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019-04-01董毅

现代交际 2019年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董毅

摘要:教育的发展要跟随时代的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代相适应,要结合热门领域新型技术,促进传统学科与时代创新点相互融合。本文着重以“互联网+”为入口,探寻“互联网+”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通过深度分析与对比,提出以“互联网+”为抓手,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4-0135-02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中,“互联网+”是热门的研究领域,许多教育界学者对“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做了探究和分析,而如何利用“互联网+”这一新概念指导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还是一个相对空白的领域,相关学者对于应用“互联网+”指导实践这一课题的研究仍是欠缺。为此,本文先从理论层面对“互联网+”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做了深度的分析,随后,重点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索“互联网+”如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力图找寻“互联网+”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方式和方法。

一、“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对大学生和高校教师思维方式的影响

从简单的由此及彼关系到多维影响关系的转变。在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秉持“因果论”这样的教育理念,他们认为影响大学生今后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在于他们前期所受到的教育和形成的行为习惯。“互联网+”技术相对于传统教育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途径:通过对于大量群体的研究和数据的分析,从相关性的角度出发来找寻客观规律,分析客观行为和发展态势间的影响,对于今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进行预测,同时,通过对于数据的分析,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展开不同的教育,从而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2.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影响

“互联网+”的引入是思想政治教育由粗放、概略的教育形式向精准、高效的教育模式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潜意识里指导人的行为和思考模式的一种教育,是深层次的、难以实际考察的教育。基于“互联网+”的理念可以得出,大量的行为、教育、思想等数据,可以无限接近真实思想。“互联网+”技术通过对海量目标人群的定向跟踪和数据分析,可以掌握教育对于思想影响的客观规律,从而可以实现传统教育无法达成的动态教育模式的转化。“互联网+”技术可以定向跟踪目标群体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客观评价思想行为,避免人为观察的主观性,其次,通过“互联网+”的预测,可以及时跟进和调整教育方式,避免传统教育带来的滞后。

3.对现今教育形式和教育场所的影响

传统的教育,只能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这对于教育资源来说是极大的浪费,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在每个时间都用于学习,这样的教育形式很难同时让所有学生都达到设定的教育要求。“互联网+”时代,教育的形式不再局限于课堂,也不再限定于特定的场所,在线教育和实时教育的理念是传统教育课堂的升级产品,学生可以远程登陆教育平台,随时随地接受教育,从而利用自己最适合学习的时间来进行学习。与此同时,“互联网+”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开展网络教育,还能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向评价,对于历史学习数据进行深度处理,精确掌握每时每刻的学习情况,从而为下一阶段的教育提供可参考的数据。

二、“互联网+”是如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

1.从技术层面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数据系统”的全方位建设。“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作用的技术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数据系统”的全方位建设。这是运用“互联网+”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前提,忽视这个前提,“互联网+”就成为“炒作”和“空谈”。技术层面的建设在于网络基础、数据处理、数据整合和分析预测等子系统的建设。其实,传统教育形式中,也存在“数据系统”的建设,只是当时的建设还是单一形式的建设和毫无相关性的建设,这样的数据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后期的指导没有可供参考的实际意义,因此,“互联网+”的建设,关键在于将原本的数据进行深度的整合和对相关性的具体分析,从而发挥“互联网+”的真正作用,驱动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高效发展。

2.从具体操作环节来分析

“互联网+”系统的建设,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只是具备了客观条件,相当于是一种生产工具,若想其在实际教育中产生特定效果,还需要对“生产者”进行培训,使其具备应用“互联网+”的能力。高校教育者,应当具备利用“互联网+”工具开展教育、利用“互联网+”调整教育形式的能力,同时,基于“互联网+”的分析预测,要及时对教育工作进行改进,这才是“互联网+”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关键所在。对于高校教师,要不断总结和发现,提高自身教育能力,了解和应用好各项工具和手段,及时跟进当前教育界的整体发展,否则,“互联网+”就只是一种噱头而无实际应用价值。

3.从影响层次分析

“互联网+”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一个递阶影响和逐步影响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逐步影响。在发展之初,“互联网+”对于教育的影响,只是表层的影响,体现在教育形式的影响上,如利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开展教育等,到了后期,“互联网+”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将转变为深层次的影响,具体体现在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和教育机制的深度变革中,师生将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全新的认识,对教育课堂和教学效果也产生深度的影响。

三、如何利用“互联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1.完善教育设施,备足硬件资源

“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建设,要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展开,要整合当前的数据和教育经验,整合现有的所有可利用资源。其一,加快无纸化数据记录平台的建设,将大学生现有成绩、行为、性格等的各类评价,融入数据平台,常态化记录学生在校表现,为分析和预测学生学习情况提供数据支撑。其二,建立健全数据采集机制,按照相关要求,精确采集学生数据,建设数据中心,用于存储海量数据。三是,不断开发物联网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严格规范思想政治教育档案文本数据整理工作,建立完整的数据收集系统。

2.加强实时培训,增强教育者“互联网+”应用能力

改变教育者看待“互联网+”的态度,提升教育者应用“互联网+”的能力是“互联网+”建设的关键所在。高校应当及时组织科学讲座和教育培训,引导教育者接受新事物,接受新思想,使其能够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互联网+”工具,提升教育效果。同时,对于学生的评价,教育者应当摒弃传统的惯性思维,善于运用“互联网+”时代的高效工具,利用大数据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接受动态评价的观念,利用全新平台,对于学生的学习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动态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提升教育效果。

3.将其他领域成果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学科是互通的,技术也是不限定应用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创新思维,利用其他领域和学科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最新成果,将其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工具。同时,教育工作者应当及时评价自身教育效果和教育方法,不断改进自身的教育,在实践中改进教育“工具”,从而使其更适合于教育的开展,不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平,姚芳.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6):51-53+56.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