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香花佛事舞蹈审美意象研究
2019-03-29肖灿刘德欢
肖灿 刘德欢
【摘 要】香花佛事作为客家的一种佛教亡灵超度仪式,被表演艺术家通过舞蹈的形式再现出来,不仅生动地为观众展现了舞蹈艺术形式的风采,而且达到了梅州客家香花佛事文化传承的目的。
【关键词】梅州客家;香花佛事舞蹈;审美意象;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J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2-0123-01
舞蹈作为中华文明文化积淀,甚至是整个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为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舞蹈的审美意象又包含意和象两部分,“意”就是舞蹈的心意,而“象”就是艺术作品或者是舞蹈所呈现出来的物象。具体来讲,香花佛事舞蹈包括打席狮、打莲池、鲫鱼穿花和铙钹花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审美意象都不同,每一部分背后所涉及的文学和艺术形式也就会有所区别,但是总体上来讲,这是一种独具美感的舞蹈艺术形式。梅州客家的香花佛事舞蹈无论是在文化人类学、宗教学,还是舞蹈学和民俗学上,都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
一、香花佛事舞蹈的文化生态环境
舞蹈的审美意象的研究离不开文化生态环境的研究。在气候上,梅州客家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空气比较潮湿;在地质环境上,大多数梅州客家处于丘陵和平原,造就了客家人以农耕为主要的生存形式,这一点,在香花佛事上有所体现;客家属于黄河流域的民族,所以在香花佛事舞蹈中含有鲫鱼穿花和打莲池的部分,且一直以来都沿袭着聚居式的生活方式,实际上,我国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都沿袭着“大杂居小聚居”的家族制度,也就意味着,从某种长度上来说,梅州客家是受到文化的限制和约束的,所以这是一种兼具文化精髓和文化糟粕的艺术形式,从艺术学的角度上来讲,客家香花佛事的舞蹈是非常具有研究意义的。
二、香花佛事舞蹈的内涵和意义
历史上,梅州客家崇尚热闹的丧葬形式,这与其处于黄河流域是分不开的,在梅州客家举行丧葬仪式的时候,首先要唱,之后要念,最后還要做,其中,“做”的内容被通过舞蹈这种艺术形式体现出来。香花佛事分为四个部分,具体来讲,每个部分的审美意象都是相互融合又是互相区别的,首先,打席狮部分更多地体现写意的美感,而且,在通过舞蹈表达的时候,是使用动态的形式来呈现的;其次,打莲池部分体现的是有着几千年文化的中华民族对于神明的信奉和忠诚,香花佛事的意义不仅在于娱乐梅州客家人,而且在于为神明带来欢乐,这与以往的只向神明索取的理念不同;最后,鲫鱼穿花和铙钹花则无时无刻不在展现着客家人的智慧。
三、客家香花佛事舞蹈所传达的意象的文化功能
(一)慰藉心灵功能。实际上,任何一种民俗活动的目的都是出于功利的目的,有的居民举行活动是希望神明赐予其风调雨顺,有的民族举行活动的目的是保佑当地居民的安康。所以神明,自古以来,在中国人心目中就是不可荼毒的神圣的存在,实际上,在今天的非洲也表现的十分明显。这是因为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人们只能依靠农耕经济以期实现自身生活水平的提升,长期处于两河流域的民族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心里空虚,这种心理上的空虚感只能通过心灵慰藉来排解,而一旦出现自然灾害,这些信奉者神灵的民族又会认为是神明的惩罚,在接下来的生活中,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修正,以祈求神明的原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其对于人类的心灵慰藉功能是十分有效的。在香花佛事中,梅州客家人试图通过举办仪式来摆脱衰运,其中席舞狮对于客家人的这一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以为自古以来舞狮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就是吉祥的象征。
(二)孝道濡化的功能。梅州客家人群居生活,所以对于孝道十分重视,试图通过对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进行孝道教育,来维持群体秩序和群体的生存与发展,香花佛事中,打莲池部分想要体现的就是孝道的含义,通过构建一个孝道典型,来约束梅州客家人的行为。也有学者认为,打莲池的实质就是掩盖宗教佛事仪式下的孝道濡化的内容。在现代,孝道的理念越来越淡薄,实际上,随着社会向着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孝道这种文化糟粕是会逐渐消失的,取而代之的是亲子文化,人与人之间更多地通过爱的方式为维系关系,而非僵硬的约束。
(三)传承智慧功能。中国文化经历几千年的洗礼,承载着世世代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在客家的香花佛事鲫鱼穿花部分,就将客家人的智慧充分地展现出来了,特别是经过艺术加工后,舞蹈中的智慧传承功能甚至要更强一些。
四、结语
梅州客家的香花佛事被使用舞蹈这种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其背后有其文化生态环境的支撑,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智慧传承、孝道濡化和慰藉心灵的文化功能。
参考文献:
[1]蔡享丽.梅州客家香花佛事舞蹈的审美特征分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02):54-60.
[2]任艳花.舞蹈人类学视野下“香花佛事”舞蹈的文化内涵及其功能[J].中华文化论坛,2016,(8):15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