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3-29尹万芳
尹万芳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提高专业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即是产教融合,这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方法,但是,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切勿生搬硬套,盲目模仿,要根据中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改革,在提高学校专业水平和学生能力方面进行产教融合。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分析中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内容和特点,进而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对应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院校 产教结合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一、中职院校产教融合概述
产教融合是当前比较新型的、适用于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能够对不同院校、企业以及行业的教育资源和环境进行充分利用,培养出满足行业与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在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为院校所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和行业的需要提供保障。职业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为了适应某种职业需要而开展相应教学活动的教育,涵盖了与该职业相符合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以及职业操守。所以,中职院校在产教融合的模式下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更多的专业方面的学习,缩小学生与社会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减小职业学校学生社会地位不高的这种问题。
二、中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存的问题分析
(一)中职院校办学能力差,生源吸引不足
由于中职院校的专业特点不鲜明,设备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导致人才培养模式落后,课程设置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如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和中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办学设备、资金等方面都着莫大的关系。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导致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偏重理论化,实践操作远远不够,这就偏离了中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学生就业率差,导致学校吸引力不够。
(二)中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缺乏动力
企业的目的就是盈利,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这本身就是一种舍弃盈利的过程,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所以,企业缺乏校企合作的内在动力,人才培养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学校派送学生去企业里面学习也给企业带来的负担,所以企业和学校配合的积极性也不高,合作意愿也不积极。
三、我国中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
在明确了中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大方向以后,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进,加大以实践带动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模式。
(一)坚持中职院校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办学特点
中职院校要坚持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突出这种办学特点,坚定不移的走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就要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切实结合学校和社会的实际情况来因地制宣的施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融合,构建完善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要实现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互利关系,有了利益的驱动,企业才会发挥自己最大的功效,比如:企业订单班的设定。要让学校和企业之间实现资源的合理互用,扩大专业设置的区域优势,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良,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的输出,适应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中职院校要大力培养双师教师,让教师走进企业学习先进的前沿技术,并把先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带入到课堂,并且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中职院校始终坚持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才能为企业及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因此,院校应该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并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才可以实现院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并推进产教的深度融合”。
(二)加大中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
根据企业的行业要求来进行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邀请企业专业人员参与到学校的实训基地的设计中,可以开展基地开发研讨会,对目前行业的前景进行分析,通过教学和生产之间的比对,制定购买方案。可以参照生产车间的建设标准来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让实训基地的场景尽可能贴近企业的生产场景,保证课堂教学能够与真实的车间工作进行有效融合。
(三)中职院校产教融合要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在中职院校教育中开展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应该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指导的原则,统筹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行业指导的作用,并促使企业积极参与进来,形成长效的办学机制”。要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实现产业融合的标准化,当地政府可以完善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并且明确其中的相互关系,为企业和学校都提供法律保障,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发生。
四、结语
中职院校发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仅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实现学校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利共赢。因此,中职院校要充分的认识到当下阻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阻力,積极采取措施,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笔者建议从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特色、加强中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加强政府主导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办学中的作用等方面入手,以实现产教的深度融合,推动校企的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