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代人们喜爱古典诗词的原因

2019-03-30胡凯旋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情感共鸣审美体验古典诗词

内容摘要:在商业异常发达的今天,古典诗词类节目却受到观众的喜爱。不仅如此,唐诗宋词还是我们文学学业中的必修课,这是因为作为中华文化精粹的古诗词是古人思想文化以及历史的沉积,不仅具有警醒现代人的作用;还能够陶冶情操,加深文化修养;享受诗歌给我们带来的审美体验,并且对研究每类古诗词所处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背景也具有相当大的作用。那些励志的、有深刻道理的古诗词中许多都能够与我们的情感经历引起共鸣,甚至有时会把某句励志的诗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况且学习和继承古典诗词,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

关键词:古典诗词 道德修养 情感共鸣 审美体验

现在我们在刚上学时甚至还没上学前就接触到了一些简单的经典的古典诗词,虽然小时候不能够理解其内涵,但是背诵时会觉得很轻松,可能这就是某种羁绊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对诗词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感也有了深入的了解,似乎也能体会到作者们当时内心的欢乐、忧愁、无奈等种种情感。前段时间很流行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一站到底等等收视率都很高,那么古典诗词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为什么会如此受到观众的喜爱呢?

一.修身养性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秦王嬴政虽然统一了六国,给了人们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但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就是秦王暴政。我们都知道儒家是由孔子创立的,其思想核心是仁义礼智信等。但“焚书坑儒”却是其施政措施之一,这就等于他抛弃了儒家这些基本的道德思想。一个帝王如果连其自身的道德修养都没有,如何使其百姓有修养,如何治理好国家,如何让其百姓称之颂之。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他爱好文学与书法,且善于写诗歌;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以文治天下。所以君王本身就有着很高的道德修养,就能使国家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在这个经济发达的时代,百姓也没有太多的烦恼,人们的道德修养很高,所以文人墨客每天就会聚集在一起喝酒赋诗,唐文化就渐渐兴起了。

“静以修身”、“学须静也”。在当今这个快速运作的时代,人们都处在喧嚣、烦躁的生活工作中,很少能静下心来。而这两句话就告诉了我们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都需要静: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功也就取决于静。古典诗词恰好能磨灭内心的烦乱,让人戒骄戒躁。在学习或工作疲劳时,可以拿起手边的诗词,读上一两首,内心的焦躁似乎就会化为虚有。这就像是古典诗词的魔力,不仅仅可以在无形中增加自己的知识,还会提高自己的修养,磨炼心性。常说:冲动是魔鬼;面对困难时要沉着冷静等,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出来就是在告诉我们要学会静。夏天在闷热的教室里学习,额头上的汗珠不知何时就滴落到了作业本上,然后内心似乎更加躁动,这时就会想起老师跟我们说的“心静自然凉”。是的,当你真正的静下心来去思考问题,不再去考虑其他的外在因素时,你自然而然地就冷静下来了。从古典诗词中我们可以学到古人很多的哲理名句,不仅告诉了我们要学会修身养性,还教会了为人处世的态度,以及其他的人生道理。

古典诗词和儒家经典名句中所体现的某些文明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现在我们摒弃那些剥削的阶级礼仪,并吸取了对今天有积极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这对于良好个人素质修养,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非常大的现代价值。

二.情感共鸣

常言道: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是的,不論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人们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而古人遇到挫折时就会通过吟诵诗词来将内心的不满抒发出来。苏轼是历史上著名的词人,贬谪黄州成了他人生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因为他这个时期处于人生低谷,还被限制了人生自由,他只能将自己的情感通过诗词抒发出来,因此在这个时期作出了许多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诗词。辛弃疾原本是一个驰骋于沙场,立志于恢复中原的热血将领。但是他命运多舛,壮志难酬,只能弃戎从笔,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本应以大将军的名称扬名后代,但最后却以南宋豪放派词人被后人所敬仰,且有“词中之龙”之称。南唐后主李煜在还没亡国前的词主要是以描写生活细腻处和须臾缥缈的生活为主,且语言明快、率性;而亡国后,他内心的亡国之痛只能通过诗词表现出来,词风变为感慨时光一去不复返,胜景难再的哀怨,沉郁哀婉,含意深沉。

现在人们经常说借酒消愁,但李白曾说过:举杯消愁愁更愁。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都有可能遇到瓶颈期。人们喜欢上某首歌曲或某部小说作品,都是因为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能与自己的情感经历引起共鸣;诗词也是如此。很多的诗人词人用文字将自己喜怒哀乐表现出来作为一种情感的寄托,所以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时,就能够找到可以表达此刻内心情感的诗词句。记得在高三的下半学期,尤其是临近高考时,虽然家长没有给压力,但自己却给自己很大的压力,那段时间的小考成绩一次不如一次,到最后似乎都麻木了,没有了目标和希望,内心几乎到达崩溃的边缘。每天都无精打采,犹如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一般。在某天语文自习课上,我随意地翻看着课外练习题,突然这两句诗进入眼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瞬间内心的情感开始翻江倒海。诗人借“沉舟”“病树”感叹自己屡遭贬谪、老病侵袭,以致无所作为。但是用“千帆过”“万木春”来表达他对天下间仍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深感欣慰。是啊,“沉舟、病树”是生活中常有的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一种生机勃勃的乐观向上的心态,让我们的心中永远留住这春天的美景!最后看淡了成绩,内心无形的压力得到了释然。

三.审美体验

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诗人的愿望应该给人以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诗歌中的审美体验就是从诗词中发现音律美、认识美、语言美等,提高我们的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每首古典诗词都有各自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可以让读者体会到不同诗歌的音韵美。《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的各种句式,且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的改变,形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可以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如《周南.芣苢》等;《楚辞》采用楚国方言,运用楚地声调,而且句式参差不齐,形式活泼自由,多用“兮”字,有停顿,有延伸;唐朝包括律诗、绝句的近体诗与古体诗和宋词等。我们在诵读这些诗歌时会根据诗词自身的语言和音律特点,就像每首音乐有自己的旋律一样,形成跌宕起伏的节奏,增强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感受诗的旋律美。

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过,从《诗经》中最基本的可以认识一些鸟兽花木,深一点可以了解风土人情,获得自然常识、道德伦常,更深一点可以了解社会现象,治国方略等;《楚辞》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等;大概每一首诗词中都可以知道该首诗发生的时间、时代背景、诗人所想要表达的情感等。我们从古典诗词中能获得很多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对后人研究当时的社会情况等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诗人也会借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浮云、孤雁等意象,表现了诗人漂泊在外的游子形象,达到了言简意丰的效果。从诗词中我们得到很多的知识,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美。

经典的古诗词流传至今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它的语言生动形象、凝练含蓄,诗歌中所蕴含的一切都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我们应深入了解诗歌的语言,领悟诗歌丰富而深刻的意蕴和内涵,感受语言美。“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生、入”,皆因一字之妙而意境、诗趣全出,这就是美的语言魅力。体会语言之美,是一种发现美、感悟美的复杂精神活动,也是一种对美的享受。

“腹有诗书气自华”。总而言之,阅读足够的古典诗词,你的言行举止、谈吐间就会透出那种高贵优雅的气质,产生一些由内而外的书卷气息。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粹之一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诗词最基本的格调韵律,还了解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与此同时,我们也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意识。古典诗词伴随着我们成长,保持了中华民族的独特个性和精神风尚,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旧唐书太宗本纪上.国学网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人生指南

[3]叶嘉莹《唐宋名家词赏析》.南开大学出版社

[4]楚辞.凤凰网

[5]《诗经.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

(作者介绍:胡凯旋,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

猜你喜欢

情感共鸣审美体验古典诗词
浅谈审美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情理和谐 成长相伴
童心 童眼 童耳
如何通过朗读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
关注审美体验,让阅读变为“悦读”
消费热潮下新都市电影的审思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