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男”和“X女”新词族产生方式

2019-03-30宝帅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3期

内容摘要:词汇是语言系统中变化最快,也是反映最敏感的部分。新词语作为词汇系统中的“新鲜血液”,随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发展而不断补充,有些新词语甚至呈现一种成群的态势,从而产生了新词族。本文选取“X男”和“X女”新词族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新词语的产生方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造词 新借词 传统词新义

新词语作为词汇系统中最富活力、最与时俱进的部分,时刻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变化,在类推机制的作用下呈现出一种较强的体系性,形成一种成群的态势,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新词族。例如“X族”、“X控”、“微X”、“超X”、“X帝”、“X门”等新词族,其中“X男”“X女”词族日益壮大,其词族中的新词语语源有新造词、新借词、传统词新义等情况,既体现了语言的能产性,又体现了其包容性。

一.新造词

新造词顾名思义就是新创造出来的词语,常见的有修辞造词和简缩造词两种方式,其中修辞造词是通过运用比喻、仿拟、借代以及谐音等修辞手法在原义的基础上加上联想义,从而产生新义并固定下来形成新词;而简缩造词是由原词缩略简化形成能够自由运用的新词。

(一)修辞造词

沈孟缨先生曾指出修辞造词是值得重视的一条产生新词语的重要途径。周洪波先生也認为“修辞现象与词汇现象密切相关,在一定条件下,修辞现象中以辞格构成的词语能够逐渐脱离语境的制约,转化为词汇现象,成为新词语产生的一种重要途径。”因而,我们可以把修辞造词理解为一种在词语原有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修辞手法,使其产生一定的联想意义,从而构成新义,并且这种新义能够逐渐固定下来的造词方法。

1.比喻造词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类,而运用比喻造词方式创造的“X男”、“X女”新词语属于借喻,“X”作为喻体直接代替其本体,就是把这类男性或女性的特点用我们熟悉的事物来形容,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这样更加直观形象,通俗易懂,便于大众接受。例如:“瓷男”是指像瓷器一样易碎、抗压能力差的男性;“清汤挂面女”是指像清汤挂面一样素淡,不拜金、不过分追求时尚、安于平常生活的女性。

2.仿拟造词

仿拟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词语的辞格。仿拟造词是根据原有词语的语素或语法结构而创造的汉语词语,一般都以更换词素为手段,以词素的意义联系为条件,分为类义相仿和反义相仿两种。例如:“经济适用男”指外貌与经济实力一般,但性情温和,收入稳定且顾家,能够给人责任感和舒适感的男性。“经济适用男”一词是类义相仿“经济适用房”这一词语得来的。再如:“润物女”是指那些相信爱,懂得爱,在空闲时间进健身房健健身,去美容院美美容,与闺蜜逛逛街,到培训班充充电,生活过得有声有色的白领女性,与那些工作之余待在家里,生活懒散,不修边幅,拒绝社交,基本放弃恋爱的“干物女”相对。“润物女”一词就是反义相仿“干物女”这一词语而来的。

3.借代造词

借代就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的辞格,也叫“换名”。被代替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其中,本体和借体之间存在相关性,在交际时,本体不出现,直接由借体代替,但是交际双方能够根据二者的关联,联想出本体。这种借用和事物本身有关的显著特征来指称该事物,从而创造出新词语的方法就是借代造词法。例如:“酱油男”一词由网络流行语“打酱油”衍生出来,借“酱油”这一具体事物来代指那些对热门事件漠不关心或不愿发表言论的男性;“三块女”是指那些在火车站等人群密集地出现的以三块钱起价讨钱诈骗的妇女。

4.谐音造词

谐音造词是一种利用某个音同或音近的语言成分代替现有的词语,从而创造出新词语的方法。赵金铭先生认为“谐音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中,而汉语的谐音现象尤为多。”例如由“俊男”谐音造出的“菌男”,“美女”谐音造出的“霉女”、“没女”、“每女”,“圣男/女”谐音造出的“剩男/女”、“胜男/女”等。

(二)简缩造词

简缩造词又称为简称造词,是一种按照构词规律将一些较长的词语简化或缩略成为能够自由运用且被社会大众所认可的紧密结构,从而产生新词语的造词方法。简缩词由原词缩略而来的,是把繁琐冗长的词语简缩为便于指称、交际和记忆的形式,符合当下的经济性原则,而且这种造词方式的能产性也很高。“X男”和“X女”新词族中的简缩既保留了一定的传统模式,同时也有很大的突破,手段更加丰富。例如:“牛奋男”是“像牛一样勤奋的男人”的简称,是指那些具有像牛一样忠实可靠,脚踏实地,勤恳认真,执着奋斗等优点的男性。再如:“普相女”是“普通相貌女生”的简称,是指那些脸蛋并不漂亮,身材也不出众的女生。

除了上文中的简缩方式外,在“X男”和“X女”新词族中还有一种统括简缩法,就是当原词语是由并列成分构成的,可以提取其中的共同词素,再加上数字来概括,例如“三高男”即指那些高个子、高学历、高收入的男性;“三低男”即指那些低姿态、低风险、低束缚的男性;“三高女”即指那些大龄、高学历、高收入的女性;“三不女”即指那些不逛街、不盲从、不攀比的女性等。

二.新借词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与通讯设施越来越完备,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人们交际更加频繁与便利,因此不同语言之间进行借词的现象也更加常见,“X男”和“X女”新词族中就有一部分词语就是通过直接借用和音译的方式产生的。

(一)借用外来词

由于日语和汉语的特殊关系,“X男”和“X女”新词族中的许多词是由日语借词而产生的。例如:随着牛久保惠《‘草食男正在改变日本》的畅销,“草食男”开始流行,用来指那些像食草动物一样,外表白净清秀,性格温柔友善,给人柔和温暖的感觉,但在感情关系和人际交往上缺乏自信,较为被动,把精力更多地投给家人和朋友身上的男性。再如“乙女”:该词来自日语おとめ,是指那些未婚的年轻女孩,或没有被世俗玷污的纯洁女子。

当然还有一些新词语是借自英语、韩语等语言的。例如:“玩具男”源于韩国音乐组合“玩具”,指那些对女性温柔体贴却奉行独身主义的男性;“极客男”是英语geek的音译,指那些智商高但情商低,性格古怪的男性电脑高手。

(二)借用方言词

港台地区和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陆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方言词逐渐扩大使用范围,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有一部分词语进入到普通话中。例如北京方言的“鸡贼男”,指那些特别能算计、抠门、暗藏私心,同时还有点猥琐的男性;粤方言的“型男”,既可以指那些外表英俊潇洒的男性,也可以指那些才华横溢、品味时尚、个性独特的新一代魅力男人;“索女”既可以指那些身材苗条,容貌美丽的女性,又可以指那些个性冷傲独特,我行我素的女人等,均已进入共同语中,使用范围也大幅扩大。

三.傳统词新义

“苹果”、“木头”、“极品”、“翡翠”、“篱笆”、“气质”等词语是汉语固有的,其意义大多表示的是某种具体事物或某一特征,但是在后面加上语素“男/女”,变成“苹果男”、“木头男”、“极品男”、“翡翠女”、“篱笆女”、“气质女”等新词语后,其意义也随之发生变化,表示的是具有某一特征的男性或女性。另外,在“X男”和“X女”新词族中还有一些新词语与汉语固有词语的词形相比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赋予其新的意义和用法,如“织女”一词原本的意义有两种,一是指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二是指从事纺织工作的女性。但是现在它又有了新含义:经常发微博的女性。其由来是随着“微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网发微博,后来“微博”被戏称为“围脖”,“发微博”被戏称为“织围脖”,其中爱“织围脖”的女性就被戏称为“织女”。

结语: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反映了社会文化问题,折射了社会文化心理。“X男”和“X女”这种词族,“既具有相当的类推性和能产性,又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和多样性;它的存在既适应了社会对语言经济性的要求,也彰显了人们追求时尚,追求表义新颖的心理,又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当代汉语的构词方式和表达手段”。在当今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人们的言论自由,出现了众多新词语,但语言并不是个人的,人人都可以创造语言,可是并非都能被社会所普遍接受,有些词语可能会在网络或媒体中出现,但如同昙花一现,很快就被新词语取代,根本无法进入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体系之中。我们对于“X男”和“X女”新词族的研究有利于对新词语进行规范,这要求我们既不能用传统的标准和范式去完全地约束它,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新词语,从而完善汉语的语言系统。

注 释

[1]周洪波.修辞现象的词汇化——新词语产生的重要途径[J].语言文字应用,1994(1):39-42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40-241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58

[4]郭伏良.新中国成立以来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98-99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48

[6]王艾录,司富珍.汉语词汇的理据[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95

参考文献

[1]曹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增订本)[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2]韩卓异.从修辞视角看X男、X女类网络新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4)

[3]黄娟.“X男”、“X女”新词群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苏向红.“X女”、“X男”族新词语的特征及成因[J].浙江学刊,2011(3)

(作者介绍:宝帅,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