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探索
2019-04-01范瑶毛军社吴沙沙
范瑶 毛军社 吴沙沙
摘要: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要引导学生熟悉中国传统文化,要注重培养学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英语专业的文化教学受到了师生的普遍关注,但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症”的严重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分支的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进行科学的界定,分析了英语专业学生忽视传统文化的原因,探讨了将赣南优秀客家民俗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途径,阐述了赣南优秀客家民俗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重大意义,旨在活跃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传播赣南客家民俗文化的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關键词:赣南客家民俗文化 融入 英语专业教学 探索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4-0016-02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要引导学生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并且培养学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虽然师生们普遍关注英语专业的文化教学,但英语教学中现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严重问题。而外语专业毕业生肩负着文化交流的重任,很多毕业生会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合作的使者,这一身份不仅要求他们积累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更要坚定自身的政治信仰,因此,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刻不容缓。
一、赣南客家民俗文化的内涵
赣南地区位于江西南部,是著名的红色文化创新区和红色旅游目的地,该地区历史源远流长,人文积淀深厚,具有浓厚的客家文化气息,还建有“客家文化城”。从地理相关的史料中不难得知,赣南是客家民系的摇篮和重要发祥地之一。
赣南客家民俗文化是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加以融合畲、瑶等土著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多元文化。她具有质朴无华的风格,务实避虚的精神。主要包括历史、姓氏宗族、民居、饮食、服饰、民间文艺等诸多民风民俗。千百年来,客家人在由北向南的长途跋涉和频繁的迁徙中创造的绚丽多姿的文化、独特的风情风貌源远流长。赣南客家民俗活动一年四季均有举行,它的每一项活动不仅有独特的地区民俗风采,又在老习俗的基础上有所继承和创新。以赣南客家婚俗为例,赣南客家婚俗包括了议婚、订婚、哭嫁、拜堂、闹房、完婚等一系列过程,既是对《六礼》的继承,又在其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但这凝聚了客家本土风情和客家人智慧的宝贵财富却面临着流失和失传,如今当地人嫁娶不再采用这看似老套的旧俗,而是向往着浪漫的西式殿堂婚礼。而赣南的一些特色文化民俗也被遗忘在角落, 现在就连当地的年轻人也难以讲出赣南客家民俗文化,众多的风俗习惯正逐渐从赣南人身边流失。
二、赣南客家民俗文化的现状及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缺失的原因
为了了解学生对赣南客家民俗文化的认识程度,笔者随机抽查了一部分赣南师范大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能介绍出一部分简单的赣南客家民俗文化,少部分同学对赣南客家民俗只是略有耳闻,大多数的学生虽在赣南学习,却对赣南客家民俗文化一无所知,尤其是大多数英语专业的学生,究其原因如下:
第一,英语专业的学生思想开放程度较其他专业学生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较强。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追求新事物的热情远超从前,英语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由于长期接触外国思想文化,他们对外国文化充满好奇心,对外国文化认同感逐步上升;对我国文化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渐丢失,普遍存在“文化失语”现象。
第二,英语教学过程存在缺陷。我国的英语教学,过度强调对英美文化知识的输入,忽视了对外进行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英语教师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将英美文化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强势的灌输只为增强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性和知识的全面性,却忽视了对母语的教学,相关调查显示,甚至有些教师从未接受过中国文化的系统培训。这种教学方式和师资力量的局限性不但会阻碍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而且还将影响当代大学生这一祖国新兴力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发展。
第三,外来文化的侵入。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流已成大势所趋,但很多人却在文化大潮中迷失了自我。他们在舶来文化中狂欢,忽视传统文化,甚至觉得它们索然无味。例如,在洋节的强势进军下,很多中国传统节日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名存实亡的困境中。鲁迅先生早在《拿来主义》中就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对待传统文化的独特的态度:“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因此,对于外来文化,我们决不能盲目地全盘接受,而应取其精华,从而不断提高民族素质,加快社会文明进程。
三、赣南优秀客家民俗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英语专业的学生肩负重任,他们既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媒介,在将外国文化“引进来”之前,首先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因此,将赣南优秀客家民俗文化和英语专业教学有机结合,才有利于英语专业学生“学以致用”。
第一,改编教材和相关教辅资料。赣南地区的学校可以将符合教材内容的当地的客家民俗文化编制到课本中,包括当地的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等。一直以来,中国英语教育机构过分强调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因此在学校发放的教学读物中基本都是介绍外国的文化,而缺乏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读物。
第二,调整课程安排与设计。根据大学英语教学课程的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 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每个层次除了规定大学生英语文化能力应侧重于目的语的培养之外,同时还要强调母语文化在大学英语实践中的作用。对于学生的选修课,增加赣南客家民俗的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去了解相关的民俗文化。
第三,开展校园赣南民俗活动。开设特色社团,组织相关活动,特别是在节日期间模仿当地风俗,如赛龙舟和放孔明灯。也可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开展相关体育活动,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等,既能强身健体,也可收获知识。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根据当地民俗开展朗诵、唱歌和写作比赛等,在发掘英语专业学生艺术细胞的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校园生活,使他们身心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第四,加强赣南民俗文化网络宣传力度。把现代教学中的数字化、信息化的技术和赣南丰厚的资源结合起来,使教学网络平台成为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了解、进而喜爱中华传统文化。英语专业的学生应充分利用这个互联网平台,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向西方国家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被更多的国家和人民所认识。
四、赣南优秀客家民俗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赣南客家民俗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将其融入英语专业教学具有极大的传承价值与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与普及,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发扬的有力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多元文明的交流。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全球化打破了民族之间固有的边界,也拓展了语言的边界,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对话,这是时代潮流和历史必然。近年来,我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文化周、文化日等大型文化宣传活动,向世人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让中华传统文化迸发出新的色彩。
第二,有利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在当今文化大潮流中,在校大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受外来的文化影响较深,即使他们拥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但经常接触外国文化,思想难免受其影响,导致思想意识模糊,很容易对传统文化产生疑惑。通过加强历史文化教育,参加实践活动,能够使他们辩证地对待本国和他國文化,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同时能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的凝聚力。
第三,有利于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国际化是近年来社会发展的趋势,大学阶段的国际交往活动也越来越多。大学校园随处可见留学生的身影,中国也在世界各地设立了孔子学院,能够熟练地用英语交流是重要的前提,而学好本民族文化,并能流利表达则是我国学生“走出去”的关键。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活动中,既能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促进课堂英语教学活动高效、顺利地进行,也使跨文化交流能够在课堂中有所体现,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课堂环境。
第四,为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活动树立了典范,有利于后续活动的吸收借鉴和顺利进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创造的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创新。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要善于总结、纠正和完善,只有这样才算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革新,才能对后续活动的进行提供有意义的借鉴。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个人发展都有巨大的作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互融合,必然会开启传统文化走进课堂的新视野。
五、结语
综上, 将赣南优秀客家民俗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中,有利于活化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传播赣南客家民俗文化的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与鉴别能力,开创赣州外语教学新局面,提升学校办学效益和国际知名度,实现地方特色文化“走出去”、地方高校“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逮阳.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缺失及对策[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4):168-170.
[2]罗勇.关于赣南客家文化研究和利用的几个问题[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4):5-10.
[3]唐新萍.中西文化融合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文化身份定位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3(12):125-128.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