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仪以横破纵成功原因探析

2019-04-02曹子慧

北方文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先决条件利益分配

曹子慧

摘要:在经历了长达几百年的兼并战争后,秦国凭借不断变法图存非但没有衰落下去反而国力日强,领先于其他国家,秦国的迅速崛起打破了原有的政治格局,使整个政治格局陷于失衡状态,合纵连横应运而生,合纵“合众弱以功一强”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六国深感国家的生存面临巨大威胁,因此打击强秦以求存成为了六国共同的利益出发点,在苏秦的策划下,六国国君相会于衡水,歃血为盟,盟誓合力抗秦,推举苏秦为纵约长,执六国相印,然而却在张仪的连横活动下,联盟土崩瓦解,张仪连横战略最终取得成功,而在如此复杂的国际情势下战略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先决条件;六国矛盾;利益分配;游说艺术

一、来自大秦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秦连横政策得以成功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获得了当时秦最高统治者秦惠文王的支持,秦惠文王其人不仅有识人之明而且具备用人之术,提拔人才不拘一格。此时秦国国强,因此受到六国合纵遏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秦国霸业受阻,破六国合纵成为燃煤之急。此时,张仪的到来正好迎合了秦惠文王的需求,其主张的连横政策适应了秦惠文王欲破六国合纵谋求霸业的宏伟心愿,二人一拍即合,公元前328年,秦王任用张仪为相,参与秦国重要的军政外交,居百官之首,此后张仪的一切连横活动无不获得秦王人力物力的大力支持,这些都足以显示秦惠文王对张仪的高度信任。而张仪来到秦国之前先来到楚国,却被楚相冤枉偷窃了玉璧而被严刑拷打,去赵国也受到了冷遇,用最下等的食物招待张仪,士为知己者死,来到秦国之后受到秦王的信任重视,对于秦王的知遇之恩张仪也还以自己最大的忠诚,不但秦国的未来发展积极谋划,甚至甘于舍生忘死。公元前331年,秦惠文王以武力威胁楚怀王以秦武关之外土地交换楚黔中之地,楚国在经历张仪诈楚事件后损兵折将丧失大片国土,已无力与秦相抗,楚王把这一切都算在了张仪头上,因此承诺秦惠文王只要秦国愿意交出张仪,楚国可以无条件献出黔中之地给秦国。不需费一兵一卒便可以得到楚国大片土地,秦王自然是十分愿意的,但是这要交出张仪却令秦王非常为难,张仪此时挺身而出,自愿入楚为秦国换来黔中之地。楚王欲杀张仪之心已久,若不是买通了靳尚与郑袖,张仪此番赴楚就只能命丧楚国了,张仪愿以生命为代价报答秦王知遇之恩无疑是一个义举。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在一个集团中如果没有团队协作想要做成一件事情那也是不可能的,而秦国君臣针对同一目标上下同心,产生1+1大于2的合力正是连横战略得以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二、六国人心不齐、各怀心事

其次与张仪相对当时合纵的主要倡导者是苏秦,他深谙各国地缘关系并据此组织六国彼此救助/协同作战,以防止秦国各个击破,他所倡导的合纵战略也具备一套实践纲领,行动方案有两个,其一是以攻为守,六国联合起来,主动进攻,突破函谷关,深入秦国腹地;[1]其二是当六国中任何一国遭到秦国攻击时,其他五国绝不能坐视不管,必须群起救助。[2]从战略上看,整体计划也是视角以全局为视角立论周密、分析清晰,且具备纲领性,然而最终为何不敌张仪连横?其实苏秦在游说六国国君时避重就轻,只谈合纵抗秦之利却对六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积怨已久的矛盾避而不谈。事实上,战国局势复杂,强秦与六国的矛盾仅仅一方面,而六国之间的矛盾冲突由来已久且难以化解,齐楚、齐燕、赵魏、燕赵等国皆有矛盾,因为地缘关系六国之间的利益冲突甚至超过强秦带来的威胁,因为六国都各有利益,因此合纵国往往各怀鬼胎,比如“五国约以伐齐”中就把這种现象描绘的很清楚,“燕赵韩魏楚联盟准备攻打齐国,然而楚国担心五国攻齐,秦国会趁火打劫攻打楚国,于是楚相昭阳提议威逼利诱韩相国公仲,承诺若是韩国不参与合纵攻齐愿意献出五个城邑,否则楚国将出兵帮助齐国御敌,韩国随即退出联盟,五国伐齐之事也就随之落空了。五国伐齐涉及到合纵国楚国的利益,楚相略施计谋就阻止了一场浩大的军事行动,合纵方人心不齐足以导致合纵轻易瓦解,可见合纵内部之脆弱。

三、六国利益分配不均

再者合纵失败还因合纵方利益分配不均,大家都知道对抗的是强大的秦国,冲锋陷阵者往往是损失最多还得不偿失,而观望者却可以捡到胜利的果实。因此大家都抱有观望游离的态度,比如函谷关之战声势浩大的“五国伐秦”到最后出兵的却只有三晋。各国想的都是自身的利益,并没有真正把遏制强秦放在第一位,甚至为了保全自身不惜利用局势削弱他国,秦韩战于浊泽一文中记载,韩国为了保全自身利用秦国欲图楚国的野心,不惜转而同意帮助秦国攻打楚国,楚王听取了陈轸之计“为之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令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使信王之救己也。”[3]楚国假意救韩,事实上却是要挑起秦韩之间的矛盾,以图转移兵祸。最后导致秦韩交战,韩孤立无援大败于秦。可见合纵国之间的彼此协作关系是完全禁不起考验的,而且这些矛盾冲突极容易被秦国加以利用从而达到以横破纵的目的。

四、张仪高超的游说艺术

张仪游说诸侯王们自有一套游说模式,第一步张仪上来就开始危言耸听,鼓吹秦国之强,强调六国所处之劣势,以动摇别国与秦国对抗之决心。“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人。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繶,无有名山大川之阻。”“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挚之士,科头,贯颐奋戟者,王不可胜计也。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后,蹄间三寻者,不可称数也。”[4]张仪抓住别国的忧患,采用铺陈扬厉的游说方法给六国国君造成心理压力,从各个方面进行将六国与秦对比,以突出别国的弱小与秦国的强大,以动摇六国合力抗秦的信心。

第二步张仪把矛头直指合纵,为了证明合纵战略之不可行,张仪直接指出合纵战略在军政上难以实施,比如他对楚王说若是秦国出兵武关进而向南进攻,那么楚国北面的交通就会被切断,楚国三月之内就会陷入危急形势,若是依靠合纵而等合纵国的援军,最快也要在半年才到,远水救不了近火楚国就会危亡了。还曾游说齐宣王:齐国与鲁国曾三次交战,鲁国虽三战三胜却因此而走向衰弱继而亡国,虽徒有战胜之虚名却走向亡国的命运,这是因为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如今的赵国与秦国正如当初的鲁国与齐国,赵国与秦国几次交战虽都战胜秦国,但是赵国实际已经在走向衰亡了,以此向齐宣王证明以弱攻强之不可行。他还指出合纵战略之所以难以实施还因为合纵国的不可靠,为了使自己的论述更加具有说服力,在陈述的过程中张仪采用列举史实的游说方法,比如为了离间燕赵两国之间的关系他举出历史事实:昔日赵襄子把姐姐嫁给代君,并送大量的礼物百般讨好代君,但是却是意在吞并代国,他与代君约定在句注关塞会面,暗地里让工匠只做了一个柄极长可以用来打人的铜勺,在与代君喝酒之前吩咐侍者,当喝酒兴致正浓时就找时机用铜勺打死代君,于是当酒意正浓时,侍者趁机用铜勺击中了代君的头,代君脑浆流了一地,代君死后赵襄子的姐姐得知代君死讯,于是用发簪自杀而亡。在历史事实的面前,成功让燕王觉得赵国的不可相信,成功瓦解了合纵国彼此的信任。张仪为了推行连横战略往往与合纵者针锋相对,采取直接攻击主张合纵者的方法来使他们失去诸侯王的信任,他游说魏王:主张合纵的策士们大多夸夸其谈并不可信,他们坐着诸侯的车子出去游说,若是成功便可以得到封侯的资本,所以他们并不从实际出发为诸侯王进行谋划,而是只顾自己的利益才大肆鼓吹合纵之利,从而使六国国君在心理上对合纵者产生怀疑。

第三步施加军事威胁,张仪利用了诸侯王们畏惧秦国的心理,[5]从而威胁别国如果继续选择合纵与秦相抗或者保持中立,面临的将是灭国之危。比如他威胁燕王:若是不归降秦国,秦王就会发兵云中、九原,令赵国大军攻入演过,那么燕国就会失去易水和长城了。他还曾威胁韩王,对韩王说:若是韩王不侍奉秦国,秦王将发兵一样,切断韩国上党的交通,冬眠攻取成。宜阳,这样鸿台、桑林也就不再是大王您的了,若是成。被秦国占领,上党要道也就随之被切断了,这样韩国也就陷于四份五裂了。张仪的威胁并不是抽象的,相反他将

不事秦,秦国将会采取的军事行动详尽地向六国国君进行描述,将抗秦将会面临衰亡的命运摆在他们的眼前,增强了他们的危机感,使对方进一步认识到与秦国相抗是无法取胜的。

第四步提出解决的出路,张仪站在别国立场为其分析合纵抗秦将给带来的严重后果,在一连串的威胁施压下,已然攻破六国国君心理防线,此时张仪又开始站在别国立场为其分析事秦将会带来的种种好处。他对魏王说:为了您考虑不如归顺于秦,若是归顺了秦国,那么楚国和韩国也就都不敢轻举妄动了,没了楚国和韩国的忧患,大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国家也就没有忧患了。还曾诱惑韩王说道:大王可以西面侍奉秦国并为秦攻楚,那么秦王就一定会很高兴,这样您不但可以使韩国免于兵祸还可以占有楚国的国土,而且还因此而取悦了秦王。如此晓以利害,软硬兼施,六国国君无力招架,纷纷放弃合纵转而事秦。在这过程中张仪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从秦国的角度去劝诸侯王们应该怎样做,而是站在他们各自的立场为其出谋划策,从而打破了诸侯们的心理防线,心甘情愿地按照张仪的想法去步步实施。

参考文献:

[1]徐安琪.试析“合纵连横”战略对中国外交的影响[D].外交学院,2014.

[2]周德钧.合纵:中国古代地缘政治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1):15-17.

[3]周国柱.苏秦、张仪说服艺术之比较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5).

[4]刘向.战国策[M].北京中华书局,2012.

[5]杨志才.纵横捭阖 雄辩滔滔——从《战国策看苏秦、张仪的辩术》[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1992 (1).

猜你喜欢

先决条件利益分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先决条件和驱动力
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利益分配政策研究
我国小产权房面临的现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