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2019-04-01胡勇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钟子期伯牙知音

胡勇

内容摘要:交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君子之交淡如水,人生得一知己足以,这些都是我们共同追求的交友目标。交友更是青少年的人生必修课,如何正确引導他们在生活中正确交友,《伯牙绝弦》这篇课文给他们提供了极好的范例。在课堂设计中,围绕“流水高山深相知”“破琴绝弦吊知音”“凄美动人悟知音”这一主线,进行朗读、合作、探究,以期达到“体会人们对友情的珍视”,“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的目标;理解“知音”的内涵,学会正确交友。

关键词:朗读 知音 伯牙 钟子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在读中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交流对“知音”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体会人们对友情的珍视。

教学准备:

学生尝试着读课文,在读准字音,读出停顿的基础上读流畅;读得充分,读得入情。学生收集有关“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的诗文”。教师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及拓展阅读材料。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高山流水》的乐曲,引导学生欣赏浑厚、流畅的旋律,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这动人的乐曲背后,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教师相机引入俞伯牙、钟子期成为知音的传说,进而学习《伯牙绝弦》。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1.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对照注释,读不通的地方反复读。

2.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

3.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三.流水高山深相知

学生再读课文,圈画出自己没有读懂的地方,小组交流。

课堂问题预设:

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理解文中出现的“善”的含义。

3.既然伯牙善鼓琴,那他的琴声不一定只表现高山流水,他的琴声还可以表现哪些场景呢?

引导学生明确:他的琴声还可以表现,皎皎明月、徐徐清风、瑟瑟秋风、皑皑白雪等。

4.假如你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时(志在清风,志在秋风,志在白雪等),你听到他的琴声,会感受到皎皎明月吗?仿照课文中“钟子期”的话语赞美伯牙。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拓展运用,学生明确:善哉,皎皎兮若明月(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善哉,瑟瑟兮若秋风。善哉,皑皑兮若白雪等)。

5.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的语句,并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领会得到。这就是知音,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四.破琴绝弦吊知音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探究问题预设:

1.伯牙遇到钟子期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为什么唯独把钟子期当作知音?

2.天有不测风云,子期死,伯牙为什么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

3.子期死后,伯牙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绝弦”意味着什么?“破琴绝弦”表明了什么?

4.再读“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体会伯牙当时的心情。

五.凄美动人悟知音

1.在《警世通言》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教师相机出示诗歌内容,学生大声读诗歌。

忆惜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死后,伯牙又要回到以前的生活,面对伯牙的痛苦,你想对他说什么?

3.由于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音难觅,试着找一找有关“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的诗文”。

《伯牙》(宋)王安石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4.读了这个故事,你对“知音”有何深刻的认识?

六.课外作业,巩固运用

1.背诵课文。

2.将课文改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斗湖堤中学)

猜你喜欢

钟子期伯牙知音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
知音
知 音
高山流水
山水知音
知音少,便做一朵未开海棠
“赵”字与《拍掌知音》的成书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