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普惠性幼儿园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2019-04-03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张 莹(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伴随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由补缺型向普惠型过渡,普惠性学前教育成为我国福利制度中的一项重要政治举措[1]。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都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性、公益性的学前教育,从此,普惠性幼儿园开始走进公众视野,其研究亦受到行政部门以及专家学者的重视。
普惠性幼儿园是普惠性学前教育的物质载体与运行方式。普惠性幼儿园服务的主体具有多中心性,管理主体亦具有多元性等特点[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的内涵标志是“广覆盖、保基本和有质量”。学前教育“普惠性”是指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公平享受高质量、低价位的学前教育产品,同时,促使各项学前教育政策增加对农村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优惠力度,建设城乡一体化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体系。专家学者对于普惠性幼儿园的研究虽然起步比较晚,但相关成果颇丰。对已有普惠性幼儿园研究成果的梳理、凝练,有利于探寻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路径,并从中发现相关研究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后续的研究做好理论与实践的支撑。
科学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Domains)是目前科学计量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为某研究领域提供比较精准的、结构化的、图像化的信息材料[3]。陈超美博士等研究人员开发研制的CiteSpace软件,促进了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发展,该软件通过共引聚类、生成时区视图、计算关键点等方式,识别和跟踪研究领域的演变[4]。通过对普惠性幼儿园相关研究进行CiteSpace技术支持下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可以清晰地呈现普惠性幼儿园研究的热点、发展的轨迹与研究趋势等引文网络图谱,对普惠性幼儿园相关政策的解读、内容的厘清、方式的研究以及优化机制的构建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支撑意义。
一、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一)数据的采集
以普惠性幼儿园作为主题词在CNKI中检索,时间跨度选择从2010年到2018年,收集到期刊140条,其中核心期刊与CSSCI 54条。检索时间是5月2日。2010年以前没有普惠性幼儿园相关研究文献出现。检索信息包括显性信息(作者、单位、发表时间、刊物等)和隐性信息(摘要、关键词、引文等),通过Reforks转存为txt格式,转化为CiteSpace可以识别的格式,为后续研究做好资料准备。
(二)数据的处理
将收集到的普惠性幼儿园研究数据140条,导入到CiteSpace5.0软件中,建立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题的科学知识图谱数据操作。为了精细研究数据,在八年的时间跨度中,选择1年为时区划分值(years per slice)。具体数据来源期刊见表1。表1呈现的是发文3篇以上的期刊名称,从中可以看出《学前教育研究》成为该领域发文的主要期刊,有15篇文章都在此刊物上发表。《教育科学》作为唯一CSSCI期刊发表了4篇文章。可见,论文发表的级别比较高,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表1 数据来源期刊统计表
图1 发文量总体趋势
从图1可以看出,从2010年开始陆续有研究成果出现,2017年出现高峰,2018年检索到的数据只是到4月末,全年数据现在还未可知。虽然论文数量在2016年有下降势头,但总体仍呈上升趋势。可见,如何科学、有效地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将继续成为专家学者与一线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参考文献在2011年左右出现了高峰,这一时期发表的普惠性幼儿园研究成果较多,成为后续研究的基础。这也从引证文献中得到证实,从2011年以后普惠性幼儿园引证文献徒增。
根据CNKI文献特点,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共现、关键词凸现、时间图谱、作者共现等。视图清晰地呈现了2010年以来普惠性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公共产品[5]的供给与需求状况,以及相关政策文件的制定与实施情况。
二、统计分析
(一)普惠性幼儿园研究的焦点
在CiteSpace界面中,term type(术语)选择burst terms(突现术语),node types(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关键词)[6]。Selection Criteria中top N%选择50%,表示出现频率在前50%以上的信息数据。节点标签数量(threshold)为3。
图2 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3 图2中参数放大图像
图2 呈现的是“普惠性幼儿园”关键词共现图谱。图2中的圆圈越大,说明出现的频率越大、爆炸性越大;圆圈的颜色代表关键词最开始使用的时间[7],紫色代表2010年,蓝色代表2011-2012年,绿色代表2013-2015年,黄色代表2016-2017年,橙色代表2018年。图3是图2中左上角的参数放大图像。从图3中的图谱参数可以看出,关键词共现检索共有31个节点,71条连线。模块值Q为0.4041>0.3,说明划分出来的数据结构是合理的。
1.民办幼儿园普惠性发展之路成为焦点
本文输入的主题词是普惠性幼儿园,因此该词出现的频率较大。除了普惠性幼儿园、普惠性学前教育这两个词外,可以看出共现比较多的词有民办幼儿园、入园难、公益性、问题、对策与幼儿教师等。结合文献分析发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专家学者从成本分担、政府干预、资源共享、教师供给、管理主体等方面,探索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优化发展之路,旨在解决儿童入园难、民办幼儿园收费高等问题。
2.教师的供给与培养——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的“软”着陆
随着政府财政以各种资金形式不断注入学前教育,城乡幼儿园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观。普惠性幼儿园的建园面积、活动场地与设施、饮食健康等方面比较容易达到标准。在此背景下,教师的专业素养成为制约幼儿享受公平的、高质量的教育服务的一个难点。从图2中可以看出,2016年以来突现一个研究的热点——幼儿教师。虽然从图中看出这个圆圈比较小,但是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重视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软件——幼儿教师素养。已有研究发现,目前幼儿教师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有:教师紧缺与教师工资不高的矛盾;教师学历水平偏低与幼儿教育需求的矛盾;幼儿园教师逆向流动与偏远地区需求的矛盾等。教师区域内均衡发展成为普惠性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的动力之源。
(二)普惠性幼儿园的研究轨迹
通过前期梳理文献,结合关键词共现、关键词突现、时区共现图谱等,归纳总结普惠性幼儿园研究的轨迹。分析突现词,可以了解某领域研究的热点与前沿,有利于“综合探测研究”。关键词突现率越大,说明某一时期出现的频次越大[8]。
图4 关键词突现图谱
图5 关键词时区共现图谱
从图4、图5中可以看出,公益性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出现了突现。公益性在2011年至2012年之间出现高频率,表明在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出台以后,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在这一时期受到广泛关注与研讨。随着学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办好普惠性的民办幼儿园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因此,该关键词从2016年至今都是研究的热点。结合文献研究分析图2、图4、图5,可以看出,普惠性幼儿园的相关研究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普惠性幼儿园的规制(2010-2015)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2010年以来各省市都先后出台了普惠性幼儿园的标准、规制、扶持等办法[9]。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真正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发展。2015年11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期评估报告指出,“学前教育‘公益普惠’程度不高,民办幼儿园占比较高”等问题严重地制约了良好的学前教育公共体系的建立。这一阶段对学前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普惠性涵义的诠释、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政策分析、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标准与检测标准等理论层面,案例多以西北地区为主。例如,庞丽娟,韩小雨提出,加快普及学前教育需要落实政府责任[10];李天顺明确指出,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中政府的职责包括规划、投入、监管与公平等[11];张妮妮、张聪在分析普惠性学前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使用教育券的构想[12];赵彦俊提到普惠性幼儿园的财政投入要采取多渠道的成本分担机制,引入了成本分担理论[13];秦旭芳、王默提出普惠性幼儿园的五个标准:受众面、收费、教育园舍建设、教师队伍素质与财政体制[14];王东从体制变革的视角分析了普惠性的内涵——“惠及人人的公共产品”[15]。
第二阶段:普惠性幼儿园规制的规制(2016-)
从文献分析中可以看出,2016年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更加关注普惠性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与检查,检测政策实施效率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幼儿园布局、公民幼儿园比率、普惠性比率、幼儿入园率、幼儿园结构、师资配置和规范化管理等方面,探查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执行为与主体责任的失当行为等,对普惠性幼儿园的规制进行规制,进而构建多元供给与多方保障相互制约的普惠性幼儿园健康发展体系,达到学前教育供需平衡[16]。例如,王声平提出构建内外结合的多元保障体系,其中,构建“幼儿园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组织”是构建外部保障组织体系的一个创新[17];蒋宗珍、刘小红、张家琼提出,公民办园师资水平差距大成为制约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18];徐兰、王晶欣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建构了幼儿园、地方政府与上级国家机关之间的“三方博弈模型”,提出将幼儿园教育质量纳入政府监控系统,提高监管效率[19]。
(三)研究作者共现分析
作者是从事相关领域科研活动的主力军,通过了解作者群体,可以有效地了解普惠性幼儿园研究活动的深度与广度,从而促进普惠性幼儿园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推广与合作。通过CiteSpace分析,选择出现频率为2次以上的作者,从表2中看出,共有10位研究者,其中王生平发文篇数最多,为7篇。可见,作者对普惠性幼儿园的研究相对不集中,一些作者只是偶尔发文,并没有形成长期的、系统性的研究。从图6中可以看出,作者之间的连线交叉较弱,仅仅出现了3处联系,可见团队之间的合作很有限。作者个体的长期深入研究以及团队之间的合作,将有利于对普惠性幼儿园进行跟进式、深层次研究,有利于普惠性政策在学前教育中高效实施。同时,在实践检验中不断发现问题,进而规制政策,将更有利于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图6 核心作者统计图分析
三、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通过应用CiteSpace软件较好地梳理了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未来研究应该发挥领军人物与团队协同作用,扎根农村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教育实践场域,依法规制普惠性政策的实施,促进政策惠及每一个儿童、教师与家庭的学前教育。
(一)实然状态的探查:“县域”三级普惠性幼儿园场域的研究
“县域”是一种行政区域划分,是指以县城为中心,包括各级乡镇、村等地区[20]。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幼儿园保育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区域幼儿园发展从“机会平等”走向“质量平等”。但是,经济结构所造成的城乡差别始终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城乡之间在教育上的差别是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原因之一,县域学前教育质量依然存在分层现象[21]。普惠性学前教育并不完全等同于“普惠性幼儿园的均等化和同质化”,主要是因为教育产品供给主体的多元性、地域差异和家庭差异等[22]。作为学前教育发展体系的最基层单元,县域幼儿园的发展长期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幼儿园保育工作质量差、布局分配不合理、师资配置不均衡以及教师流动性大等现象,是县域幼儿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而政府职能部门的常规检查,很容易忽略农村幼儿园发展的现实困境。如何建设“县域”三级普惠性幼儿园均衡发展的监控体系,合理使用公共教育资源,将成为后续研究的一个重点。
(二)应然形态的趋近:民办幼儿园政府规制的再规制
民办幼儿园是学前教育体系中的一股重要力量。通过建构“以政府为主,全面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的扶持体系,引导民办幼儿园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低收费的学前教育服务,构建政府、社会与个体的优化规则体制。坚持依法促进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发挥市场杠杆的调节作用,实现学前教育机会、过程和资源分配的平等,进而促进教育公平。
(三)研究方法的创新:开展系统的、专业的行动研究
后续的研究应立足农村普惠性幼儿园,深入幼儿园教育现场,进行“田野式”的行动研究,以衍生出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优化实施的“本土化”保障机制。
(四)研究领域的整合:多维视角规制普惠性幼儿园健康发展
由前期分析可知,普惠性幼儿园的研究成果虽然比较多,但是缺少优化整合。后续研究应该更多地从系统论视角整合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领域,审视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实施效果,促进普惠性幼儿园健康发展。
总之,“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普惠性幼儿园的健康发展将继续成为未来学前教育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政府职能部门与利益相关者应相互协作,共同促使普惠性幼儿园从规模化发展向内涵性发展转化。由于作者研究能力有限、数据不足等原因,个别观点可能有些偏颇,诚与各位同仁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