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019-03-30郑明远
郑明远
内容摘要: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她在词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她善于用白描的手法,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达词人的多愁善感。而她在词的创作中,还创造出一套自己完整的理论框架,强调词“别是一家”。词人在塑造形象,开创意境,运用语言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特色形成了她独特的艺术风格—情真意切,含蓄而丰富,细腻而委婉,清新而自然,被不少评论家推为婉约词牌的正宗。
关键词:李清照 艺术特色 婉约
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其词之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直率大胆与委婉含蓄的抒情艺术
在抒情方式方面,直接抒情是李清照词抒情方式的最突出的特点,但是也不缺委婉含蓄。有“婉约之词宗”之称的李清照也有自己的婉约的抒情特点。读李的词,我们会明显地感觉到其中的婉约之风,词人善于从女性的心理出发,挑选女性在怅然迷茫时容易联想到的事物,以女性独有的细腻的笔法加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致。而体现其婉约词风的诸多作品中,首推《声声慢》,词中表现出的那种哀婉的凄苦之情,读来更动容。结尾“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凄苦之情一波高过一波,到此高潮,戛然而止。这样的词,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原原本本地烙在了纸上,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作者的血泪。它的线索是若隐若现的时间,串接客观事物,作者行动及情感的变化,都通过事物表现得淋漓尽致,委婉而含蓄。
在委婉含蓄中,李清照的词也不乏直率,利用白描的手法直抒胸臆,吐露内心的真实情感。如:《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词的下阕,直接抒写自身的离别情绪和相思之苦,这也体现了李清照抒情大胆,强烈,直率。
二.自然清新的语言
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是平易清新的自然美,委婉曲折的含蓄美,和谐流转的音乐美,浓淡相宜的绘画美,而清新的自然美是李清照词最突出的语言艺术特色。李清照以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承“花间”之婉约去“花间”之俗媚,用清新自然的俗语,口语化甚至方言入词,使词语代“俗”而来的清新的,自然的清词真语,清新浅俗,浑成大雅。
李词人在语言方面善于用叠字,口语化。如她的词《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的开始用了叠字来达到语言上的音韵美,而且用叠字,更加强了语言的口语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也把环境进行了极致的渲染,极力的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凄苦与辛酸,从而加强了词自身的抒情性。到下片“到黄昏点点滴滴”又用二组双声叠字,与开头的十四个叠字相对应。环境的凄、冷、清内心的凄、惨、戚,环境与心理的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自始至终。虽然这词用了浅近的文字,却给人一种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感觉,更加增添的词的简单性,让词显得更加的清新自然。
三.庄重典雅的词品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很多个阶段,从优裕轻松的生活到丈夫的离去,最后国破家亡,她一生坎坷,挫折不断。她依然不屈不挠,尽管生活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是她却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出众绝代的才华,敏感深悟的思想,高洁的人品,作了很多清新婉丽的词作流芳后世。李词人用她高洁的人品写出了让人觉得清新自然的词作,也让我们读懂了她那庄重典雅的词品。
在李清照结婚之前就有了个性鲜明的性格。如她的一首词《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日常生活的小事,通过简单的对话,反映出少女作家对大自然的敏感和热爱,流露出她是一个乐观向上,无忧无虑的少女性格。
但是随着年龄的长大,有了婚姻之后人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而且在婚姻之后又有了比较曲折的生活路徑,从一个少女到一个少妇,从安定的家庭到一个动乱的国家的环境,词品也有了相对的变化,她自身的人品也逐渐的形成。词品也从一个无忧无虑的清新到庄重典雅的境界。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李清照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上升到另一个更高的境界。她能珍惜自己的存在,珍重自己的人格,她不像那些心灵软弱的人做小服低,自轻自贱,这是她性格发展的前提。因此,她笔下的形象(例如桂花)就很自然的显示出一种极为清高,颇为自诩的情调,如《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作者用坚决的语气,一种自视不凡的豪迈气概,跃然纸上。指出:“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词人的这种高昂的自信,在其文学创作上得到了印证: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胡云翼说:“词家之有二李,李后主与李清照,真是词中的‘双圣。”这是李清照在少妇时期最完美的喻写。
四.情真意切的意境
李词人写的作品之所以能打动读者而引起共鸣,除了词人口语化的语言,还有词人所创造的真情意切意境。李清照写的词都是反映她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词人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其中抒写的国恨家仇,都是发出词人自己的内心的想法。如她写的《一剪梅》、《醉花阴》、《声声慢》、《武陵春》、《永遇乐》这些脍炙人口的词作中所创造的意境,如果词人没有真情实感,词人绝对写不出如此深刻的词句,而且还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
李词人词中的事物都不只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而且还是活生生存在的,独特的艺术形象。比如她笔下的海棠不是别人口中的海棠,李词人笔下的海棠花是“绿肥红瘦”的;而落花也不是别人那样描写的落花,而是“拥红堆雪”的落花。还有“暗明灭”的青灯,有“袅残烟”的玉炉,有“玉骨冰肌”的双银杏,有“初斜”的皎月,有“上窗纱”的残月,有“满西楼”的弯月,还有“不与群花比”的寒梅等等这些意象,都显出词人的独特的特征,她凭着丰富的联想,独到的运笔,以女性特有的体味和情怀,把人物内心世界的所有抽象的感情细腻温婉地然而又十分深刻地借助自然景物加以形象化,具体化。梅花是易安词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意象。宋代女作家用自己的灵心慧性,饱蘸浓情深意,描绘出一枝枝劲拔挺秀、摇曳生姿的眼中梅、意中花,她们披雪戴霜,花魂月魄,含笑迎日,洒泪风中—这是宋代女性作家创造的文学审美意象,也是女性个体生命生存经验的诗意描述。而李清照笔下的梅花给人的则是另一种感觉,如“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清平乐》),“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菩萨蛮》),“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孤雁儿》),从这类意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女词人对于梅花一类洁美素质的珍视,表现出一种孤独人的感伤。这种感伤虽然在词中若隐若现,但是无处不在并且由于词人一贯的对于人生问题的深刻思考,类似老庄的追求静逸,超脱尘世,自我解脱的达观信念,使得她在描写感伤情怀时,经常使用一种自我解脱性质的开宕之笔,总是含蕴有一定自我解脱的要求和魄力。所以李清照笔下的格高韵远的梅之意象,虽然没有以松柏自居的伟大作家的豪迈气魄,但也总渗透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伤情调,这些美的象征体,经常总是处在风雨飘摇,美质难久的威胁当中。
李清照词意象审美特征含蕴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和意,是李清照富赡的内心世界和客观世界相融合、聚集的具体表现,是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的统一,李清照词中的意象意境高远,风格独特,寄托遥深,措语忠厚,运笔空灵,别有一番天地,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词人的词作很多都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表现出词人极为执著和较高层次的审美追求。
总之,李清照在她的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词品,在艺术特色上面的创作手法很多都值得我们去借鉴,让今天很多的诗歌创作者借鉴。更难得可贵的是,她可以去除下层市民的粗俗,又能远离当时词坛的艳词丽语,真正做到化俗为雅。品易安的词,让人忍不住想起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有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已化为日常用语的千古名句,感叹于他们词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丁家沟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