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唐诗看唐边塞的变迁

2019-04-02徐冰心

北方文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从军行疆域阴山

徐冰心

摘要:唐诗对唐史的反映也是丰富多彩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反映了唐朝的中外关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反映了安史之乱的现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关系着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的史事。本文从边塞诗的角度探讨唐朝西域边防的变化。

关键词:边塞诗;唐

一、文本赏析

边塞诗,顾名思义,就是描写边疆战争的诗。边塞诗的产生与唐帝国和四边境国的斗争息息相关,所以边塞诗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映唐朝进行的边疆战争的得失。以一下两首属为例。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畫,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杨炯这首诗借用乐府的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诗的最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读书人向来是一个极富激情,极易冲动的群体,但他们比其他人更能理性地、清醒地看待时势。大国不存,小家安在?心中的慷慨因国家的危亡油然而生,已无心埋头读诗书;往日心仪的功名利禄在边关战事面前显得如此微不道,投笔从戎,百夫长足矣!

第二首

《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时明月汉时关”句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这句诗的新鲜奇妙之处,就是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平凡的悲剧,平凡的希望,都随着首句“秦”、“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而显示出很不平凡的意义。

二、诗歌与疆土

这两首诗,前者慷慨激昂,后者沉郁悲愤,造成其不同的最大原因应该是作者的写作年代。唐初的时候,由于隋朝末年的战乱,除了海南岛之外,不仅扩大的疆域全部丧失,而且隋末唐初的割据势力还招致外敌的入侵。面对突厥等少数民族对边境地区的不断骚扰,许多爱国志士,踊跃参军,参加保家卫国的行列。据《旧唐书》记载:“永隆二年,突厥寇原庆等州,遣礼部尚书裴行俭帅师讨突厥温傅部落。”杨炯此时担任崇文阁的学士,借《从军行》一诗,抒发了对温傅部落疯狂进攻唐朝的气愤之情。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不久,唐朝就转入攻势,收复并开拓了疆域。贞观四年(630年),李靖大破颉利可汗于阴山,东突厥灭亡,唐朝的实际控制区达到了贝加尔湖以北,设置正式行政区的范围也扩大到了“阴山以北六百里”,超出了今国界。到贞观十四年灭高昌,政区扩大到今新疆东部。之后唐朝拥有的疆域最西曾经抵咸海之滨,最北曾经到达西伯利亚,最东曾经至萨哈林岛(库页岛),最南在北纬十八度;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杨炯的诗写于这样一个帝国版图扩大的背景之下,所以其诗带有一种向上的蓬勃之感。可以说,在这个时候,受帝国蓬勃时代精神的激发和边战频繁等因素的刺激,边塞诗成为唐诗的重要题材。从其基本的主题,即感知遇,报君恩,抒发功业意气等来看,盛唐精神已经内具其中。

但是唐朝的版图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唐朝的统一范围并不是一直有那么大,因为边疆的形势一直是不断变化的,它从来没有同时达到过这样的范围,而且达到最远点的时间是非常短的。例如,唐朝控制咸海以东是在龙朔元年(661年)后,但到麟德二年(665年)就撤到了葱岭,实际上只维持了三年时间。而那时还没有灭高丽,东部的边界仍在辽河一线。开元三年唐朝又扩展到葱岭以西,但灭朝鲜后在当地设置的安东都护府已退至辽西。天宝十载(751年)唐将高仙芝的三万大军在怛罗斯(今哈萨克东南部江布尔城)被大食(阿拉伯)击败,唐朝的疆域又退至葱岭一线。

尽管王昌龄的写作年代是开元、天宝时候,也是唐朝的黄金时代,但它的疆域极盛阶段却已经过去,六都护府的控制大为削弱,有的已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唐朝的国力正在衰退着,对边疆以是鞭长莫及了,这就不难理解王昌龄发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样的国无良将的感慨了。

三、总结

所以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倾全力对付,只能将驻守西北的军队全部东调。在西北边军内赴国难的时候,吐蕃就乘机攻占唐朝西北部领土。到广德元年(763年)叛乱平息时,今陇山、六盘山和黄河以西以及四川盆地以西已成吐蕃领土,当年吐蕃还一度攻占了长安。开始时河西走廊有些地方还由唐朝的地方官守着,不久就完全陷落。

安史之乱以后,边塞诗进入升华期,反思和追怀盛唐的思想和氛围回旋一时,盛唐精神有所回落,但其内核却未失却。后来随着陇右的陷没,国内藩镇拥兵自固,互为杀伐,边塞诗中的创业爱国精神渐渐一起面目,盛世歌颂国家宏业,衰世则是对国家的呼救,对入侵者的仇恨。他们都祈祷战争的胜利,虽也有几个非战诗人诅咒战争的残忍,但他们诅咒的战争乃是国内的内战,惋惜无辜的死亡,但是面对外族的入侵,他们都有着同仇敌忾的情感。王昌龄的《出塞》就是这样的一种情感的前奏。

猜你喜欢

从军行疆域阴山
Poesía En la frontera
拓展生活的疆域
大中国之中国疆域
挥别校园从军行
从军行
试析辽朝的疆域观
十八九岁从军行
中国疆域内所见的丝绸之路(Ⅱ)
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