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9-04-03唐凤华
唐凤华
653100玉溪市中医医院药学部,云南玉溪
高血压属于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容易引发肾功能衰竭、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损害患者眼、肾脏、脑血管等靶器官。高血脂主要引发因素为机体运转失常或者脂肪代谢紊乱,会加大心脑血管高危事件发生率,必须及早采取有效的病情控制措施[1]。2016年3月-2018年4月收治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94例,探析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其内皮功能产生的影响,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94例,排除严重心脏功能异常患者、严重感染性或者遗传性疾病患者、慢性胃肠道疾病患者、严重血管神经损伤患者、先天性肝脏疾病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神经疾病或者精神疾病患者[2]。将抽取对象分为对比组(n=45)和探究组(n=49),对比组女20例,男25例;34~87岁,平均(51.2±6.2)岁。探究组女22例,男27例;32~86岁,平均(52.8±6.1)岁。对比分析探究组和对比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比组患者采用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方式,10 mg/次口服,1次/d服用,3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3]。探究组患者应用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方式,10 mg/次口服,1次/d服用,3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4]。
评价项目:比较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内皮功能(ET-1、NO)以及血压(SBP、DBP)、血脂(LDL-C、TG、TC)监测情况。
统计学分析应用:本研究用数据资料分析软件SPSS18.0,用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以χ2或者t检验进行比较,(x±s)表示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比较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内皮功能情况:治疗后探究组患者ET-1水平明显低于对比组,NO水平明显高于对比组,各项目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比较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以及血脂监测情况:治疗后探究组患者SBP、DBP各血压监测项目明显低于对比组,各项目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TG、TC各血脂监测项目均明显低于对比组,各项目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属于临床多发病,患者出现冠心病的风险较高,其脂质代谢容易出现异常且会对血液流动产生不良影响。患者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不断增加,其出现血管壁斑块脱落的概率明显增大。高血压与高血脂存在重要关联,若血脂控制效果不佳,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加重并加大冠心病发生风险。
血管内皮细胞具有调节内分泌的重要作用,若患者机体出现血脂或者血压代谢紊乱现象,易损伤其内皮细胞并加快血小板聚集速度,从而加大各类心脑血管病症发生率。临床上主要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必须确保应用剂量的合理性。作为临床应用频率较高的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他汀对炎性因子可发挥理想的抑制作用,可使其LDL-C、TG、TC等血脂指标水平得到有效抑制,从而使患者血脂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为患者提供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能够使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得到抑制,可使危险指数得到明显降低,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5]。
此次研究中,探究组患者ET-1(61.2±8.4)μg/L;对比组(71.6±8.7)μg/L;探究组NO(99.3±8.4)μg/L,对比组(87.0±8.6)μg/L;内皮功能各监测项目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探究组患者ET-1水平明显低于对比组,NO水平明显高于对比组,各项目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探究组患者SBP、DBP各血压监测项目明显低于对比组,各项目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TG、TC各血脂监测项目均明显低于对比组,各项目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应用大剂量辛伐他汀能够使患者血压、血脂以及内皮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好转和改善。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内皮功能情况比较(x±s,μg/L)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以及血脂监测情况比较(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