次[3,4]。采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同样的间接性多次的照射方式,需要连续使用该照射方法2~3 d,并保证每次的照射时长8~10 h。白蛋白需要结合患儿的体重确定用量,配1.5 g/kg体重的药用剂量。然后,在20 mL的10%葡萄糖中将提前称好的白蛋白进行溶解,静脉滴注,1次/d。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对其治疗前后的γ-谷胺酰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C-反应蛋白、碱性磷酸酶和游离脂肪酸等进行比较。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
疗效判定标准:在采用上述方法对新生儿治疗3 d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痊愈、有效和无效3个指标[5]。①痊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黄疸消失,无复发,对应的血清胆红素含量降低,维持在85~119μmol/L。②有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血清胆红素得到降低,维持在222~257μmol/L。③无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病情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均无改善,甚至加重。其中,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9.2.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患儿治疗效果比较: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血清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两组患儿间的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γ-谷胺酰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游离脂肪酸等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尤为明显。各项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胆红素生成较多,或者是因为患儿存在代谢障碍,从而导致其血液中的胆红素的水平较高,就会导致其在患儿皮肤或是黏膜处堆积,从而导致黄疸的形成。病情发展对患儿的生命健康影响相对较大。
本研究收治接受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采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的为对照组患儿,观察组则采用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治疗前后,比较两组血清学各项指标发现,观察组患儿治疗前的γ-谷胺酰基转移酶、血清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游离脂肪酸等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尤为明显。其中,各项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白蛋白联合蓝光光疗对新生儿黄疸病情的治疗效果显著。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各项指标比较(x±s)
综上所述,白蛋白联合蓝光光疗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病情发展,保证患儿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