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预后的影响

2019-04-02李小艳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肘关节肱骨康复训练

李小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1 中心医院骨科二区,河南焦作454000)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发生于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2.0~3.0 cm 位置的骨折,好发于6~12 岁儿童[1],发病率占儿童肘部骨折的55%左右[2]。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移位的肱骨髁上常造成血管、神经损伤及周围筋膜损伤,易并发缺血性肌萎缩和肘内翻畸形[3]。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有效护理措施的运用,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发生率已经明显降低,但偶尔会出现肘内翻畸形。文献研究显示,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儿的肘关节功能,并能够增加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4]。本文也证实了早期康复护理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预后的影响,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7年3月在我科就诊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据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6~12 岁,平均(9.2±3.1)岁,病程为1~3 d。骨折类型:伸直型骨折17例,屈曲型骨折13例;观察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6~13 岁,平均(9.7±2.8)岁,病程1~2 d。骨折类型:伸直型骨折16例,屈曲型骨折14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⑴纳入患儿符合《WieSel 骨科手术学》关于肱骨髁上骨折相关诊断标准[5];⑵经过CT,X线片或核磁共振成像确诊;⑶年龄分布在5~13 岁;⑷所有患儿均接受手术复位和克氏针内固定。

排除标准:⑴患有血液、肿瘤等严重系统性疾病;⑵不能配合治疗,合并有其他部位骨折;⑶年龄小于5 岁或大于13 岁。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步骤:急诊入院后,积极配合医生对患儿进行手术复位和克氏针内固定,常规监测生命体征,日常指导帮助患儿及家属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⑴健康知识宣教。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多为儿童,由于缺乏良好的自制能力,对于治疗和康复训练不能有效的配合,对治疗过程充满极大的恐惧[6]。基于儿童的基本特征,医护人员应有耐心、有针对性地对患儿及家属进行与疾病相关的宣教与指导,让患儿充分理解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重要性。同时,要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以增加临床疗效。⑵康复训练应早期开始。手术后,当麻醉反应消退数小时后,就应指导患儿做用力握拳动作,练习伸展手指;当三角巾悬吊患肢,不方便关节活动,可以摆动肩关节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运动;1 周后增加患肢肩部的外展、内收、屈伸等主动动作;在患儿外固定拆除之前,就要开始指导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及尺骨桡骨周围伸屈肌。训练患儿肌肉的等长收缩功能,并借助一定的器械训练手腕的功能;3~4 周解除外固定和克氏针后,将练习的重点转移到肘关节功能训练上,加强肘关节的屈伸、前臂的旋前旋后练习,逐渐恢复其功能。⑶物理治疗。当手术伤口痊愈拆线后,在骨折端稳定的前提下,对肘关节局部先进行蜡疗,采用毛巾将蜡包裹,敷在患儿肘关节处,保持恒定温度,持续5~10 min,然后进行肘关节康复训练。训练结束,再进行冰敷,解除肘关节周围肌肉疲劳。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并对患儿及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疗效评价标准:肘关节功能评价采用Flynn 评分标准,将肘关节功能分为四个级别。优:肘关节恢复良好,骨折部位基本达到愈合标准,肘关节无畸形,肘关节活动范围>110°;良: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骨折部位基本愈合,肘关节无畸形,肘关节屈伸范围可达到100°,伸直角度可达到0°;中:肘关节恢复尚可,肘关节骨折基本愈合,无畸形,肘关节屈伸范围可达到80°,伸直角度可达0°;差:肘关节骨折基本愈合,但是肘关节出现僵化或畸形,伴随有固化性肌炎,肘关节活动范围<40°。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优患儿例数+良患儿例数)/总例数×100%。

满意度评价标准: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患儿及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工作态度、业务熟练程度、责任心及术后护理等四个方面。总分为100 分,80~100 分表示非常满意,60~79 分表示满意,0~59 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采用SPSS 20.0 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n(%),两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及康复护理,在关节功能优良率方面,观察组为93.3%,对照组为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n,%)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0%,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肘关节周围存在丰富的神经血管,肱动脉、桡神经、尺神经及正中神经等组织从肘关节周围通过,肱骨髁上骨折容易导致血管、神经损伤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7]。术后早期即开始适度功能训练,可以促进肘关节囊、韧带、肌腱及软组织活动牵拉,减少关节内滑液,预防关节腔内粘连。在肱骨髁上骨折端稳定的前提下,对患儿肘关节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早期恢复肘关节功能,降低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

⑴肱骨髁上骨折好发于儿童,在接受康复训练时,儿童常出现紧张、畏惧及恐惧心理[8]。所以,有效的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可以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提高对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和配合度,有助于增加临床康复的疗效,同时需要医护人员与家属共同努力,默契配合[9]。⑵作为护理人员,是健康指导、康复训练的直接参与者,在康复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循序渐进。行手术复位和克氏针内固定的患儿,伤口拆线后采用三角巾悬挂患肢,被动屈伸肘关节,训练一段时间改为主动练习,避免肘关节内发生粘连[10]。训练从小关节开始,首先对手指和腕关节做屈伸练习,待组织水肿消退后,再进行肩关节的收展和屈伸训练。⑶在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观察骨折愈合和固定情况。当患儿出现前臂缺血性肌痉挛时,早期常表现为手指牵拉疼痛,需要及时发现;当患肢皮肤发绀、苍白、无疼痛、肌肉瘫痪、无脉搏等,预示肌肉、神经发生不可逆损害,预后不佳。所以观察护理对患儿肢体功能的恢复极为重要,尤其对于低龄患儿。在康复过程中,患儿肢体突然出现水肿、疼痛等情况,应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情况,减少或暂停康复练习,对患肢血流及骨折复位情况进行查验。⑷在早期康复训练过程中,训练的强度应控制在不增加手术切口张力的前提下,可以减少术后关节的粘连、僵硬、骨质疏松等并发症[11]。

本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关节功能优良率方面,观察组为93.3%,对照组为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0%,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预后较好,可明显提高患儿肘关节功能和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肘关节肱骨康复训练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