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福利保障的发展:迎接多样化的挑战
2019-03-30张秋亮吴建章
张秋亮?吴建章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中国社会福利保障迎来多样化的挑战。该文在分析我国社会福利保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需要通过扩大社会福利保障覆盖面、转化国家在社会福利上的职能、建立基金增值的机制等建议,以解决社会福利保障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 社会福利;福利保障;多样化
一、前言
在当今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系统,基本上可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求。从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作为建设福利国家的开端到后来的保守、自由和社会民主三类不同的福利国家体制。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社会福利建设由萌芽到成熟,并不断地向前发展。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福利方面建设起步较晚,但成长快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创建了适合于我国当时经济体制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进入新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原有福利制度弊端开始显露。如何调适和改善现有社会福利制度?如何使社会福利尽可能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需求?是当前我国社会福利制度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新时代中国社会福利需求的变化
1、老年人抚养比的增加與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的增加并存
据统计,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1亿,达到总人口的15.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1]老年人口的增加,导致政府在公共卫生和养老金支出大幅增长,而与人口数量有关的公共投资(如交通、住宅、教育等)数量则相应的减少,这使我国在养老方面的需求与供给产生巨大“空缺”。
2、经济增长的快速化与社会福利需求的多样化
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2.7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在30%左右;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3%,增速比上年加快1个百分点,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4个百分点。[2]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家、企业、个人有了充足的资金满足社会福利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一个人的生存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去寻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我国社会福利的发展也从单纯的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到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相结合,逐步发展相关的个人储蓄及保险、救济、福利等社会保障体制。
三、中国社会福利发展存在的问题
1、建设多层次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进展缓慢,发展极不平衡
我国现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国家提供的基本保障占主要部分,而其他保障层次的发展较为滞后。发展多层次保障体系,尽快将补充保险性质、基金的运营监管等。而在基本保障方面,也存在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如企事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有机衔接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2、社会保障制度抵御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
中国老龄化日益加剧,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顶峰,六十岁人口将突破3亿,造成老年赡养比比现在增加一倍,这不仅会给养老保险增加巨大压力,还会造成医疗保险的巨大风险;另外,还存在转型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国企下岗职工、改革分流人员、新生劳动力等,也将对失业保险制度造成巨大冲击。
3、行政部门的综合协调与社会保障监督体制仍需加强
由于社会保障工作涉及的范围相当大,即使存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但仍存在养老保险与社会救济相衔接等各种问题的存在。还有各种保险费用的投入与支出也需要财政部门的协调,以及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对各项社会基金的监管,发挥企业、职工和社会力量的监管作用,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4、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不健全
我国的福利改革在不断变得深入,其中暴露了新的问题,基本是由相关法律的建设不完善导致的。在社会保障发生争议需要进行仲裁或提起诉讼时,相关的司法部门缺乏权威性的法律体系对其作出仲裁和判决。国务院和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改革方案、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法的地位不相称。有时,还会存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规章制度不衔接、各个地方的相关标准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说,现阶段的法律体系仍需不断完善。
5、社会保障机制转换的一些重要问题尚未解决
基金运行体制的根本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的结合存在基金的支付范围与具体的相关比例如何界定的问题。又如部分中老年职工参与工作在实施新的政策之前,账户存在部分隐性的债务,应采取什么政策解决此问题,也需要不断的探索。
四、中国社会福利发展的相关建议
1、扩大社会福利保障覆盖面
建立社会共济的保障框架:由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共担的资金保障体系。使人民共同享受相应的福利。此政策在养老保险金方面得到了应用,国务院统一了资金收缴制度,企业缴纳3%,个人缴纳8%,另外企业负责缴纳社会统筹部分的资金,国家负担的部分是指财政补贴以及税收、利率倾斜政策。[3]既减轻了个人的经济负担,又降低国家的财政开支,此政策经验可以推广到其他福利保障层面上。使得有充足的资金扩大社会福利保障的覆盖面。
2、国家在社会福利上的作用应发生变化
通过国家财政负担形成社会救济与优抚安置;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社会保险;由国家倡导,劳动者自愿参加的个人储蓄保障和社会互助。我国在二十世纪末,基本建立起以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为重点,权利与义务相对应、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与服务社会化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4]因此更有利于发展多样化的福利保障体系。
3、建立起完善的失业保险和下岗职工保障制度
由于近年的产业革命的推进,导致失业率的上升,我国以劳动力导向型的生产部门规模萎缩,产生大量失业人口,对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和谐造成不利影响。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改革是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5]要扩大相关基金的来源和增强其支付能力。因此,建立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和下岗职工保障制度,符合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更有利于国企的发展与社会稳定。
4、对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作出进一步调整
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事实。造成的后果是退休金的需求日益膨胀,原有的保险金制度压力越来越大。实行个人账户制度与社会统筹制度相结合,有利于落实各方责任,调动各方积极性,更有利于劳动者的自由流动。在界定资金支付比例上,根据各地的实际经济情况作出划分,国家对于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也应作出相对的政策性补贴。
5、建立基金增值机制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福利保障中各方缴纳的资金标准必然逐步提高,资金的管理也会产生相应的费用。基金如果不增值,既无法满足未来的需要,也会造成相应的贬值。所以说,基金增值是非常有必要的,采用银行储蓄、购买国债等都不失为一种基金增值的好方法。
6、进行社会化管理
在社会福利保障方面不再由单一的行政部门管辖,各地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成立社会保险局,并与社会服务机构进行合作,做到“多方协同,共同监督”。既从法律层面上,做到各方的有效监督,办事过程更加透明,效率更高,实现管理的社会化;又使相关的社会服务机构在此过程中得到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15年人口数据[Z].2016-01-20.
[2] 国家统计局.2017年经济数据[Z].2018-01-18.
[3] 邬沧萍,姜向群.老年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37.
[4] 韩瑜.路径依赖与农村社保制度安排[J].农业经济,2004,07.56-58.
[5] 威廉姆·怀特科,罗纳德·费德里科.当今世界的社会福利 [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5.
【作者简介】
张秋亮(1999—)男,汉族,河北衡水人,山东临沂大学法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吴建章(1974—)男,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山东临沂大学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