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的兴趣与协作意识的培养之我见

2019-04-01李玉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培养研究小学体育兴趣

李玉霞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课程体系中,体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学生体育精神、协作意识的培养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深化自身的认知,并注重对学生体育兴趣、协作意识的培养等,将学科价值展现出来,为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助力。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培养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小学体育  兴趣  协作意识  培养研究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对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外,也应注重对学生参与兴趣、协作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锻炼其的身心素质、合作能力等,将学科价值展现出来。因此,在体育课堂中,教师也应深化在此方面的认知,使教学效果得以增强,使学生在局限的课堂中收获更多。

一、引入体育游戏,激发运动兴趣

新课标提倡,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现阶段的身心特点、认知需求等,来选择一些趣味性、生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手段,以此实现寓教于乐,将学科价值全方位的展现出来。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对学生的运动兴趣起到一个激发的作用,就可以结合小学生爱玩好动这一特点,將体育游戏这一形式引入进来,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更主动、积极等,使其的运动兴趣大大增强。

例如,1.民间游戏。民间游戏这一形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是小学生课间游戏的常用形式,深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投其所好,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选用一些民间游戏,如《排电报》、《丢手绢》、《老鹰捉小鸡》、《抬花轿》等,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更好的锻炼自身的运动能力、协调性、思维能力等,以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达到一个激趣的效果。

2.情景游戏。与民间游戏相比较,情景游戏更具规则性、趣味性、娱乐性等,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身心愉悦,并强化其的规则意识等,达到一举数得的应用效果。因此,当体育教师开展一些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不妨换一种方式,在其中引入相应的情景游戏,如《踩拉球》、《警匪追捕》、《曲线运动》等,这些游戏具有着较强的规则性,使得学生在实际参与中要时时刻刻的约束自身的行为,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参与意识等,使得游戏教学的引入效果达到最佳。

二、完善教学方法,培养协作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完善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使得教学效果达到预期。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对教学大纲进行深入性的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方法加以完善等,达到培养学生协作意识的目的,使得教学效果得以进一步的升华。

例如,在“软排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采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并行的方式,大大的突显排球教学全面性、竞技性、娱乐性的特征,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比如,教师应处理好健康理念与竞技性间的关系,在教学初期,可以适当的减弱教学的竞技性,使学生的基础技术得到扎实,最大化的保障学生的运动安全,并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相关训练,如垫球、传球、击球等,使得学生具有一定的运动基础;而在后期,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发挥出教学的娱乐性、竞技性等,大力的开展一些软排比赛,并在实际比赛中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协作意识等,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竞技精神、协作意识、体育精神,将体育学科的内涵、价值展现出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助力。

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应促使和谐课堂的构建,应将和谐文化理念巧妙的应用其中,不断的深化生生、师生间的合作、互动等,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展现出“以文化人”、“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得师生、生生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的懂得什么是协作、什么是竞技、而什么又是体育精神等,将体育学科的价值尽显出来。

三、渗透科学常识,提高身心素质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协作意识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科学常识的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保障。

首先,教师应进行静力力量的培养,让学生尝试着克服重量障碍、发展内力。例如,可以让学生两两一组互相拍手、压肩、玩“炒豆豆”的游戏,如此长时间的反复,促使学生静力力量的增强。

其次,进行耐力训练,也就是抗疲劳训练。例如,在长跑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融入新的形式,如曲线跑、障碍跑、接力跑等,使得学生的协作意识、意志力大大增强,使其本身得到更好的进步、发展。

最后,速度训练,在这其中,教师也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开展来锻炼学生的速度、反应能力,将学科价值展现出来。例如,除了接力赛之外,教师也可以引入传球比赛、夹球比赛等,这些都可以锻炼学生的协作意识,并使其的运动能力大大提升。

四、构建评价体系,推动全面发展

除了以上三点之外,小学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对评价体系加以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懂得协作、合作的重要性,以在激发学生成就感、自信心的同时,对学生的协作意识起到一个锻炼的作用,使得培养目标得以达成,促使学生本身得到更加全面、综合的发展。

例如,在传统模式下的评价中,教师只是将评价标准放置在学生的单项技能、整体水平上,这样的评价缺少全面性、客观性与深入性。而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的合作、协作情况、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当的融入其中,进一步的深化学生对协作的重视程度,使其在合作中体会到更多的快乐,将体育教学的精神最大化的展现出来。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导向下,小学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切入点,并致力于学生合作精神、协作意识的培养等,充分的展现体育课堂的娱乐性、集体性、技能性,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由于本人的经验有限,导致本文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在后续中得到完善,为我国体育教育的总体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廖周云.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207.

[2]李光.浅析如何提升小学体育学困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117-118.

猜你喜欢

培养研究小学体育兴趣
声乐教师数字教学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多措并举让语文学习兴趣“浓起来”
小学生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古筝演奏中心理音色的培养研究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