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问”模式固教学之本

2019-03-29吴慧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互学人教版蚂蚁

吴慧

“学·问”教学是以学习卡为载体,以学生的问题为开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自问自探、互问互探的学习模式。基本的教学流程是:初学质疑(预学生成卡)→互学释疑(学习指导卡)→活学迁移(分层实践卡)。

一、开发资源卡,优化课堂教学

发挥“三卡”在教学中的支撑、引导作用,需要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知识体系,正确定位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的挖掘文本、生活、网络媒体等资源,科学地設计教学活动,智慧地开发“学习卡”。

预学生成卡。在“初学质疑”环节,教师利用“预学卡”引发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在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以六年级语文《雪地贺卡》为例,预学生成卡的内容是:①读: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思: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③学习要求:先自由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各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首先通过学生的“读”,了解他们课前预习情况,帮助他们扫清字词障碍,便于学生后续理解、分析课文;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感悟文章的内涵或提出不明白的问题,以便全班交流,实现思维碰撞。

学习探究卡。“互学再疑”环节,学生自主活动持续时间较长。“探究卡”作为学习的“拐杖”,将学习内容、步骤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依据提示猜想、实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以五年级科学《钟摆的研究》为例,学习探究卡的内容是:①设计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②我们的假设:摆线的长短影响摆的快慢。③我们的猜测:摆线越长,摆速越( );摆线越短,摆速越( )。④实验探究:统计20秒钟长摆、短摆的摆动次数。为减少误差,至少操作三次。⑤我们的结论:摆线的长短与摆的快慢( )。课堂教学中,学生先个体学习,再组内互学,教师主要起参与、指导、调控的作用。

分层实践卡。分层实践卡分为基标卡、提高卡或拓展卡,在课堂巩固练习时使用。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以五年级语文《索溪峪的野》为例,基标卡的内容是:①摘抄文中优美的句子,读一读,背一背。②摘抄文中优美的句子,写下自己的感悟。提高卡的内容是:①写一段话,运用拟人、比喻或排比的方法描写索溪峪的山或水。②写一段话,描写索溪峪中野性十足的猴子,恰当运用动词。这样设计,问题有层次,有梯度,真正实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发展的目的。

二、提炼指导策略,活化课堂教学

(一)让学生“会学”

写批注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体现。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

思维困惑处。学生读书时会遇到许多阅读障碍,并由此产生疑点和困惑。教师要指导他们写下这些疑点和困惑,并在课堂教学中探讨、研究和解决。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中写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特点时,有一句含义深刻的话:“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爸爸想借白杨表白自己什么样的心呢?学生可以把这句话画出来,在旁边标上“?”号,并把自己的疑惑写出来。

意义深刻处。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往往包蕴着文章的中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体味、慢慢咀嚼,用心领会句子的含义,然后把自己感悟批注在句子旁。五年级下册《少年闰土》中,作者感叹道:“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学生认真思考后,用“井底之蛙”来形容那些生活在深宅大院中的富家子弟,并写下这样的批注:“我与鲁迅一样向往那多彩的生活,那神奇的自然,那鲜活的世界;我与鲁迅一样羡慕闰土的生活,佩服闰土的能干,欣赏闰土的聪慧。”一段真挚的表白显示了领悟的深入,展现了认识的深刻。

感悟至深处。读到文章中扣人心弦、震撼心灵之处,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提到黄包车夫“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学生通过“饱经风霜的脸”和“难以忍受的痛苦”感受到黄包车夫的艰辛困苦,深刻认识到当时社会的黑暗。

欣赏赞叹处。也许是一个词语的巧妙运用,也许是一段文字的精彩描绘,也许是一个标点的独具匠心,也许是一个开头的扣人心弦……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让人赞叹,如果将自己的欣赏之情诉诸文字,这样的批注既能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消化和吸收,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水平。

不同见解处。批注不仅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探究的学习过程,更是用精当文字进行创造性对话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阅读,提倡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乌塔》中写道:“她告诉我她叫乌塔,已经14岁了。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我有点惊讶:‘你一个人吗?‘当然。她很自然地答道。”“一个14岁的孩子,独自一人游欧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决不会相信。”这段文字叙述了乌塔暑假旅行的经历,有的学生在批注中提出质疑,认为这样做不太安全。不论学生的理解是否正确,但能主动提出质疑,是值得肯定的。

(二)促学生“善问”

掌握提问方法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抓住核心,在难点处问。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囚蚁》的难点是兄妹俩第一次养蚂蚁以失败而告终,分析原因后第二次养蚂蚁,怀着对蚂蚁无比的喜爱和美好的期待,决定为蚂蚁再造一个新居,但是事与愿违,蚂蚁还是都跑了。这个难点也是本文的核心,可以引导学生质疑:作者在养蚁时给蚂蚁创设了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蚂蚁们为什么还是都逃跑了?通过对这个核心问题的理解,学生感受到自由是一种天性,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

提供条件,在比较中问。教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时,教师设计了两组形似的算式,让学生求积:

18×24= 105×45=

(18÷2)×(24×2)= (105÷5)×(45×5)=

(18×2)×(24÷2)= (105×3)×(45÷3)=

学生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提笔就算;另一种是觉得每组中三个算式相似,先思考后再计算。教师针对第二种情况,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质疑:每组式子不同,得数一样吗?有什么规律?学生借助积与因数的依赖关系,将观察角度由一维过渡到二维,自行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实现了以问促学、以学引教的目的。

联系生活,在观察中问。教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校园,并要求学生提出关于数的问题。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教室里有几盏灯?学校里有几棵大树?这样的引导,让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加强。

动手操作,在尝试后问。学生只有经历探索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深入。因此,教师要重视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提出问题。如教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时,先让学生自行计算“1÷3”。在不断地计算过程中,学生自然会产生疑惑:“为什么怎么除也除不完呀?”“为什么每次都是余下1?”通过引导演算的过程,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了“无限”“依次”“重复”等词语。

(三)助学生“自探”

“学·问”课堂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征是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先自探,再互学。教学中,学生往往不能提出核心问题,这时教师就需要为学生的“学”铺路。

在隐含处设问,引向细节。课堂生成的问题来源于学生,往往显得散而广。基于此,在“预学”环节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问题,整理出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简单问题与需要思考和探究的核心问题。个性问题进行个别指导,简单问题即刻解决,共性问题与核心问题,要引导学生探究和“互学”。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隔窗看雀》中有这样一段话:“它翱翔,也盘旋,它善于捉住气流,直上白云苍穹,作大俯瞰或大航行。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 学生围绕这段话提出了很多问题,整理后的核心问题是:这一段中省略号有什么含义?作者会怎样想?学生能相继想到一组细节描写词语: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鸣叫、孵蛋、育雏。进一步品读这些细节描写,学生会知道:这是所有鸟类都能做的事情,反映了麻雀所做的事琐碎而平凡。由此,学生体会到:麻雀不做这些事,就没法活下去了,所以,它的忙碌,都是生活与生存的需要。

在变化处巧问,引向开放。教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时,教师设计如下问题:如下图,①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呈现什么变化趋势?②你能预测两人的成绩吗?③如果你是老师,你会选择谁去参加比赛?这些问题,目的是鼓励学生在观察数据的同时,做出合理预测和比较分析。

這个案例说明,质疑不只是把时空交给学生,也不是让学生一问到底,更不是教师一问到底,而是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师生在良性互动中进行思维碰撞。

(作者单位:武汉市青山区红钢城小学)

猜你喜欢

互学人教版蚂蚁
互学互鉴薪火相传友好交往行稳致远
——柬埔寨青年领导人主题研修班在华成功举办
阆中市:加深交流 互助互学促提升
闽宁妇联签订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合作交流协议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蚂蚁找吃的等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