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党支部与农村基层党支部共建创新模式探究

2019-04-01姬建伟白雅堃董凤姣

现代交际 2019年4期
关键词:共建创新模式

姬建伟 白雅堃 董凤姣

摘要: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进”为原则的党支部共建活动,对于发挥基层党支部一线堡垒作用、促进基层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主要探究高校学生党支部与农村基层党支部共建过程中的创新模式,分别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只有完善党建机制,保持创新性和长效性,才能保证共建工作质量。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支部 农村基层党支部 共建 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4-0231-03

十九大报告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基层党支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是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最后一公里”。达成共建意向以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与雄安新区安新县寨里村党支部开展系列党建活动,积极引导在校学生党员深入基层、关心民生,实地走访调研,以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践行自身使命和责任。实践证明,共建活动有着实际需求,能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相互促进,对党建双方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共建形式和内容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一、共建理论基础和现实需求

(一)共建理论基础

十九大报告强调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要坚持严实标准,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把基层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开展方式直接影响到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党支部共建是指两个或多个党支部联合开展各项活动,共同学习、共享各项资源、互相之间取长补短的一种新的支部建设模式。”[1]共建双方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交换经验,丰富组织活动。既可以充分调动双方积极性,拓展参与实践、深入基层的机会和平台,提高党员素质与组织生活质量;又能从外部引进资源,借鉴吸收党建经验,开阔视野,探索党建创新模式。

(二)支部现实需求

1.高校学生党支部

高校学生党支部特点:(1)党员情况较为单一,主要为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知识素养,有较多机会学习先进理论,吸收程度高;(2)有着较为健全的组织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人员配备齐全;(3)考核监督制度、监督制度严格,能对党员进行全方位、多方面考核;(4)拥有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但缺少投身实践、服务社会的机会,不能及时利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

总之,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制度建设方面较为健全,拥有智力资源,思想先进,但当前党员发展数量和质量间存在矛盾;落实与考核机制不健全;学生党员入党前后反差巨大;党务活动流于表面,缺乏创新性等。

高校学生党支部拥有自身优势,但也存在問题。这需要高校学生党支部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基层,拓展实践平台,利用自身专业知识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和责任。党支部共建既能解决问题、服务社会,又能体现自身社会价值,增强党员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2.农村基层党支部

农村基层党支部特点:(1)党员情况较为复杂,职业、学历、个人及家庭情况多样,学习接收先进理论的机会较少,接受程度也因人而异;(2)农村基层党支部往往限于资金、工作场地、办公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人员配备较为紧张,通常一人身兼数职;(3)工作人员有限,但管理服务人数众多,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面对情况更加复杂;(4)工作经验丰富,但理论水平较低,难以将自身经验与科学理论相结合。

农村基层党支部也存在一些问题:党支部工作人员往往常年不变,易出现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情况。“由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到位,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低。”[2]农村基层党支部缺乏学习先进理论的渠道,吸引外部智力资源的能力较弱,但实际党建过程中缺少系统的科学理论支持,难以引进智力资源。农村基层党支部面临专业性问题时,知识储备不足,在党建工作、文化宣传、经济建设、扶贫工作等具体方面能力也难以面面俱到。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党和农村基层党支部都有着提高党建质量、促进党员发展的共同方向和需求。高校学生党支部拥有智力资源,理论水平较高,但缺少参与实践的机会;农村基层党支部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欠缺。双方各自存在优势与不足,进行党支部共建能够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在共建活动中相互促进,取得“1+1>2”的效果。

二、共建创新探索

党支部共建由来已久,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集中在内容形式流于表面,缺乏创新性,活动难以长期可持续进行。“新时期下,不断推动党建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增强高校党支部活力的新途径,对于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长效化、常态化有重要的实践意义。”[3]所以不断创新党支部共建模式才是保持活动富有活力的根本。

(一)形式创新

本次活动采取校外共建模式,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学生党支部与雄安新区寨里村党支部进行共建工作。一方面,有利于高校学生党支部深入基层,开阔视野,打破学校相对封闭的圈子,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解决实际问题,体现社会价值,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另一方面,能满足农村党支部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加强智力资源的引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许多高校的党建工作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党支部设置缺乏规范性。”[4]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大多按照年级或班级设置,会造成不同专业、年级缺少沟通交流机制,传承性难以保证。学生党支部因学生毕业而不再存在,这就造成为一些好的传统难以继续传递,工作难以长效化、常态化。本次活动跨年级合作打破了年级界限,能够实现年级间交流,使优良传统和工作经验延续,也保证了活动的持续性和长效性。参与党建成员为英语专业研究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这保证了活动质量,也凸显了专业特色,集中发力,让党建活动具有鲜明特色。

(二)内容创新

1.交流基层党建经验

以“交流党建经验,提升党建水平”为主题,双方进行了党建经验交流座谈会。现阶段,针对常年在外的党员,寨里村党支部采取对接负责形式,党支部成员对接流动党员,通过电话、信件、电子邮件等形式,每季度与流动党员至少进行一次交流,通报村内重大事项决议;流动党员主要汇报思想、学习、工作就业等内容,以保证流动党员的学习持续性,把握党员状态,提高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加强本村党支部凝聚力;发挥在外党员创业就业优势,解决本村劳动力就业创业。为保证党员先进性,定期开展“三会一课”,集中进行理论学习、重大事项决议和决策监督等事项。新区成立以来,寨里村党支部转变工作作风,签订责任承诺书,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任”,简化办事流程,提高了群众服务能力。

寨里村党支部党建经验丰富,值得文学院党支部借鉴。由此,文法学院党支部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对接负责形式,加强实习工作、出国留学等不在校党员的联系和管理,让党员在班级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做到党建、团建和班级建设协同发展、相互促进,让党员成为永不换届的班委。

2.继承发扬雁翎精神

参观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感受老区人民在峥嵘岁月的艰苦奋斗,继承发扬“敢于斗争,机智灵活”的雁翎精神。以雁翎队为代表的白洋淀老区人民利用沟壕纵横、港汊众多、千顷芦苇荡、万亩荷花塘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在党的领导下,英勇顽强、机动灵活,同日寇展开了水上游击战,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水上长城”。通过参观,党支部成员切身接受红色教育,继承发扬红色精神,对在校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明确历史责任有着重要意义。体会老区人民爱家爱国的伟大情怀,屡次为之伟大精神而深深折服。

文法学院党支部慰问采访当地90岁高龄的老党员,聆听战斗故事,了解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老区人民爱党爱国、英勇斗争的红色精神。除此之外,支部成员挖掘整理寨里村当地抗战志士亲笔自传,并进行了抢救性保护整理。

雁翎精神生生不息,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在新时代,寨里村人民继续继承发扬雁翎精神,在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众志成城、一心向党。在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寨里村人民克服困难、奋勇前进。通过系列活动,文法学院党支部成员缅怀历史,不忘初心,坚定信念,继承发扬雁翎精神。

3.调研新区建设情况

雄安新区建设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对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一体化有重要意义,为全国乃至世界提供新型城市建设样板。这也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从“深圳速度”到“雄安质量”的转变。

系列走访调研活动:文法学院党支部深入基层,多次进行实地走访,对一年来雄安新区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总结。通过系列访问调研,党支部成员了解到寨里村自新区成立以来主要进行了房屋土地管控、户籍人口管控、经济产业管控和村容村貌治理、生态环境整治。针对上述方面,党支部成员多次深入寨里村对停建户、养殖户进行走访,了解其就业生活情况,并进行采访记录;实地调研纳污坑塘治理和瀑河整治情况,感受到通过专业公司和科学技术,寨里村村容村貌、自然环境发生了实质性变化;针对冬季采暖燃煤供应、村民就业情况等方面进行走访,形成调研报告,提交寨里村村委会。

调研活动成果丰硕:在调研走访过程中采集大量数据和影像资料,为研究新区建设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形成调研报告两份,为寨里村冬季采暖燃煤供应和村民就业工作建言献策。

4.助力新区文化建设

位于雄安新区“一主五辅”中寨里组团核心位置的寨村,对外宣传工作几乎空白,文化建设力量薄弱,当地文化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亟待加强。

文法学院党支部深入挖掘寨里村当地文化,了解风土人情,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学以致用,编写1.6万余字的寨里村英汉双语宣传册《缘来·寨里》(Dream from Zhaili),助力当地文化保护和宣传工作。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到寨里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足具北国水乡特点。宣传册突出寨里村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水乡文化,全面展现寨里村历史积淀、水乡风情和新区风貌,从寨里村概况、历史沿革、地理自然环境、特产与美食、民间传说与历史故事、新时期发展六方面对寨里村进行全方位介绍。

《缘来·寨里》为当地第一本宣传册,且首次使用英汉双语对本村进行宣传介绍,对当地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保护,填补了该村对外宣传工作的空白。该宣传册完成后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三、启示

机制是共建工作的根本保证。“良好的制度是共建体制延续发展的法律保障。”[5]这包括协商机制、策划机制,还包括管理机制和评估机制。共建党支部双方存在的时间空间、工作内容、人员配置等方面的工作,完善共建工作机制,以内部统一为前提进行支部间的交流协商,将活动提前安排,通过评估机制对活动的效果和作用进行评估审核,在总结中不断提高共建工作的质量。

创新性是共建工作的活力所在。活动的创新能够提升双方参加的积极性,以形式和内容创新促进活动质量和效果,但创新必须保证工作质量,真正实现合作共赢、资源共享。双方党支部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灵活进行,使工作具有双向性,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共建活动的创新模式,为工作注入持久活力。

长效性是共建工作的根本保证。共建活动不是一两次的交流,也不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主義,而是通过活动真正实现双方共同进步。只有共建长期进行,其积极效果才能充分显现。长效性需要双方共同重视;内部需要共建工作计划详细、资金保障和宣传工作到位;双方也要积极沟通交流,在协商中达成共识,在实践中提高共建活动水平。

参考文献:

[1]任峰,张晓东,张冰,燕夏婧.以“支部共建模式”开展研究生党建工作研究[J].世纪桥:党的建设,2018(2):35.

[2]袁雯雯.现阶段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1):292.

[3]陈淳,陈品宇,谢朝阳.协同共建: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创新管理模式研究[J].南方论刊,2016(7):43.

[4]王燕,刘续航.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55.

[5]杨洋.大学生党支部与社区党支部共建模式与长效机制的研究[J].城市文化,2015(12):152.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共建创新模式
试述边疆民族地区乡镇中小学校图书室与农村文化建设共建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基于汽车专业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实践研究
企业文化与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共建之探索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