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气边界层风洞试验攻角板设计

2019-03-29杨义奎商敬淼

四川建筑 2019年1期
关键词:涡量风洞试验攻角

杨义奎,商敬淼

(1.四川诚正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00;2.西南交通大学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31)

数值模拟技术是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在计算机上模拟结构周围风场的变化,并求解结构表面风荷载参数的方法[2]。CFD技术不但能节约试验成本、缩短试验周期,而且与试验相比可以获得非常详尽的信息资料,有助于对问题进行多方面模拟分析,以便研究事物的本质和发生的机理。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日新月异,采用CFD对钝体绕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获取结构物表面风压及风速流线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大气边界层风洞试验需要准确模拟结构所在位置包括风剖面、风向角等在内的多项风场环境特征[3,4],在计算流体力学出现前,只能根据结构外形和参照以前类似试验来粗略设计攻角板,且难以保证风向角平稳段能够满足试验需要。随着CFD技术日益成熟,采用数值模拟技术辅助设计攻角板模拟来流风攻角,为风洞试验提供参考。在风洞试验后,也可以用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相互验证。

1 数值建模

1.1 控制方程

湍流模型采用广泛使用的剪切压力输运的k-ω湍流模型(SSTk-ω),它是一种在工程上得到广泛应用的混合模型,在近壁面保留了原始的k-ω模型,在远离壁面的地方应用了k-ε模型,其涡粘系数和k方程以及ω方程为:

式中:τij为雷诺应力,其中vt为湍流运动粘性系数,可以用湍动能k和耗散率ω来表示:

在SSTk-ω湍流模型中湍动能k和耗散率ω表达式如下:

式中:Ω代表涡量,y代表距壁面的距离;F2=tanh

SSTk-ω模型由Menter[5]提出,核心思想是近壁面利用k-ω模型的鲁棒性,以捕捉到粘性底层的流动。而在主流区域利用k-ε模型又可以避免k-ω模型对入口湍动参数过于敏感的劣势,SSTk-ω模型比标准k-ω模型在在广泛的流动领域中有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因此在本文计算中选取该模型。

1.2 求解域及网格划分

设计的攻角板需要满足大气边界层风洞常用风攻角的使用要求。攻角板由直线段和圆弧段两段组成,直线段长度2.51 m,圆弧段半径2.38 m,弧长1.032 m,通过调整支撑高度,使风攻角在-3~3°范围内根据试验要求调整。本文选取了某已建成大气边界层风洞尺寸作为计算域,计算域高4.5 m,宽15 m,采用ANSYSICEM CFD软件对计算域进行了结构化网格划分,计算雷诺数Re=26400,第一层网格高度为0.000 28 m,y+控制在1以内,网格扩展率为1.05,总网格数量约10万,计算域及网格见图1~图3。

图1 数值模拟求解域及边界条件

图2 整体网格

图3 网格细部

1.3 边界条件

(1)流场入口采用速度入口边界条件(Velocity-Inlet),U=10 m/s。

(2)顶部和底部采用对称边界条件(Symmetry)。

(3)流场出口采用压力出流边界条件(Pressure-Outlet)。

(4)攻角板表面采用无滑移的壁面条件(Wall)。

1.4 计算方法

方程组求解采用采用了SIMPLE算法。对流项的离散采用了二阶迎风格式;压力项采用二阶格式;湍动能和耗散率均采用二阶迎风格式。迭代的收敛标准为所有控制方程的相对迭代残余量均小于,且同时各监测位置的风速基本不发生变化时,认为所得流场进入了稳态。

2 结果与分析

2.1 正攻角结果

模拟正攻角时,沿来流方向直线段摆放在前端,圆弧段摆放在后端,摆放位置如表1所示。根据不同的攻角板摆放位置,在风洞试验室中采用Cobra Probe多通道风速仪进行风速测量,风速仪架设位置在x=4.5 m和5.5 m处,并提取0.56 m和0.67 m两种不同高度处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风攻角和风速数据,结果如图4、图5所示。

表1 正攻角摆放方式

从图4和图5可以看出,在x=4.5~5.5 m范围内,数值模拟与风洞验证试验的风攻角基本一致,与风速入口最大风速差0.5 m/s,能够满足风洞试验的要求。

2.2 负攻角结果

模拟负攻角时,沿来流方向圆弧段摆放在前端,直线段摆放在后端,摆放位置如表2所示。根据不同的攻角板摆放位置,在风洞试验室中采用Cobra Probe多通道风速仪进行风速测量,风速仪架设位置在x=5.5 m和6.5 m处,并提取0.56 m和0.67 m两种不同高度处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风攻角和风速数据,结果如图2.3~2.4所示。

图4 0.56 m和0.67 m高度处风攻角

图5 0.56 m和0.67 m高度处风速

表2 负攻角摆放方式

从图6和图7可以看出,在x=5.5~6.5m范围内,数值模拟与风洞验证试验的风攻角基本一致,但与风速入口处最大风速差接近1 m/s,因此建议采用x=6~6.5m范围内进行风洞试验。

图6 0.56 m和0.67 m高度处风攻角

2.3 涡量图

图8 ~图13表示-3~3°攻角下的涡量图,图中横纵坐标表示流场位置。

如图8~图13所示,在0.5 m高度以上,不同的攻角板的摆设均没有引起流动分离,未产生大的旋涡,可以满足风洞试验的要求。

图8 1°风攻角涡量图,-1<ωz≤1

图9 2°风攻角涡量图,-1<ωz≤1

图10 3°风攻角涡量图,-1<ωz≤1

图11 -1°风攻角涡量图,-1<ωz≤1

图12 -2°风攻角涡量图,-1<ωz≤1

图13 -3°风攻角涡量图,-1<ωz≤1

3 结论

本文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设计了用于大气边界层风洞试验风攻角模拟的攻角板,并通过Cobra Probe多通道风速仪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数值模拟得到的+3~-3°不同攻角的结果与风洞验证试验结果一致,可以满足风洞试验要求。

(2)考虑攻角板对试验风速的影响,正攻角摆放时,建议采用试验范围为x=4.5~5.5m,负攻角摆放时,建议采用试验范围为x=6~6.5m。

(3)攻角板的摆放没有引起大的流动分离。

(4)采用CFD数值模拟技术辅助设计攻角板模拟来流风攻角,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

猜你喜欢

涡量风洞试验攻角
含沙空化对轴流泵内涡量分布的影响
风标式攻角传感器在超声速飞行运载火箭中的应用研究
自由表面涡流动现象的数值模拟
大攻角状态压气机分离流及叶片动力响应特性
飞翼布局飞机阵风减缓主动控制风洞试验
滚转机动载荷减缓风洞试验
附加攻角效应对颤振稳定性能影响
飞机全动平尾颤振特性风洞试验
民用飞机攻角传感器安装定位研究
航态对大型船舶甲板气流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