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9-04-02李巍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能力初中

李巍

摘 要:国家发展的动力是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课题。本文重点阐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三项策略,一是树立学生创新意识;二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三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应采用这三项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3-073-1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拥有创新精神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创新精神要从学校教育开始培养,教师要与时共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树立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是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对其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系统的工作。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将创新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树立创新理念。教师根据传授知识和学生特征引导建立想象空间,为学生建立一个创新和想象的平台。教师从下面几方面提升学生创新意识:一方面,教师积极顺应新课改要求,转变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升自身创新意识。只有教师具备完善创新意识,才能更好的将创新思维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变,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结合本班学生情况,进行相应的创新并使用,仔细研究创新环节,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有心里准备,保证及时作出相关策略,利用创新理念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既注重传授物理知识,又着眼培养创新能力,集合学生实际情况,有意识引导,促进学生对物理的探索和创新。课堂中,教师要设计有针对性的,并且能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由学生自行思考、探讨、解决,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深入了解和解答,过程中可能出现新的问题,这就是创新能力的凸显,教师要有耐心,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一过程中,提升创新能力。例如教师提问:“学校附近马路边的路灯,经常不亮,这是为什么呢?”教师提出问题,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进行探讨解答,学生会先思考,然后探讨答案。最后回答,“灯丝断开”,继续提问:“怎样才能延长灯泡使用寿命呢?请学生们结合学过知识进行解答。”这个问题比较难,教师应进行引导,组织学生利用各种手段解决。学生经过探讨,有的小组回答串联二极管,有的小组回答相连两个灯泡分时间段工作,甚至有的学生提出利用声控原理控制灯泡使用时间,这些答案充分表明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扩展。就这样,教师积极鼓励学生摒弃传统思考模式,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提升了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三、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物理实验过程包含了实验原理、设计手段、操作流程和实验结果观察等多个环节,教师可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手脑协调合作,解决问题,使学生不但掌握知识,还提升实践能力。

首先,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教师可多设计实验课,将教材中简单的实验操作在实验课中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后动手独立操作,经过观察和思考找到答案。实验表明,这种实验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

其次,教師可将验证性的演示实验改变成探求问题的实验,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结果,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敢于实践的能力。验证性实验虽然也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但是该实验主要是学生对实验对象进行了解后,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进行验证,起到示范性作用,但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求知能力不能很好地培养,所以教师将实验形式变为探索形式,根据已知问题进行实验,由学生自主探索出实验结果,通过动脑、动手,实现创新思维的发展。物理实验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目的和原理,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让他们从各个角度去思考、探索,优化实验方案,最终解决问题。实验教学可以减少教材和教学固定思维模式对学生思维的压抑,防止学生无意识进入固定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求知状态,进而提升学生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的精神。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勇于提问,即使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错误想法,教师也不要采取批评手段,而是鼓励学生积极解决,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最后,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脱离教材,充分利用器材,自行设计实验,鼓励学生构建完善的实验过程,写出不同的实验报告,通过对器材、步骤和结果的叙述,使学生充分利用创新思维进行实验报告的制定。例如,在测量液体密度实验中,学生将实验中玻璃杯换成口杯或者称重时先称空杯质量,再称总质量,使学生通过积极创新,总结出不同实验过程。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这一行为进行表扬,和学生一起讨论先称空杯,再称倒入盐水质量这一环节的可行性,讨论出结果,通过创新行为和探讨可行性这一过程,提升学生自信心,获得自主学习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是我国义务教育中基础学科,教师要结合新课改内容,转变教学思想,运用各种新型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树立创新意识,通过教学过程和实验过程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海洲,张丽贤.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

[2]金良华.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3).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创新能力初中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