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互动发展模式探究
2019-04-03曹帅
曹 帅
(内蒙古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1 引言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英语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被纳入到高校培养计划中,我国当前高校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规模的公共课英语教师队伍。教师的质量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是国家教育发展的关键。大学英语教师在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肩负着一定量的科研任务。顾佩娅教授在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的研究中发现,课时重,时间紧等因素使高校英语教师缺乏精力投入到科研中,而学校等外在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科研实践。同时,研究还表明教师对于同事之间互动和学校的科研活动呈积极态度。[1]王守仁教授在对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与途径中指出外语教师共同体的构建能够直接影响到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2]学校应加大力度鼓励创造发展教师专业互动,为教师教学以及科研创造良好的氛围。
2 高校英语教师互动模式研究回顾
从广义上讲,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都属于教师互动的范畴。从专业的角度讲,教师互动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教师合作授课,教学研讨会,等等。当前,学界对于教师互动也越来越重视。21世纪以来,涌现了多种教师共同体研究,探讨其内涵,路径,文化,模式等等。良好的教师专业互动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优化教师间的人际关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促进一线教师专业化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同时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共同体成员在一起讨论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者观看教学录像,分析优缺点以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美国教师共同体已经被很多学校所采用,并针对教师共同体的模式和合作效果进行评估。Gajda在2008年通过对基于校本教师共同体的行动研究,提出了教师互动的提升框架(Teacher Collaboration Improvement Framework), 该 框架主要包含5大部分:(1)培养合作意识;(2)创建共同体(成员和目标);(3)对教师共同体的合作质量进行评价;(4)提出建议进行修整;(5)对共同体成果的认可。该项研究奠定了教师共同体模式构建以及评估的理论基础。[3]其中,研究过程中采用的 TCAS调查问卷(Teacher Collaboration Assessment Survey)被国外学者广泛应用到教师共同体构建以及评估中。
目前,国内高校外语教学领域,教师互动有很多形式,如集体备课,分模块合作教学等等形式,但是很少有具体规范上升到理论层面的教师互动模式。教师的专业互动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一个规范、高效的教师专业发展互动模式需要组织者或者领导者精心设计。北京外国语大学通过理论实践研究,提出了“基于课堂关键问题研究的教师-研究者合作发展共同体”,其中关键问题的主要要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课堂关键问题要具有普遍性,不受教师、教学环境差异的限制。其次,可接受性,所选取的关键问题能够被教师普遍认同,是源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和难题。最后,共生性,对关键问题的研究能够同时促进教师和研究者的共同进步。具体的中介采用教师教学的课堂实录,反思日记,行动研究的论文初稿等等,并且强调要立足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根据文秋芳教授的研究,教师专业互动应该达成以下几个主要目标:情感互动目标,认知互动目标,研究人员发展目标和一线教师发展目标。[3]通过教师互动,教师之间建立互信、互敬、互惠、互助的情感氛围。在互动过程中,结合教学实践,运用理论知识,促进和提升日常教学技能,同时提升研究者的科研能力。
3 先导研究
笔者在2015年4月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对美国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全美排名36综合性公立大学)的外语教师共同体进行了行动研究,并撰写了研究报告。该项研究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促进该校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对象是外语教师共同体。研究过程包括对该校外语教师互动小组活动进行为期五周的观察,并对小组内13名成员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改编自TCAS-Teacher Collaboration Assessment Survey[4]( 教师合作评估问卷调查)。从五个方面对教师共同体进行分析:教师共同体成员结构,教师互动时间,教师共同体的目的,教师共同体互动过程和教师共同体与其他机构的关联。其中,教师互动的过程是研究重点,包含以下四个方面:教师间对话,决策方式,教师行动和教师互动评估。并根据调研结果,给该教师共同体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图1是该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互动框架。该先导研究为创建大学英语教师互动模式提供了思路。
图1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Workshop Framework in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4 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现状
当前国内高校外语教师肩负着全校大学英语公共课以及外语类选修课的教学任务,课时重,班容量大,大学英语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类课程,以英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社会交往中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同时还要提升其跨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
以Y校的大学英语教师为例,该校外语教师包含高职部一共有56人,其中,教授0人,副教授22人,讲师26人,助教8人。当前教师平均课时每学期达64学时,教师每学期授课任务均在192学时左右,班容量40~110人之间。教师普遍反映,班容量大,课堂任务不容易开展。而高校英语教师在肩负巨大课时任务的同时,还有科研任务的要求,让大学英语教师力不从心。而教师互动能够借助集体的力量,在合作中互相交流、探讨,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技能,解决教师遇到的实际教学问题,帮助教师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
5 大学英语教师互动发展模式构建
在借鉴国外教师合作理论以及基于笔者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对美国外语教师互动小组的行动研究报告成果,本研究初步确立了大学英语教师专业互动发展新模式的构成要素。
5.1 教师专业互动模式-成员组成
高质量的教师互动小组不是随意的结合,应该遵循横向和纵向原则。[5]首先,横向原则:具有相同课堂实践和教学问题,例如,大学英语(一)A班的教师。其次,纵向原则:教师教学经验的梯度性,具有10年及以上教龄的老师,具有10年以下5年以上教龄的老师,还有新入职的老师。由于本校教师授课属于带一届学生连续带两年,不涉及到中间换教师的问题。所以教师互动小组暂时不需要安排不同年级的老师。
5.2 教师专业互动模式-互动时间
国外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越经常在一起互动,他们的关系越近,越容易信任彼此。[5]高校任课教师由于不坐班的体制,教师互动极少,非常不利于培养教师互信互助的氛围。因此,教师专业互动模式中,教师互动的时间应做硬性的要求。国外最近的研究表明,教师的专业发展互动如果达不到每月8个小时的情况下,是不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学业水平。[5]没有充足的互动时间,再好的小组都不会有所建树的。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师互动应该定在每个学期的周计划中,每次的互动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
5.3 教师专业互动模式-互动目标
从宏观上讲,教师专业发展互动的目标是情感互动目标,认知互动目标和教师发展目标。教师通过教师合作,增进感情,建立互信、互助的团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从微观上讲,教师专业互动一定要具备一个明确具体的(specific)互动目标,即该目标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师的教学实践和课堂管理为中心。例如,如果互动中主要讨论教学进度等类似的事务,是不会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所帮助的。因此,每次教师互动的目标要明确,可以确实地帮助教师解决课堂实际问题并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例如,学生在口语练习中,如何让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而定,提前告知小组成员,在互动的过程,积极分享自己的经验或者遇到的困境,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师的互动的专业发展目标。
5.4 教师专业互动模式-互动过程
教师专业互动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教师互动中,成员之间的互动过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互动的成效。我们想必都经历过各种大大小小的专业互动。有些教师互动过程设计良好,互动性明显,能够很好地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很多教师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收获颇多。反之,有些专业互动却成了填鸭式,整个过程一人主导,成员在下面做着自己的事情,这样的互动使教师丧失了互动的积极性,反而是事倍功半。教师专业互动是一种从专业角度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为实现该目标,教师互动过程要精心设计。
根据对国外教师合作理论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教师互动模式包含以下几个要素:对话,决策,行动和评估。四个要素是循环式,并且持续进行。对于小组互动的具体议题,进行规范化的讨论,可以采用个人发言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要确保每一位成员都能够参与进来。其次,根据小组成员的讨论,制订出解决当前议题(即本次互动解决的问题)的方案和方法。再次,把该决策在课堂中实践。最后,进行评估,如有问题,继续进行讨论。互动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要教师一直围绕着这几个方面进行,一定会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发展。
综上所述,借鉴国外教师合作理论以及美国外语教师互动小组的行动研究成果,初步确立了大学英语教师专业互动发展新模式的构成要素。
图2 大学英语教师专业互动发展新模式的构成要素
6 对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应用建议
高效的专业的教师互动可以让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事半功倍,提升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业水平,并且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大学英语教师专业互动发展新模式能否在更大的范围进行推广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希望有更多的老师能够有意识加入进来,进行实践和研究。实践过程中以下几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注意:
(1)在团队构建中,要注意横向纵向原则,教师队伍要具有梯度性。教师间的合作包含经验丰富教师和正在成长的教师,这样的团队,更具有引导性,可以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2)团队成员在互动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要求,一步一步进行讨论,必要时可以确定每次的负责人进行过程引导,并且要完善记录原则,对决策,行为以及评估进行跟踪记录,确保每次的互动有具体的成果。
(3)新模式的实施不可以操之过急,一定是建立在互信,互助的基础上,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基础,教师们应该消除隔阂,用专业的态度来为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业水平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