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自我养老模式的优化路径

2019-04-01刘芳

现代交际 2019年3期
关键词:优化路径乡村振兴

刘芳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根据当前我国国情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政策。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分析了我国农村自我养老模式面临的土地附加价值低导致经济供养能力不足、代际关系逆向转变、政府对互助养老的投入和支持不足、农村老年再就业能力弱、看病难成为自我养老的最大心病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适度发展规模经营以增加土地价值、积极创造老年农民再就业环境、基层政府应为实现互助自养提供便利、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新农保”制度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 自我养老 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3-0068-02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自2004年起,“三农”问题就被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及,说明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但将“三农”问题上升为一大战略,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新认识、新判断、新定位,更进一步坚定了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基于我国巨大的农村人口数量和工业化城镇化高度发展的国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我国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通过进城来谋求长足发展,导致农村“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农业边缘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是需要迫切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工业化进程使农业人员、资金大量涌入工业,农业得不到发展,出现严重的重工轻农现象。农村人口大量转移到城镇,形成了很多空心村,出现了许多诸如“博士返乡记”所描述的农村衰败景象。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留在农村的多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年、妇女、儿童,其中尤以老年人居多,形成了种田耕地的农民老龄化现象。人口学家称,到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左右,按照城镇化率达到70%计算,仍然有约4.5亿人生活在农村,这是一个巨大的人口数量。若4.5亿人的生活环境得不到重视、改善和提升,中国将面临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同样,由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及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就是在乡村战略背景下解决好“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在发展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的同时,也为创新农村养老服务路径提供了契机,如何借助乡村振兴战略之力创新农村养老服务是当前应该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农村自我养老模式的现实困境

目前,学术界尚未明确中国养老模式的分类标准,当前主流观点是按照经济和照料来源划分,主要有家庭养老、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三种[1],而社会养老模式又包含着居家养老、五保供养、新农保以及其他模式[2]。1982年,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家庭结构向着“421”甚至“4421”模式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正在弱化。社会养老模式将是中国未来养老的必然趋势,但社会养老还在逐步探索,各地发展不均衡。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老有所为是老有所养的更高层次的途径。[3]自我养老模式作为一种过渡模式,也是当前大多数农村老人倾向的养老模式。

当前,我国农村自我养老实现途径主要有土地自养、互助自养、储蓄自养、再就业自养四种形式。[4]自我养老作为一种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过渡性养老模式,因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老年人自我养老的方式不同,面临的困境也是不同的。总结来看,自我养老模式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土地附加价值低导致经济供养能力不足

大部分老年农民选择留在农村生活,一方面是因为不愿拖累子女,另一方面是为了可以为子女提供部分无公害的果蔬便利。农民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和耕作条件,在土地上种植蔬菜或粮食,除去机械以及物料等成本,农民从土地中获得的经济利益很低,加之经常受洪涝灾害及天灾影响,往往不足以满足其生活需求,还需要通过田间劳作以外的其他劳动方式获得经济支持,致使自我养老质量低。

(二)代际关系逆向转变

传统的代际关系是父母抚养子女,子女为父母养老。但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养儿防老观念淡薄、尊老敬老文化衰落,传统的代际关系发生逆向转变,子女面临较大的生活压力,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赡养父母,甚至需要年迈父母来帮忙抚养孩子。这种情况下,老人不仅要花费精力还要拿出养老储备金来抚养孙子女,根本没有足够经济能力规划未来的养老。

(三)政府对互助养老的投入和支持不足

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拉大了城乡差距,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严重落后于城市,大部分农村基层政府都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尤其是我国中西部以及贫困边远地区,在互助养老的资金、设施、人员投入方面明显不足。有些地区也能够设立养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互助养老场地,但是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质性的养老支持。

(四)农村老年再就业能力弱

与城市相比,农村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农村老年人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接触相对较少,导致农村老年人在再就业方面不具备足够优势。由于身体状况、年龄层次和老年人的教育水平等多种条件限制,社会往往不支持老年外出再就业,并且大部分农村也没有为老年人提高适合的工作,导致大量老年劳动力资源浪费,更不利于老年人发挥余热和实现自身价值。

(五)看病難成为自我养老的最大心病

调查显示,自我养老模式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医疗保健问题。[5]当前,因我国医疗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医药秩序混乱、医疗服务体系扭曲等因素造成“看病难”“看病贵”,往往因一场大病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甚至因病致贫。农村老年人由于饮食、年龄、生活环境、个人身体状况等因素,往往更容易患病,一旦患病很可能因病致贫,拖累家庭,更无力维持自我养老。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自我养老模式的优化路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2月4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此一号文件为我国未来乡村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伟大蓝图,为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了重点任务,强化了制度建设和保障措施,也为完善农村自我养老模式提供了政策支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自我养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

(一)适度发展规模经营以增加土地价值

农民长久以来靠地吃饭的现实决定了农村基本经营政策和土地政策对农民的影响。如何解决好“地”的问题是完善农村自我养老模式的关键一步。第一,稳定并长久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使农民吃上了“定心丸”。基层政府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通过将土地出租给农业大户、合作社的方式从农业劳动中解脱出来,并用租金来实现自我养老。第二,给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更大的自由,使农村老人可以将闲置的房屋出租给田园开发项目或大型农家院,在改善生活环境的同时可以获得经济利益,为自我养老打下基础。

(二)积极创造老年农民再就业环境

对于身体条件较好、有一技之长又渴望实现“老有所为”的老年人,通過深度挖掘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地域特色将其培养成为再就业达人、文化匠人、传统工艺传承人。借鉴安徽省H竹编合作社、江苏省丰汇水芹专业合作社的经验[6][7],发展老年产业,增加农村老年人就业机会,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的同时又可以增加老年人的经济来源、提高家庭地位、获得精神慰藉。

(三)基层政府应为实现互助自养提供便利

政府应主动探索农村老年互助养老的多种形式,完善互助养老的基础设施和场所建设,培养专门的工作人员,定期开展老年医护知识培训课程,为老年人实现互助养老提供便利。以社区或村委为基础,尝试建立“时间银行”,为有条件照顾他人的老年人提供条件,通过“低龄存时间、高龄取服务”形式,为自我养老提供充分保障。[8]

(四)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新农保”制度

第一,为农村老年人设立指定卫生室、私立医疗机构等作为专门就诊机构等便民就诊制度,并将上述就诊机构纳入新农合定点范围,以切实提高保障水平,扩大老年医疗保障范围,提高老年特殊病种报销比例,从而减轻困难老年医疗负担,消除老年自我养老的后顾之忧。第二,地方财政补贴是提高基础养老金的支柱,在国家财政补助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要适当提高补助标准,最大限度地缓解老年养老的经济压力。

三、结语

自我养老模式是当前我国农村最重要的一种养老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老年人余热、实现自我价值,还可以缓解社会的养老压力。我们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根据中央政策措施,为实现自我养老模式的可持续性创造条件,让“老有所为”为“老有所养”提供保障,并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陈友华.居家养老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J].人口学刊,2012(4):51-59.

[2]马海燕.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养老模式的现状与前瞻[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4(3):106-110.

[3]赵莹,吴长春.“老有所养”与“老有所为”关系研究[J].人民论坛,2014(23):144-146.

[4]李俏,陈健.农村自我养老的研究进路与类型诠释:一个文献综述[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8-104+144.

[5]黄新菊,郭睿恬,仲翔宇.第一代返乡农民工自我养老意愿及风险研究——基于江苏省淮安市的调查[J].湖南农业科学,2018(2):116-119.

[6]李闪闪.发展农村老年产业对养老状况的影响——以安徽省H竹编合作社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89-190.

[7]陈云霞,杨光飞.农村合作社助力自我养老的观察与思考——以宜兴丰汇水芹专业合作社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17,37(8):14-17.

[8]钱夙伟.“时间银行”应该广为推行[N].中国人口报,2018-11-22:3.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优化路径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结构化面试困境及优化路径分析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