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分总式结构训练例谈

2019-03-29唐清碧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总分导图习作

唐清碧

作家包利民说:“文章结构的重要性,有时甚至比内容更重要。”结构对小学生写作文同样重要,然而,目前对小学生习作训练的要求更多停留在内容层面,对文章写法尤其是文章结构的要求很模糊。如:2011年版课程标准关于习作训练的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这段表述中提到了“常见的表达方式”,没有提及文章结构。小学生习作训练要注重文章常见结构的训练。文章的结构方式很多,笔者仅围绕总分式结构训练进行分析。

一、勾画思维导图,让结构可视化

总分总式是常见的、小学生易于学习的结构方式,包括总分式、分总式和总分总式。训练好了总分总式,其他两种结构不言自明。要让学生掌握总分总式结构,先要让学生做到心中有结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過思维导图实现习作结构可视化。小学生习作以写事情、写人物为主,笔者重点对这两种类型进行分析。

1.写事情

小学生习作训练是从写事情开始的。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下简称“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习作是写“课余生活”,明确要求学生写出课余生活的有关事情。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习作是“猜猜他是谁”, 要学生选一两点印象深刻的地方写下来。教材对本次写话训练所做的提示语中,有一句是“他关心班里的每一个人。有一次……”从提示语可以看出,这次习作的内容看似写人物,其实是要求学生写事情。小学生习作总分总式结构训练要从写事类习作训练开始,而写事一般包括写一件事和写多件事。事情数量不同,思维导图的建构和总分总式结构的训练也要有所变化。

(1)写一件事

写一件事要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如一件难忘、高兴、伤心、快乐、有趣的事等,还要写清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把这些要素综合起来,可以得到如下总分总式结构训练思维导图:

(2)写多件事

多件事的习作,重点训练学生掌握记事明理的写法,也可以是多件事写一个或几个人。课标版教材中这类习作训练出现在四年级第五单元,习作内容是写生命的故事或现象,要求写出感受或启示。教材用《生命 生命》作例子,开头总写对生命的思考:“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中间写了“飞蛾求生”“瓜苗成长”“静听心跳”三件事,结尾总写对生命的感悟。这类习作总分总式结构训练的思维导图如下:

2.写人物

课标要求小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这两类作文都离不开写人记事或用事写人。写人的习作除了要写清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外,关键是要写出人物的性格、爱好、个性、品质等方面的特点,都要以发生在人物身上的事情作支撑。只有写清了人物在不同事情中的不同表现,性格、爱好、个性、品质等方面的特点才能彰显。

(1)写一个人

课标版教材第一次写人的习作训练出现在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要求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写出其品质。从写法上看,指导学生写熟悉人的一件事时要以这个熟悉的人为主,抓住一件事写出这个人的品质。从结构来看,可用总分式、分总式和总分总式。总分总式结构训练的思维导图如下:

用一件事写一个人,人物形象往往显得单薄,而用几件事写一个人,人物形象会更加立体、生动。分别叙述几件事时,不要每件事都具体写,要将概括描写和具体描写结合起来,交叉进行;人物细节也不要面面俱到,要选取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方面写。

(2)写多个人

包括写两个人和两个以上的人。写两个人时要写清人物之间的联系,如《我和××》,既可以写两人的亲密关系,也可以写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等。写两个以上的人对小学生来说比较复杂,如写一家人、班级群体、几个朋友或伙伴等,因为人物的性格、特点、爱好等各不相同,分述时如何用好过渡句上下关联,是学生习作的最大难题。这类习作训练,如果指导学生用前言、小标题分述、后记的总分式结构,学生就能很容易地掌握与运用。思维导图如下:

除写人物和写事情以外,小学生其他类型的习作训练,如写景状物、写童话编故事、想象作文等,也可以用上述方法进行训练。

二、例文阅读引路,结构始于模仿

莫言认为孩子初学作文时,要有意识地模仿名家。小学生习作始于模仿,总分总式结构训练也要从模仿开始。

1.模仿经典课文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文字训练与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课堂上多数时间在训练学生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阅读与作文的能力。语文课文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范例,有利于学生模仿总分总式结构。

写景文《桂林山水》很适合学生模仿。这篇文章的结构是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叙述水与山的特点,最后总写山水环绕之美。第二、第三段用的是总分式结构,先用对比手法写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与众不同的特点,再分别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让学生模仿这种结构很鲜明的经典文章,学生很容易理解和运用。

适用于小学生习作模仿的经典课文还有很多。写景的有《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牧场之国》《彩色的非洲》等;记事的有《珍珠鸟》《落花生》《童年的发现》等;写人的有《好汉查理》《万年牢》《刷子李》《杨氏之子》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归纳、总结,找出总分总式结构在不同类型文章中的不同用法,多为学生提供习作模仿的机会。

2.模仿优秀作品

课标版教材强调课外阅读,统编版教材甚至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学生在阅读课外优秀作品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发现和模仿优秀作品的结构,或者有目的地选用优秀作品对小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

训练学生用总分总式结构写一个人时,可以选用魏巍的作品《我的老师》。学生阅读文章后,教师可以指导他们画出以下思维导图:

透过导图,总分总的结构一目了然。内容方面,作者安排材料时有详略,有穿插,也易于学生模仿。

可用于小学生习作训练总分总式结构的优秀作品还有很多:散文作家邓海南的《风筝》,可指导学生模仿用一篇习作写多件物品;作家赵丽宏的《囚蚁》,是指导学生模仿写饲养小动物类记事明理文的佳作。

三、强化语文实践,形成结构化思维

总分总式结构能让习作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学生学会了这种结构方法,习作时就会习惯性地采用,并逐步形成结构化思维。当然,这种思维不是天然形成的,它需要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来促成。

2011年版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是,第一学段“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习作”,第四学段“作文”。由此可见,作文的起点在写话,而写话的起点在说话,书面表达的基础是口语表达。总分总式结构不仅要让学生在习作和阅读中学习体会,更要让学生在口语表达训练中得到强化,也就是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反复训练、不断运用,最终形成结构化思维。

教师要善于安排、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给学生提供练习总分总式结构运用与展示的平台。以下活动对学生形成结构化思维十分有利:①个性展示,如自我介绍、竞选演讲、好书推荐、新闻播报、奇闻逸事等;②活动描述,如学校、家庭、社会等经历过的一切活动;③即席发言,如主题演讲、课堂评价等。教师要长期坚持开展类似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训练学生运用总分总式结构表达的能力。

(作者单位:恩施市教学研究和教师培中心)

猜你喜欢

总分导图习作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