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为媒,让品德与社会课堂充满正能量
2019-03-29张国洲
张国洲
【内容摘要】以“生活”为媒,活用生活资源,为学生创设生活学习情境,启动生活实践活动,都可以丰富学生学习视野,促进学生生活经验的多元接轨,全面塑造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符合学生思想品质成长基本诉求,具有极为广泛的教学前景,值得我们展开深入的教学探研。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生活化 教学实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有“生活化”意识,整合学生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情境,启动生活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生活认知机会,并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形成思想历练,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道德品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本身具有生活化属性,教学不能脱离实际,只有接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才能摆脱“说教”的束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形成是非观念。
一、活用生活资源,调动学生主观思维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作为教师,需要正视学生生活认知基础,注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整合生活课程资源,为学生品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因此,教师非常有必要展开多种形式的学情调查,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进行科学分析,以矫准教学设计方向,成功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学生生活认知积累不是很丰厚,教师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展开教学发动。如教学《家乡物产知多少》相关内容时,教师课前为学生布设了信息搜集任务:我们的家乡有比较丰富的物产资源,深入家庭和社区展开走访调查,将这方面的信息进行整合,把一些重要的物产的名称、特点写出来,或者是画出来,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利用多种信息通路展开学习操作,很快就掌握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课堂展示时,很多学生都能够将当地特产如数家珍般介绍给大家。如盖碗茶、烩羊杂碎、香酥鸡、核桃、银杏、拉面等等,学生能将其特点逐一介绍清楚。教师让学生搜集家乡物产信息,学生利用多种信息渠道展开操作,结合自身生活经历,为我们展示丰富家乡物产,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结。
二、创设生活情境,接轨学生经验认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活情境调度学生学习行为。如生活问题情境、媒体展示情境、课堂演绎情境、信息展示情境、教师故事引导情境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生活感知机会。学生顺利进入学习情境,对教材内容进行内化性学习,势必能够形成重要教学主动力。生活问题设计时,教师要切准学生生活思维方位,用学生最为关注的话题调动学生。媒体展示生活画面,投放图片视频信息,都可以为学生感官带来重要冲击,促使学生生活认知的顺利接轨。
学生生活认知非常广泛,缺少条理性和逻辑性,都是一些比较散乱的信息。教师在教学引导时,需要有引导梳理的意识,培养学生自觉整合生活经验的思维习惯。如教学《多彩的民间艺术》时,教师先引导学生理清教学内容,然后给学生布设一些思考问题:我们平时生活中能够接触到哪些家乡的民间艺术呢?学生展开记忆搜索,并给出自己的见解:“我们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一些民间艺术,如刺绣、剪纸、扎彩等,在一些传统节日上,到处可以看到这些东西。”“我们平时走进公园等场所,随处可以听到秦腔,这应该是我们家乡最常见的曲艺形式,流传非常广泛。”教师对学生见解进行点评,要求学生注意关注生活,从生活中了解家乡的文化和艺术。
三、启动生活实践,塑造学生综合素养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有生活实践意识,为学生推荐一些生活实践活动,自然能够有效提升教学品质。走访调查、实地观察、列举生活案例、数据分析、信息搜集等,都属于生活实践活动形式,教师要根据教材教学内容展开筛选,以提升教学匹配度。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生活经历基础不同,其生活关注点也存在差异,教师要给出针对性设计,调动更多学生生活认知展开生活实践活动,这对全面塑造学生综合素养有现实意义。
在学习《让家乡环境更美好》时,教师为学生布设了生活实践活动:在我们生活中,可以看到哪些污染现象?你能够想出哪些应对策略?深入到社区街道之中展开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任务一经发出,立刻引发学生热议,学生对这些生活现象都比较熟悉,实践活动顺利推开。经过一番调查分析,学生大多能够顺利完成调查报告,并给出自己的治理建议。有学生说:生活中“白色污染”特别严重,这些难以溶解的塑料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科学家应该对此展开研究,如果能够发明一种溶剂,让这些塑料快速溶解消解,将为环保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教师对学生的思考展开评价,学生深受鼓舞,课堂教学良性互动形成。
品德与社会是培养塑造学生良好品质的综合性课程,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生活认知展开教学发动,以“生活”为媒,促使学生尽快实现认知接轨,这样才能大幅度提升教学效率,让品德与社会课堂充满正能量。学生离不开现实生活,以生活视角展开思想教育和历练,符合学生一般成长规律,对发展学生生活实践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丽娟.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回归生活化探讨[J]. 小学时代,2016(09).
[2] 叶小芳. 如何让品德与社会学习“生活化”[J]. 艺术教育,2017(05).
[3] 牛劍峰. 品德与社会教学应是立足于生活的品德教育[J]. 广西教育,2018 (05).
(作者单位:甘肃省山丹县南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