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源流分析

2019-03-30邢坤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马克思主义

邢坤

【摘 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新时代的一次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本文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溯源: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理论背景;两大部类之间及其各自内部比例关系问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平衡扩大再生产的两种分类方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再生产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在“量”上寻找突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制造大国,中国的市场也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但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质”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出现了许多制约持续发展的问题,而其结构性失衡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认识、理解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的背景下提出的重要举措,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指导下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提出的新战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发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作用,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追寻其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内容丰富,其中对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和“两个部类”理论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对社会再生产的两种分类方式的分析可以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提供理论遵循。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溯源

1、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理论背景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因为社会资本是各个单个资本的总和,再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只能从社会总产品中得到补偿,所以考察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就不仅要说明社会总产品各部分的价值补偿问题,而且也要说明它的实物补偿问题。而我国目前出现的经济结构失衡正是由于某些部门可以实现实物补偿,并且在这些部门实现实物补偿之后,提供实物补偿的生产部门还有大量的剩余,而有些部门的实物补偿难以实现。

我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民的需求也在从“量”上的扩大转为“质”上的提高,这就要求社会总产品要在不断满足人民更高质量的需求基础之上实现自己良性的发展,即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基于目前我国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的结构性失衡而提出的。

2、两大部类之间及其各自内部比例关系问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生产端进行的结构性调整,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到生产端去考察出现经济结构失衡的原因。马克思在考察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个部类,分别是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即第一部类和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即第二部类,并深入考察了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在实现过程中两个部类的比例关系,而作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是作为社会产品的形式存在的,因此可以进一步把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划分为生产生产资料也就是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也就是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这两个分部类;把第二部类的社会生产部门按照所生产产品的不同划分为两个分部类:“必要消费资料”生产部门和“奢侈消费资料”生产部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奢侈消费资料的需求逐渐增大,而我国第二部类中主要提供的是必要消费资料,因此会出现人们海外购物热潮等现象,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两个部类的失衡,其涉及到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的失衡,以及“必要消费资料”的生产和“奢侈消费资料”的生产的失衡,因此解决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不仅要着眼于两大部类之间的失衡,也要着眼于两大部类内部的失衡。

基于马克思对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分析,我们知道合理的结构、比例关系是社会再生产的基本条件,我国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两个部类及其内部比例关系的失衡,从而导致供给没有跟着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的“需求外溢”,因此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深化对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去库存,补短板,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适应需求的变化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以及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不断用改革的方法推进结构调整从而增强供给对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3、平衡扩大再生产的两种分类方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路径

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含的扩大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两种类型。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是指单纯的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扩大来扩大生产规模,内含式的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资料的利用效率的提高。根据马克思对两种再生产的论述,可以归结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增添新的工厂企业或扩大原有的工厂企业也就是单纯依靠增加机器设备、劳动力和生产场所来扩大生产规模,即在生产的“量”上的扩大;内含的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技术进步、改进及其设备、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来扩大生產规模,在生产的“质”上的扩大。从生产规模和商品质量来说,两者最本质的区别是前者注重的是“量”上的提高,后者主要注重的是“质”上的提高。但其最终目的都是实现扩大再生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市场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从微观层面来看,某些企业为了迅速抢占市场,而盲目采用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方式,这种方式在短期内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就长期来看注重外延的扩大再生产而忽略内含式的扩大再生产的方式会导致企业的发展动力不足,发展不可持续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影响宏观经济的结构性平衡。得益于外延扩大再生产的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而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产品竞争力不强、污染严重、生产水平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两种扩大再生产方式的平衡是经济结构协调、经济能够长效发展的关键所在。两种扩大再生产方式的平衡就是要在注重外延的扩大再生产的同时也要注重内含的扩大再生产,两者协同并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释放经济发展潜力,用新发展理念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结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着眼于经济新常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为依据,为使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不断释放经济发展潜力从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与西方供给学派有本质性的区别。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社会再生产理论中的社会总产品、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的分类可以深入分析我国出现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指导实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既要注重“量”的发展注重“质”的发展,使我国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在新领域寻找新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也要注重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向国际标准迈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注重供给侧结构的调整也要注重需求侧的新变化,实现供需平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不断发扬创新精神,向创新要动力,不断释放经济发展潜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不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要始终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0.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5.

[3]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17.6.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

[6] 刘元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解读[N].光明日报,2016-07-28(16).

[7] 顾海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研究[J].求索.2017(12)28.

【作者简介】

邢 坤,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海尔的影响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