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学中高效阅读教学的方法探究
2019-04-01李文峰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具有促进意义。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教师身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中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重视阅读教学的开展,教授学生多元化的阅读方法,增强学生阅读能力,进而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对此,本文以八年级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八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论述八年级语文教学中高效阅读教学方法的运用意义,提出八年级语文教学中高效阅读教学方法的运用。
关键词:高效 阅读方法 语文教学
一、八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是八年级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通过阅读学生能够获取丰富的语文知识,了解课文的内在脉络,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入理解,进而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可见,阅读教学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然而,受到传统教育弊端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还没有从传统教育理念中转变过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取较为单一的授课模式为学生授课,注重课文段落分析与课文内涵的讲解,忽视学生主体性,很少引领学生自主探索阅读知识,使学生形成被动学习模式。在此背景下,使学生语文知识理论较为丰富,但在实践运用中却存在缺失,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不佳。同时,素质教育理念提倡语文教学应该贴近于学生、贴近于生活,实现语文知识与生活的相融合,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感悟语文知识与生活,但在實际教学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与生活实际脱轨想象。
二、八年级语文教学中高效阅读教学方法的运用意义
(一)增强学生人文素养
新课程改革理念中提出的语文素养,包含语文句篇的积累、思维品质、语感、识字、语文学习习惯与方法、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等内容。这就需要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开展高效阅读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语感,进而增强学生人文素养。因培养学生语感,需要从朗读教学着手,语感是对语文教材内容的直接感悟,学生语感得到有效培养,人文素养自然而然就有所提升了。
(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86%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可见阅读对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在学生语文知识获取中,不仅丰盈学生知识体系,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思维支配着语言,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有助于规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合作探究式阅读教学开展中,启发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根据自身认知、能力与其他学生一同探讨、分析知识,在此过程中会涉及到学生语言的表达,而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能够对自身语言进行规范,进而更好的与他人探讨、学习语文知识。
(三)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想象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具有促进意义,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在八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教师采取高效的阅读方法,启发学生思维能力,才能够让学生想象出一幅幅画面,进而加深学生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边思考边想象能够更好的理解语文教材知识,进而使学生与课文内涵形成共鸣。同时,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有助于更好的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写作与阅读教学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之所以在写作中,“无话可写”,是因为学生缺乏一定的写作素材,而教师采取高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素材,有助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三、八年级语文教学中高效阅读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转变教学观念
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教授学生阅读知识与技巧,更应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带动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学生阅读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身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在教授学生课内阅读的同时,还应该为学生拓展教学资源,为学生选取适合的阅读文本,让学生借助课下时间阅读课文,拓展学生知识面,进而更好的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语文教材内容,为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进而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我的母亲》一文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单一授课模式,融入实践性阅读教学环节,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课文内容立足于生活,对学生提出教学问题:“我们的母亲伟大吗?”“同学们想象一下母亲伟大的事迹?”带动学生情绪,发展学生思维,之后教师带领学生了解一下课文中母亲的事迹,首先为学生范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出教学问题,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模式,引领学生去探讨问题,使学生在分析、思考知识中更好的理解课文内涵,增强学生情感教育,促进学生情感与课文内涵的共鸣,进而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二)批注式阅读方法
教师采取高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不仅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更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进而提升八年级阅读教学质量。而采取批注式阅读方法,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有助于实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相融合,进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采取批注式阅读方法,以情感教育为导向,为学生示范课文阅读,使课文内容与学生情感形成共鸣,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意境中,陶冶学生情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然后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教学时间,让学生自读课文,并且边读边思考、边思考边批注,将一些不理解或者是学生自身的想法批注到课文中,使学生对课文产生疑惑,之后教师引领学生解决疑惑。教师教授学生批注式阅读方法,让学生知晓批注式阅读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课前阅读习惯。
例如:在学习《外国消息两则》知识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活动,让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预习这两则课文,要求学生阅读三遍课文,第一遍阅读,对课文具有大概的理解,并且将不认识的词汇、语句标注上,之后学生运用字典试图明晰这些词汇与语句;第二遍阅读要求学生顺畅阅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当学生读完课文,思想中肯定对课文具有一定的疑惑或者是感悟,让学生将这些感悟整理一下记录在白纸上,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第三遍阅读学生要根据课文的意思,概况课文,将自身对课文的理解批注到课文下方,进而完成课文阅读准备工作。学生运用批注阅读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课前阅读好习惯,使学生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三)教授学生阅读方法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应该教授学生多元化的阅读方法。学生具备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首先,略读方法。该阅读方法,是根据学生写作或者的语文学习需要,有选择的阅读相关的文章或者是相关的文章段落。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知识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的阅读资料内容,让学生对课文大概就有了解,之后在采取精读方法品味课文内容。其次,精读法。该阅读方法,是学生对课文重点进行精细阅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让学生融入到阅读氛圍中,真正的走进阅读文本中,以情感与课文内涵形成共鸣。精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情感、观念。最后,默读法。该阅读方法是让学生不出声的阅读课文,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对课文信息进行快速处理与消化。
例如:在学习《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境,以情感为导向,陶冶学生情操,带动学生自身情感,提出生活化教学问题,让学生默读课文,学生结合生活、自身、课文内容,在边读边思考课文知识中,品味课文内容,更好的知晓语文课文内涵,之后教师为学生开展一个探究性阅读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阐述自身对课文的看法,增强学生情感教育,使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联想到自己,提升学生阅读感悟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86%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阅读有助于更好的发展学生思维与智力。因此,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语文知识内容,为学生开展针对性、趣味性、多元化的阅读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活动兴趣,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进而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增慧.简单教语文也能达到高效——阅读教学心得[J].汉字文化,2018(22):56.
[2]张竹.完善初中语文阅读体系——“整本书阅读”倒逼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J].中学课程资源,2018(09):64-65.
[3]潘雅婷.信息提取再加工,高效寻求课堂“真金”——以我的几节语文阅读教学课例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130-132.
作者简介
李文峰(1972.2—),男,汉族,籍贯:湖南宁远,本科,一级教师,冷水镇中心学校,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