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理论社团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2019-03-29卢国维
摘 要:高校理论社团在其性质、活动内容、组织架构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在实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方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切实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要在学情、教学、宣传和素材等方面构建高校理论社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体系。
关键词:理论社团;思想政治理论课;支撑体系;马研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际上就是要突破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限制,将教育元素充分合理地融入日常教育的各个方面,贯穿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高校理论社团作为学生自发成立并自觉学习、宣传、研究、实践、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平台,在社团性质、活动内容、组织架构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实现高校理论社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是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体现。
一、高校理論社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支撑的必要性
高校理论社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支撑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二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三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
当前,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为大学生所接受、消化、吸收。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大多数高校甚至包括高中学校自发成立了相关理论社团,北京、上海还成立了大学生新时代理论社团联盟,诸如“新时代如何实现一流社团新使命”的高峰论坛在全国开展得风风火火。这表明,高校理论社团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已经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补充,研究高校理论社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体系已成为时代趋势和历史必然。
(二)是落实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的必然要求
《基本要求》强调,要坚持增强获得感,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高校理论社团其责任首先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由于其社团性质、活动内容、组织架构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对于协助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别是在深化理论认识、丰富实践教学、增强学生获得感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基本要求》还提出,要强化科研支撑教学,凝练形成与所教课程紧密相关的科研方向,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转化。加强理论社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功能研究,有利于深化对教学规律的研究,以研促教提高教学实效。
(三)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实现全程和全方位育人的必然要求
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严谨的课程体系、系统的教学内容、刚性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但是由于教学时间相当有限,仅依靠一周几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是显然不够的,必须实现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社团与课堂的结合。而目前,大学校园中的学生社团是相当之多,且学生参与社团的比例已经达到70%以上。为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大学生社团特别是理论社团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全程和全方位的育人功能。
(四)是推进2018年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必然要求
2018年4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对“基础”和“概论”课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要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教学内容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方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为此,教师必须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而通过组织指导学生的理论社团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讲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打成一片,更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心理诉求,从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教学。
(五)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显性教育方式与隐性教育方式相结合的必要要求
显性教育方式是指教育者明显的、直接的向受教育者表明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内容,并采取主要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活动;隐性教育方式则是一种无意识的教育,在学生周围设置某种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在满足兴趣和爱好需求的同时得到心灵的净化和启迪,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就目前而言,部分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性教育和理论社团的隐性教育多少存在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尴尬局面。为此,通过理论社团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六)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从知识教育转化为信仰教育的必然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更是信仰的教育和行为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虽设置有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受教学课时限制,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为此,以理论社团实践活动为支撑,拓展、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知行合一,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入感知世界、认知理论、内化规则,最终实现思想政治从知识教育到信仰教育的转化,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二、高校理论社团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现途径——“四大支撑”
要实现理论社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支撑,高校要按照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根本要求,积极探索和构建完善的支撑体系。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以下简称“马研会”)自2016年5月成立以来,不断推进马研会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在4项区级课题和2项市级课题的推动下,初步形成了马研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大支撑”体系,即马研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情支撑、教学支撑、宣传支撑和素材支撑。
(一)高校理论社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情支撑
学情支撑是指教师在指导和参与理论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或者是通过针对理论社团的学生开展学情问卷调查的途径,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兴趣爱好、学习困惑等方面内容,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学生欢迎、让学生受益、使学生难忘的目标。在学情支撑方面,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两点:一是在马研会的基础上,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助小组,并将小组成员科学地分配给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任教师,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全过程;二是聘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处、校团委等相关教师担任马研会顾问,指导并参与马研会相关活动。通过这两方面的举措强化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了教师对学生了解,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助小组实施方案”以及每一年度的“大学生理论素养分析报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情分析报告”等系列理论研究成果。
(二)高校理论社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支撑
教学支撑是指理论社团的教育实践活动都要围绕和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为最终目标。在教学支撑方面,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两点:一是将理论社团的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全校性的竞赛类、参观类和评比类活动,增强实践教学和理论社团的影响力。比如针对党的十九大内容开展知识竞赛活动、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开展参观工业博物馆和城市规划馆活动、针对每年的“两会”开展手抄报评比活动等。二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助小组为主体,广泛开展学生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体现理论社团教学支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并且录制了学生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彩视频,为素材支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高校理论社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宣传支撑
宣传支撑是指通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交互融合、同时发力,使二者成为广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在宣传支撑方面,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两点:一是建立了马研会专属微信公众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理论社团活动信息、重要的学习文章等内容进行发布或转载,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二是每一学期都出版《馬研论坛》学习期刊,刊登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状况、学术界有关理论社团建设的前沿研究成果、理论社团的活动开展情况、社团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与成果、教师的教学心得与成果等内容,在此基础上丰富了微信公众号,完善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有力地推进了理论社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情支撑、教学支撑和素材支撑。
(四)高校理论社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素材支撑
素材支撑是指通过理论社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情支撑、教学支撑和宣传支撑等过程,物化形成一系列可参考、可复制且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素材,这些素材成为重要教学资料并实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反哺”。在素材支撑方面主要形成了以制度规章、新闻报道、学习手册、成长手册、视频学习成果、报纸期刊等为主的六项学习成果,不仅集中展示了理论社团文化、夯实发展基础,而且也是实现理论社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支撑的价值所在。
总之,实现高校理论社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意义重大,需要广大教师深入研究和探索。“四大支撑”是一个有机统一、相互联系的系统,是推进高校理论社团建设和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有益尝试,其中学情支撑是基础,教学支撑是核心,宣传支撑是途径,素材支撑是关键,大大改善了课堂教学“人到心不到”的状况,为主渠道建设贡献了更多智慧和更佳方案。
参考文献
[1] 卢国维.高职院校学生理论社团建设探析[J].广西教育, 2017(06).
[2] 卢国维.理论社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的现状及提升路径[J].广西教育,2018(01).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研究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KY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