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滑膜水肿增厚致腕管综合征30例手术治疗经验

2019-04-02张涛赵亮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腕管腕部探查

张涛,赵亮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上肢外科,北京101300)

腕管内滑膜水肿增厚是引起腕管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之一,此因素可独立存在。2010年3月-2016年5月,我院对30例(32 侧)滑膜水肿增厚导致的腕管综合征采用滑膜切除及腕横韧带重建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32 侧),女26例,男4例;年龄38~76 岁,平均54.3 岁,患病时间2~11个月;左侧15例,右侧13例,双侧2例。30例均主诉拇示中指麻木疼痛、感觉异常,5例有夜间麻醒病史。查体:腕掌侧Tinel 征(+)23例,Phalen 征(+)23例,示指末节两点辨别觉>4 mm 为30例,大鱼际肌萎缩3例。电生理检测按照顾玉东[1]肌电生理分类均为中、晚期。腕部超声均提示腕管部位肌腱周围滑膜水肿增厚。临床分型按照顾玉东标准:轻度型4 侧,中度型17侧,重度型11 侧。

1.2 手术方法

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全麻下手术,于手掌鱼际横纹尺侧做弧形切口,长4.0~5.0 cm,近端不超过腕横纹。沿尺侧缘纵行切开腕横韧带,保护远侧掌浅弓,暴露腕管内容物,探查无腕横韧带明显增厚,无迷走肌腱,无腱鞘囊肿、脂肪瘤、血管瘤等肿物。见腕部指屈肌腱周围滑膜水肿增厚明显,与术前超声结果一致,术中切除增厚滑膜,标本送病理检查。在放大镜下检查正中神经有无明显压迹,存在者行神经外膜松解术。在腕横韧带桡、尺侧,腕横韧带掌侧面与脂肪及结缔组织交界处,向两侧游离0.5 cm,后以3/0 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腕横韧带,缝合后探查见腕管内部空间充裕。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2 结果

术后1 d 即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行功能康复训练。30例32 侧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患者麻木疼痛症状消失。示指末节两点辨别觉均接近正常水平。据腕管综合征评定标准[1](表1):优22 侧,良7 侧,可3 侧。

表1 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

3 讨论

腕管综合征在临床上是常见疾病,滑膜增厚是主要的病因之一。结合病史、阳性体征、超声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可确诊本病。超声检查对腕部疾病的诊断有可靠的参考价值,超声检查可显示正中神经肿胀、腕管内肌腱滑膜增生、腕横韧带增厚等因素独立存在或同时存在[2]。腕横韧带是腕部重要结构,腕横韧带切开对腕关节稳定性影响目前仍存在争议[3],有文献描述腕横韧带切开后可能引起握力受限甚至影响日常工作[4]。

目前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有多种,对腕横韧带的处理方法众多。我们对滑膜水肿增厚导致腕管综合征术式进行了探索和优化,本术式优点:⑴对滑膜水肿增厚致病病例,进行针对性手术治疗,切除增厚滑膜、解除病因。⑵重建腕横韧带,防止弓弦畸形、握力受限、腕关节稳定性受影响等并发症。⑶术前以超声检查为参考,术中探查验证滑膜水肿增厚。术前术中依据相互佐证,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⑷自腕横韧带掌侧起始部向两端游离,达到重建后延长腕横韧带目的[5]。此种方式操作简单,免于在腕横韧带有限的空间做复杂的术式及术后出现大块瘢痕。同时容易把握腕横韧带延长的具体长度,保持适度的张力支持。

本术式注意事项:⑴适于因滑膜水肿增厚造成的腕管综合征病例。如合并腕横韧带明显增厚,存在迷走肌腱、腱鞘囊肿、脂肪瘤、血管瘤等,未进行针对性分析。⑵向两端游离腕横韧带时,注意保护腕管内神经肌腱,及腕管周围肌腱血管。⑶重建腕横韧带后探查腕管内部空间,逐步延长腕横韧带长度,保留充裕空间。⑷避免过度延长腕横韧带长度,防止张力低下,失去对肌腱的约束作用。

猜你喜欢

腕管腕部探查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高级篇)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煤矿常见隐蔽致灾因素及其探查技术分析
手指麻痛 要当心腕管综合征
超声动态成像对正中神经活动性的评估在诊断腕管综合征中的价值
杨家圈遗址水田遗迹探查
老年人腕部骨折发生率的调查分析
解剖结构定位法指导电针取穴治疗腕管综合征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