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视域下中印双边贸易合作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2019-03-29郭素娟
郭素娟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作为“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之一,“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对亚洲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印双边贸易稳步增长,贸易额不断扩大,但双边贸易摩擦不断,两国贸易合作还存在一些阻碍。本文阐述了中印双边贸易合作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中印双边贸易合作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并在此背景下对中印双边贸易合作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印;双边贸易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BCIM)是由中印共同提倡的亚洲重要经济走廊,连通孟买、中国、印度和缅甸四个国家,对推进东亚、南亚、东南亚乃至亚洲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孟中印缅经济倡议和建设的首次提及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云南学术界的建议,该建议在上个世纪提出时得到各国的积极支持。然而由于该地区经贸合作发展相对缓慢,导致直至本世纪才又被重视。孟、缅两国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回应积极,但印度方面态度则较为消极,自2017年“朗洞对峙事件”之后,中印外交关系恶化跌入谷底,这给中印双边贸易带来了诸多障碍。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武汉会见印度总理莫迪,双方达成多个共识,给中印双边贸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中印双边贸易发展道路仍有许多考验和阻碍。因此,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发展的背景下分析中印双边贸易发展的新局面,有助于解决孟中印缅经贸发展困境,对亚洲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视域下中印双边贸易合作发展的现状
(一)中印贸易额不断扩大,但贸易摩擦不断
近年来,中印双边贸易总额持续增长(见表1),贸易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中印双边贸易总额从1996年的13.72亿美元增加至2017年的845.37亿美元,特别是在2009年至2017年期间,中印两国贸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贸易额快速增长,虽然中间略有下降,但总体趋势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由此可见,自“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被提出以来,中印两国在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国内经济的良好发展。在1996-2017年中印双边贸易中,中国向印度出口额一直大于中国从印度进口额,中国均处于贸易顺差状态,且贸易顺差呈现持续增大的趋势。
由于中印双边贸易额的不断增加,导致贸易摩擦的发生频率较高,印度针对中国出口至印度的商品设定十分繁琐而复杂的程序,在制定法律法规方面也存在较多的阻碍,频繁的对中国企业和中国商品提出反倾销调查,严重影响着中国企业向印度出口商品,对中印两国对外贸易构成严重威胁和困难。据WTO数据显示,自1996年至2017年,印度在国际贸易中总计提起983次反倾销调查,其中237次是针对中国,占24.11%。
(二)中印经贸结构互补性较强
据联合国贸易商品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印两国的双边贸易中,印度对中国的出口产品主要以原材料和初级工业产品为主,占比最大的三类商品类型是棉花、贱金属及制品、矿物燃料及产品;中国出口到印度的产品类型主要以工业制品(见表2)。印度对中国出口主要以资源型产品和原材料为主,较少的对外输出技术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贡献不足;中国出口至印度的商品逐渐转化为以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且占比对外贸易的比例大幅提升。通过对两国贸易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印两国在双边贸易中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尤其是在资源、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存在较强互补,资源禀赋和技术要素的差异促使中印两国双边贸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有助于完善两国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对外贸易层次。
(三)中印两国在产能合作与发展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中国的国际合作带来了更多机遇;印度加快实施“东进”战略。伴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兴起和强大,给国际产能合作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激发了中国企业国际合作的活力;相比较而言,印度的制造业较落后,正在印度实施的“印度制造”计划,给印度企业的国际合作带来了政策红利,这也契合了中印双方的国际化发展需求。作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办公室”,中国和印度各有优势和互补特性,“中国制造2025”和“印度制造”战略高度契合,对于提升中印两个战略互信具有重要意义,是提升两国综合实力的重要保障。而中印两国的贸易不平衡现状已经成为中印国际合作扩大的障碍,不符合两国的长远利益。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进入工业化成熟期,拥有大量优势产业,资金雄厚,技术水平高。机床生产、船完成和发电设备分别占世界的38%,41%和60%。这些生产能力先进、绿色、低碳,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已经具备走向全球的雄厚实力。目前,印度正在发展各类工业园区,打造“工业经济走廊”,建设“100个智慧城市”,这也为中印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良好机遇。
二、中印双边贸易合作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中印边界争端阻碍贸易合作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多年来,中印两国的边界矛盾不断,存在争议边界地区的面积约12.5万平方公里,这些地区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领土,印度常年对争议边界进行非法占有,在争议边界修建军事工事和道路,2017年“朗洞对峙时间”的爆发,更是使得中印关系跌入谷底。在西藏问题上,印度右翼势力还利用“帐篷对峙”事假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严重破坏了两国的政治互信基础。印度在中印边界的做法和态度,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严重损害中印外交关系,严重阻碍中印双边贸易的正常运作。目前,中印双边贸易的发展始终受到中印边界矛盾的阻碍,鉴于印度的强硬立场,短期内和平解决中印边界争端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两国边界矛盾的和平解决之路任重而道远。
(二)印度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政治顾虑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和发展虽然涉及四个国家,但孟、缅两国与中印两国在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方面不对称性突出,中印关系的发展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走向和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99年,来自孟、中、印、缅四国的专家学者开始讨论四国之间进行经贸合作的问题,印度方面对此讨论的态度较为消极,一直未派代表参加四国的经贸合作事宜。直至2012年,印度首次參加第十届孟中印缅论坛,并就四国经贸合作事宜作出表态。因此,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发展态势就呈现三热一冷”的局面。印度担心中国成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未来走向的实际领导者,会直接制约印度在南亚的政治地位,为此,印度甚至还采取消极措施对中缅和中孟关系进行外交疏远,冲淡孟、缅两国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积极性。在这种形势下,印度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态度尤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孟、缅两国参与四国经贸合作的积极性。因此,印度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政治顾虑,阻碍着两国双边贸易的正常开展,也直接影响着亚洲经贸的未来发展走向。
(三)印度国内营商环境欠佳,有待进一步优化
印度国内的营销环境欠佳,成为阻碍中印两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印度常年的政党斗争导致的国内动乱频发,使得印度政府的政策不能有效执行,造成印度国内电力短缺、道路运输能力不足、基础设施较差等多种问题,并且,印度针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十分复杂,这给中国企业资本带来了阻碍。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8年营销环境报告》显示,印度在全世界190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评估中排名100,排名上升30位,但总体营销环境仍欠佳,特别在跨境贸易、执行合同、获得信贷、纳税、登记财产等方面排名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印度国内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相对严重,造成国内贫富差异两极分化十分严重,社会不稳定因素较多;印度国内右翼势力频繁针对中国商品进行抵制,给中国出口商带来了严重阻碍。这些因素给印度国内带来混乱和矛盾的同时,也制约着中印双边贸易的发展。
(四)印度针对中国贸易摩擦不断,阻碍两国经贸正常发展
在近20年的中印双边贸易中,两国的贸易均不断上升,但印度长期存在贸易逆差,且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印度为保护国内企业和经济的平稳发展,企图限制中国商品出口到印度,频繁制造贸易摩擦,给中国企业带来了诸多困扰。在过去十年中,印度经常造成贸易摩擦,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案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商务部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出口商品遭遇来自全球21个国家及地区发起的75例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印度成为仅次于美国而对中国发起调查最多的国家,累计16次,涉及金额高达29亿美元,占所有贸易救济调查金额的26.36%。由此可见,印度基于保护国内企业和经济平稳发展发展的目的,频繁的发起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给中国的出口贸易带来了严重阻碍,严重损害中印两国经贸的正常开展,也将影响中印两国外交和社会交流发展。
三、“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视域下中印双边贸易合作发展的建议
(一)增强高层政治对话,争取达成两国政治共识
为应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消融由于中印双方存在“安全困境”而造成的“囚徒困境”问题,中印双方应该加强有效沟通,积累信任基础。中印关系直接决定着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未来发展和走向,中印两国领导人加强政治共识和对话,有助于解决双边贸易摩擦,中印双方都应该互相理解互相让步,明白激烈而顽强的对峙会给双方合作带来障碍,理智而平和的共处才能更好推动经贸合作。中印两国应该增强双方政府高层多部门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求同存异,增进双方互助互信,制定互利互惠的友好合作协议。党的十九大以来,中过积极落实对外经贸相关政策,中印两国国家领导人就双边贸易问题进行了多次会晤。认真贯彻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以及相关各项协议,妥善处理两国领导人提出的问题,对于推进两国关系稳定、维持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增进两国人民福祉有重大意义。中国应该充分展现大国风范,加强与印度政府的沟通交流,充分考虑其国内需求,保证双边贸易时印度核心利益不受损害,用积极的行动协调两国之间的矛盾冲突,有利于中印双方携手共同发展与进步。
(二)优化双边贸易环境,加强多轨形式合作
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是中印合作的重要保障。中国和印度虽然是邻近国家,但是运输渠道较少,存在陆运不畅、铁路不通等问题,降低了双边贸易效率,阻碍了两国双边贸易的正常发展。中国应该积极与印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修建第三亚欧大陆桥,建设跨境公路、铁路等,解决交通问题,降低贸易成本,在促进中印双边贸易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孟、缅两国的联系。科学合理利用两国资源,加强对电网、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时还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将自然环境与人为因素考虑在内,杜绝通过牺牲自然环境换取经济效益的行为。中印两国应该建立良好的贸易合作双边机制,优化双边贸易环境,这是推动中印双方贸易良性发展的保障。中印双方创新多元化合作形式,实现多轨运行。中印两国的产业贸易水平与欧美地区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但存在较大上升和优化的空间,政府主导是两国开展合作的重要支点,双方政府应该差异化产品定位,各自发挥本国产品的国际优势,解决双方产品竞争的矛盾,同时双方政府应该鼓励国内企業和跨国企业合作创新研发新产品,分工合作,拓展和创新现有产业链。
(三)加快自贸区建设,扩大贸易规模
为促进中印双边贸易合作发展,应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坚持开放合作,扩大同印度的利益汇合点,加快推动高水平、多层次、跨区域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印双方应该认识到,中印自贸区的建立对于两国经贸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对于推进亚洲地区经一体化发展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升中印两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两国在经贸和外交上的话语权,同时,也为南盟自贸区的建立打下基础。在进行自贸区的谈判与建设时应该考虑双方比较优势与互补性优势,充分发挥两国产品各自比较优势互补性优势,逐步扩大自由化范围,优化和提升中印两国的贸易关系。双方都应该高度重视具有比较优势的相关产品,重视产品质量及产品附加值,取长补短,促使双边贸易的长远发展,促进中印两国经贸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四)完善两国经贸政策,优化贸易投资环境
第一,中印两国政府应该合作签署相关便利化投资协议,增加贸易投资渠道,扩大投资范围,健全贸易投资体制机制,保护两国投资者的权益;第二,对外开放的扩大有利于解决双方投资领域受限的问题,从而增加投资金额,扩大合作规模,带动双方产业发展;第三,中印两国之间经济合作和相互投资的机会不断增加,需要两国政府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的开放范围,邀请并鼓励对方银行在本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以互联网为媒介,借助银行贷款等方式,吸引更多国际资金、民间资本入驻,为投资和贸易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金融服务,地方政府应该做到公平合理,维护境内金融市场良性竞争。
(五)增进民间交流,努力促成两国“民心互通”
以文化沟通方式可以起到聚同化异的作用,这需要双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用实际行动、具体举措促进社会文化合作,积极发展两国旅游互通,旅游产业既能促进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又能促进两国人民沟通交流,还能促进民间文化互通。双方可以通过电影合作、文化节合作、引进对方书籍等方式使得双方国民互相了解,加强各层次人员之间友好交流与民间交往。两国政府还可以联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民间旅游企业应该做好相关宣传活动,并起到文化推广作用,对游客进行相关知识普及,提高经济收入与当地生活水平。建立和完善合理的两国互动机制,加强教育交流,创新教育合作模式,促进中印两国人才发展,中印双方可以联合打造留学平台,利用平台为两国学生提供更多的留学信息与名额,为两国培养区域协同发展的可用人才,实现两国教育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