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能力培养在高职动漫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2019-04-01曹守俊任莹莹
曹守俊 任莹莹
摘要:动漫行业的创新,其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其核心是“新”,动画片及相关艺术产品的内在、外在创新需要有创意的人才。在高校教育中,需要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师资建设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创新 动漫行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4-0030-02
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对于动漫行业,创新更是必不可少。《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报告(2016)》数据显示,全年进入城市影院的中外动画新片达62部,产出票房达到70.05亿元,同比增长58.9%。其中,国产动画电影实现票房23.43亿元,同比增长14.1%。同期,社会资本对于动画电影的投资热情也显著提高,2016年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备案立项的动画电影达182部,同比增长了42部。同时报告指出,国产动画电影虽有创新,但是得到认可的动漫作品却是屈指可数。作品得不到观众的认同,这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度不够。
动漫行业的创新,其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其核心是“新”,动画片或是相关动漫产品的内在、外在的变革,或是造型设计、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手段的创造,或者是故事情节的丰富和完善。行业创新需要有创意的人才,我国国内高职院校对动漫人才的培养规模逐渐扩大,每年输出大量的动漫人才,难道还缺少有创意的人才吗?其实纵观国内教育方式,大多数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重于培养学生的技能,而忽略了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创新能力培养,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高职动漫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1.培养目标与产业链脱节,就业范围受限
一条完整的动漫产业链一般有前端产业,主要包含剧本、动画形象设计和投资方;中端产业主要是制作部分,从动画制作、后期剪辑、字幕、音乐等;末端产业主要包括发行部分,从动漫到衍生产品开发。而在国内,特别是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主要偏向中端制作环节,主要表现为前端策划、创意类的人才明显欠缺,这样就会出现大量的技术人才,不但限制学生今后的就业范围及今后的发展,也让企业选择人才时面临尴尬。
2.课程体系不够完善,职业发展受阻
我国现有400多所院校开设动漫专业,在校生人数逐年升高,但是有资料显示,国内动漫毕业生仅有少数人会长久从事这个行业。通过长时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其原因一方面是专业课程不够“专业”;学生完成专业课程,所学不够精通,进入到企业还需通过进一步学习培训,实习到转正周期较长。实习转正后大多数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只能从事其中的技术岗位,局限性很强。在工作中只局限于目前的工作任务,未来的发展潜力较弱,从而造成人才流失。另一方面是课程设置不符合现在动漫产业的发展趋势。动漫产业作为当今社会新兴的一种文化产业,主要通过依靠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艺术、科技、传媒、商业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大多数院校课程设置中较为重“技术”,只是做到技术传授,但是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还有很大欠缺。
3.课堂教学脱离实践,创新意识薄弱
创新意识薄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需要教学跟上行业发展,动漫行业发展迅速,对技术及艺术创新的要求日益提高,专业教师长时间在校任教脱离实践,无法将行业的新的信息带入课堂。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忽略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普遍认为只要学生技术好,能进入好的企业就可以了,但是根据近几年的毕业生追踪调查发现,学生职业发展受阻,大多数学生由于缺乏创新意识而停留在技术岗位。
4.教师引进重学历,实战经验缺乏
各院校在师资引进方面重学历轻职业经验,重高校培养引进而轻企业引进。目前师资来源大多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教师岗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实践能力偏弱。在师资业务能力培养方面以高校访学、下企业锻炼等方式为主。而下企业锻炼对于企业无利可图,并且由于企业机密、关键技术等方面的考虑,企业往往不能按照企业员工标准来要求教师。对于教师来说,没有真正的企业锻炼就无法了解行业前端信息,自身的业务能力就无法提高。当然如果脱离行业本身,何谈创新。
二、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1.人才培养紧跟行业发展
近几年来,虽然动漫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旺盛,但是动漫行业所需求的人才是变化的,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也要紧跟行业的变化而变化。
首先,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将创新意识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双重结合,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例如《阿凡达》是一部虚拟化的电影,其中利用了电脑3D进行制作,让我们感叹当今技术手法之先进,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外星生物的奇异、人类的无奈以及战争与爱情。它的情节看似熟悉,但又让我们深入其中。由此看来,一部电影的成功既要技术精湛,同时离不开创新。
其次要想创新不但要有技术还要有新的思路。國内早期动画中《哪吒闹海》《宝莲灯》等都融合了许多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风的典范。由此看来,要制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需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吸取中外各国经验、与时俱进创作出动画艺术精品。为了学生的职业发展紧跟时代发展,在人才培养上要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历史及本土文化的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在创作作品时有依据、有方向、有思路。
2.了解企业需求,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是培养学生的重要环节,其最终的目标是培养适合企业和市场需求的人才。那么,课程体系制定应先了解动漫市场走势,以动漫产业链为依据,将企业岗位的工作需求进行划分整合,制定切合当前发展趋势的课程体系。动漫产业链主要包含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重要环节。动漫的人才包括前期策划、中期创作和制作人员等。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侧重的课程也应不同。如动漫前期人员应侧重人文素养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所涉及的课程有动画概论、美术史等;中期制作环节人才应注重技能方面培养,所涉及课程有原画设计、动画制作等;后期环节人才注重特效、镜头等方面的培养,所涉及的课程有后期合成、特效制作等。在人才培养上,以培养动漫产业链中盈利环节所需人才为目标。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同样以动漫产业链中的盈利环节构建课程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毕业后能够快速地融入行业,进入到适合自己并且符合企业需求的岗位中。
应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加强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的融合,避免课程内容与市场脱节。首先与企业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行业发展重构课程体系。其次应在课堂授课中引入企业案例,将实际案例分解成小任务,由企业教师或在校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学到当前行业所需的技能。
3.加强创新意识培养
动漫行业注重“创新”,特别强调艺术与技术上的创新,当前中国产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优秀的原创作品和原创人才。那么我们更应高度重视并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围绕培养原创人才,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学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具体教学中不但要组织教学,还需注重学生的设计思维及创作能力的培养。将教学内容融合企业案例进行综合实训教学,模拟企业现场,让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通过模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学校、企业共同合作,在学校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形成创新创业思维、具备创新意识;进入企业实习后,重点强化动手能力,借助企业实践提升技术能力。技术能力提高后通过企业项目完成个人及动漫产品的创作,让创意类型人才培养形成良好的循环。
4.注重“培、引、制”,打造实战型师资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的品质取决于站在讲台的教师。所以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是关键。
培,在教师中遴选优秀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进修。一方面可以组织教师下企业进修培训,让这些教师了解市场动态与需求,掌握一线技术并吸取企业人员的创作精髓。一方面可以进行网络课程学习,网络课程不限制时间、地点,是一种更便捷的学习方式。
引,采取引入企业精英,为院校师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新思维训练。通过育引结合,多途径、逐步地建成具备创新思维且技术水平高的教师团队。
制,加强师资建设的保障机制建设,完善评价机制,遵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褒扬先进,营造积极进取的氛围。加强对师资建设的规划工作。做好师资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与年度师资建设规划,注重对师资建设工作的过程管理。
总之,动漫创意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动漫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要打造中国特色的动漫品牌,必须重视创意人才的素质培养。只有重视创新能力培养,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从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创意作品,推动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薛龙.论动漫教育发展方向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103-104.
[2]郑蕊.浅析高校动漫专业教学中美学与创新意识的作用[J].河南教育(中旬),2012(2):31-32.
[3]唐谢芬.高等教育中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瓶颈与对策分析[D].复旦大学,2009.
[4]王利华.动漫教育的根本核心是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1):54-57.
[5]谭秋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6).
[6]王国强,易帅,李斌.关于高职院校动漫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5(6):225-226.
[7]吴小胜.大学动漫专业基于产学研的教学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30(6):78-79.
[8]牛群.动漫产业发展背景下动漫教学“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7(24):208+212.
責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