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开展数学交流的方法研究

2019-04-01施和芬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

施和芬

【摘 要】数学交流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数学活动,其组织和实施已成为执行和实施课标的突破口。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数学交流的目标是把课堂打造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进行多元多向互动交流的场所,在交流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结合具体的实践提出了开展数学交流的方式和策略,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开展数学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交流;引导方式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就是要通过数学语言,用它特定的符号,词汇、句法和成语去交流,去认识世界。”可见,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或“知识移植”,其教学过程必然伴随着数学交流的过程。

一、开展数学交流的重要性

“数学交流”教学意义重大。从《数学课程标准》来看,数学交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接受。即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知觉,以交流、阅读、活动、游戏等方式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二是数学思想的表达。即把自己的数学认识以动作、直观(实物)、口头或书面、儿童语言或数学语言符号的形式表达出来。三是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即把自己对数学的认识由图表、文字、符号以及实物、动作中的一种载体转换成另一种载体,以发展对数学及问题的全面认识。

数学交流是挖掘、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良好载体,这不仅在于它是一个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过程,更在于它是学生数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形成过程。对“数学交流”教学的研究势在必行。

二、开展数学交流的方式

数学交流是通过听觉、视觉、触觉来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再将自己的数学思想用动作的、直观的形式或数学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正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构建多向交流模式,营造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多向的动态的交流氛围,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一)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教师在数学教习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理解、爱护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在和谐的气氛中完成。

……

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环境,促进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二)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自由交流

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体现在合作交流、评价交流、思想交流等方面。教师要敢于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例如,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学习中,笔者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并给每组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长方形、平面四边形、任意三角形等材料。要求小组合作通过“摆一摆”或“剪一剪”等研究这些图形,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通过合作操作、讨论交流,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过程有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等。这不仅增进了学生间的情感,还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加强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交流

教材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和教学的主要载体,它能给学生提供很多学习信息。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质疑问难,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如“倒数认识”这一课,学生理解了1的倒数是1,但不明白0为什么没有倒数。教师提示学生从分数的意思、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去思考,通过讨论使问题得以解决。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培养。

三、开展数学交流的策略

数学交流是一种开放性的探索活动,它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兴趣。在数学交流过程中,给学生发表意见、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留下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能起到积极作用。

(一)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开展积极的交流“造势”,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学习,激发其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启动他们的数学思维,使他们学会倾听与表达,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设计这样一道习题:学校食堂准备用12000元钱添置一些桌椅,据市场报价,每张桌子250元,每把椅子50元,请你算算这些钱可以买多少套桌椅?这是一道有关现实生活的开放性练习题,答案不唯一。问题提出后,大部分学生很快独立解决了问题。下面是全班交流的情况:

生1: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看成一套桌椅,求出一套桌椅的价钱:250+50=300(元)。再用12000÷300=40(套)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生2:它没有说明几张桌子几把椅子是一套,有的是一张桌子六把椅子为一套,如果学校买的是这样的配套,这题就得用250+50×6=550(元)求出一套的价钱,再用12000÷550来计算。

生3:那买我家一张桌子四把椅子那样的餐桌,就得用12000÷(250+50×4)来计算。

……

上述针对食堂买餐桌椅的数学交流的过程至少使学生有如下体验:(1)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2)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要善于发现;(3)要不断提高自身获取、加工、输出信息的能力。

(二)体验开放性的教学过程

数学课堂上可采用“社会交往模式”即“小组互相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研究中积极主动进行观察、实验、操作、猜想、思考、推理、验证、应用等,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学习过程。

例如复习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知识后,教师可安排一次这样的教学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4人小组,分别围坐在一起,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有1个铅球、1个标有刻度的圆柱体容器、1盆水、1个圆柱形的透明教具、1个茶杯和1把尺子。要求学生测出铅球的体积。学生们充分交流,得出自己的测量方法。

生1:把铅球熔化后,铸成长方体,再计算它的面积。

生2:我们现在没有这种设备,很难实验。

生3:可将铅球放入标有刻度的圆柱体容器里,看水上升多少,算出水上升的体积,就知道铅球的体积。

……

师:大家都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把铅球的体积转化成了其他物体的体积。真了不起!现在你能测量计算出铅球的体积了吗?

接着学生用桌上的实验材料测试出铅球的体积。各小组分工合作,默契配合,很快测量并计算出铅球的体积。

(三)拓展开放性的评价空间

作为教育的对象和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自身的学习活动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教师可开展学生自我评价、集体评价、小组合作互评、独立评价等交流活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数学思路和解决问题的体会,加深对学习活动的体验和感受,不断调整学习行为。

师:大家认可现在的修改吗?(全班学生观点一致,脸上露出了愉悦的神色。)

师:有几位同学的观点虽然被否定了,但他们善于提出问题,积极调整思路的这种勇气和智慧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还评价权给学生,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互评互析的评价伙伴关系。这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开发了学生的潜能。

总之,“数学交流”教學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
计算机支持小学数学知识建构的研究
践行生活化原则,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学中段学生数学应用题教学方式解析
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