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深度融合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

2019-04-01刘林山张琳林

职业时空 2019年1期
关键词:校企融合管理创新教学管理

刘林山 张琳林

摘要: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体制封闭性、机制缺少灵活性和创造性、缺乏信息化技术手段等问题,已不能适应校企深度融合带来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学空间的变化。高职教育内涵延展、国家职业教育宏观政策环境、信息化技术飞跃发展是创新动因。文章提出建立校企双主体和多元协商的管理模式、落地和优化国家政策环境、运用大数据、微博微信技术手段等推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策略。

关键词:校企融合; 高职院校; 教学管理; 管理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将职业教育内涵扩展到培训领域,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对象由单一的适龄学生扩展到各种劳动者。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是办好职业院校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职能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组织、指挥、协调,形成稳定有效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保证教学工作的实施[1]。校企深度融合是指产教一体,实现职业教育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融教育教学、生产劳动于一体。《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强化企业主体作用,要求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共建生产性实习基地。“引企入校”要求引进企业进入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势必要融入生产管理的内容、方式、方法。校企深度融合给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带来了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教学方法:基于生产过程典型工作任务、行动导向;教学对象:学生和各种劳动者;教学空间:从教室、实训室到真实的生产环境变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需要随着企业的生产周期、用人需求、技术改进等因素进行调整,现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大多沿袭普通高校的教学管理体制[2],难以解决教学资源特别是真实性实训场地和实习岗位的随机性、灵活性、易变性以及校外生产性教学质量监控等问题[3]。因此,无论是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践方面,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已无法适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教学管理创新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教师队伍管理、实训基地管理等。我国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没有企业的深入参与,高职院校教学效果无法达到企业岗位技能的要求;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也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亟待破解。

(一)教学管理体制封闭性

2002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首次提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高职院校采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总体结构。合理的教学管理体制有利于形成最优的教学过程[2]。长期以来,教学管理已经习惯于接受行政、刚性的任务下达,高职院校“条块分割”的格局已然形成。不仅师生难以参与管理和表达诉求,而且企业生产管理体制更难以融入,封闭性的教学管理体制长期遭受诟病,影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推进,不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育,职业能力的提升,职业培训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条块分割”管理体制格局阻碍了高职教育整体良性发展,成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

(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缺少灵活性和创造性

为保持教学过程的规范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需全校协同、统一教学进度计划、教学评定标准、教学培养方案等,保障教学工作的稳定运行。教学管理严格控制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管制,学生失去了学习的自由,无法实现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教学管理体制缺少灵活性和创造性[4][5],培养的人才同质化严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需要灵活和富有创造性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在教学计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确定课程结构过程中,高职院校很少与企业沟通,没有形成校企共同参与教学管理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缺乏教学管理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影响校外实习的落实与效果,最终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缓慢和缺乏信息化手段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对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管控,同时要与校企合作企业创新引入模式和教学组织之间进行协调。对从事教学管理的人员素质要求高,不但要熟悉高职教育规律,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还需要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手段,大数据、微博微信平台等信息化手段比較少见,使得教学管理效果不佳,应引起高职院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并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动因

(一)理解高职教育内涵,更新高职教育观念驱动创新

高职教育内涵由高职教育延展为高职教育和培训,高职教育不仅承担教育适龄学生,还承担职工技能提升、转岗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转业军人培训、精准扶贫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工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模式,教学管理创新需要尽快更新观念,成立校企共建、相互协作的教学管理机构。

(二)国家政策环境驱动创新

自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2017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两份文件的颁布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提供政策环境驱动。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驱动创新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大数据技术相关的高职院校创新教学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教学过程、生产过程产生的大数据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模式多元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学[4][6]。创新教学理念,强化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在大数据时代,教师的教学能力、效果,学生的实践学习评价更智能、更客观。

随着新信息时代的来临,各种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而微博微信作为新信息手段之一,已演化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开辟新的管理方式的途径之一[7]。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新方法,微博微信等的应用为多视角地进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提供了途径,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都是一个创新。

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推进策略

推进高职教学管理创新的策略是构建校企双主体、多元协商的教学管理模式[6];落实校企合作的政策与优化环境;创新大数据、微博微信和人工智能教学管理手段。

(一)校企双主体和多元协商创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

高职教育本质属性是职业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一方面需要为适龄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教育服务;另一方面为各类劳动者提供胜任职业技术工作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既要开展层次清晰的文化和科学教育,也要积极吸收职业规范的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建立校企双主体,政府、行业等主管部门、学生共同参与协商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创新的需求。摒弃高职学院本位教学管理模式封闭的体制,吸收企业主体本位的优势,将行业企业的要求融入教学管理过程。在影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教学决策、教学信息反馈、教学质量监控等诸要素构建校企合作教学管理组织,通过相应的制度创新和激励机制吸引企业参与,负责日常工作的管理、监督考核。可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下设二级分院校企合作委员会,负责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企业技术攻关、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职工技能培养和社会服务等一系列具体事项。教学管理倡导民主协商[4][6],企业、教师、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中:企业能够满足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能够掌握自己的教学效果,适时加以改善;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学习过程,取得实习实训成绩和学后评价。各类劳动者可以实现培训目标。教学管理模式创新能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在校企合作中,培养了高质量实用、技能型人才和劳动者。

(二)落地并优化国家政策环境推进教学管理创新

国家和省市政府政策出台后,往往很难落地。高职院校应积极主动与相关主管部门沟通制定相应管理制度,优化政策落地环境。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突破教育管理体制的障碍,应强化行业企业的高职教育举办权与管理权,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跨界管理”[3]的要求進行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打破由层级管理、职权划分、区域文化形成的高职院校与企业、政府及其它社会组织之间、高职院校内部各组织机构之间的各种壁垒。落地并优化政策环境必须建立开放式教学管理体系,校企共建规范、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健全各项教学工作规章制度、教学管理部门责任和管理职能制度、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和行为规范制度、教学监督、评估和奖惩制度。教学管理制度主要目的是规范管理人员、教学工作人员和学生以及各种培训者的行为。落地并优化国家政策环境必须创新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应按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对校内外教学运行管理职能进行功能分解,调整纵向权力结构,下放管理权责,确立二级学院(系)教学运行管理的主体地位[8]。同时要加强既具有企业特点,又具有教学特征的强有力的校外实训基地组织管理机构建设,真正形成具有“跨界管理”功能的校外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三)信息技术手段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推进创新

在高职教学管理过程中,广泛运用大数据技术、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技术和AI技术[8]。不论学习时空的变化,通过大数据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管理;帮助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状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打造资源共享的平台,缩短管理链条,教学管理能够转变为学习服务、培训服务。大数据可以成为高职院校和校企沟通的桥梁,制定教学管理制度,为教学管理作出科学性、精确性的决策。针对现有教学管理人员,可以进行大数据技术的培训,培养管理人员大数据意识、技能和素质,让懂得业务、大数据技术的教学管理人员走上教学管理岗位,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素质,更好地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代化服务。

微博微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可以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规范化和应用的模式化过程中能够推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高职院校要发挥微工具的强大互动性,不仅实现学校内部人员和部门的沟通,更要注重校际之间,校企之间的沟通。高职院校应注重微博微信资源平台的建设,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和管理标准。

随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迫在眉睫,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不断提出更加有效的策略并进行实施。

参考文献:

[1] 曹俊明.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5,(2):55-58.

[2] 汤敏骞.省域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变革:延续抑或重塑[J].职教论坛,2018,(1):74-80.

[3] 彭晓兰,张海峰,童丰生.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5,(26):55-58.

[4] 林涛,卢建飞.大数据:高职院校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的新途径[J].职教论坛,2018,(7):61-65.

[5] 李金保.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探析[J].职教论坛,2016,(1):43-47.

[6] 孙佳鹏.智能化时代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J].江苏教育,2018,(4):27-29.

[7] 田野.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5:18-21.

[8] 张宏.高职院校系级教学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河北职业教育,2016,(12):50-52.

猜你喜欢

校企融合管理创新教学管理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
第二课堂建设有效推进职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调度指挥在铁路货运改革中的管理创新
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