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失能老人未满足的日常生活活动需求与照顾者照顾能力的相关性
2019-03-29陈申郑静陈晨邢颖崔焱丁亚萍
陈申 郑静 陈晨 邢颖 崔焱 丁亚萍
(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6)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1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末我国失能老人(60岁以上)数量已达3300万,占老年人口的19.0%〔1〕。近年来,受家庭核心化、女性职业化、疾病慢性化等因素影响,家庭对失能老人的照护功能逐渐下降〔2〕,许多失能老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易造成失能老人住院率、再入院率、急诊率和死亡率的上升〔3~6〕,增加了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7〕。在失能老人的日常照顾中,照顾者的照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照顾能力不但可以改善老人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还能提高照顾者的工作效率、身心健康〔8〕。本研究旨在探讨居家失能老人未满足的ADL需求与对应照顾者的照顾能力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玄武区、建邺区、秦淮区、栖霞区、江宁区和六合区中15个社区的电子信息系统中便利抽取符合条件的失能老人及主要照顾者303对。失能老人纳入标准:①满足Barthel指数(BI)或功能活动问卷(FAQ)量表失能评判标准;②自愿参与调查;③有读写能力或听说能力或有熟悉老人情况的照顾者可提供资料。排除标准:精神状态异常。主要照顾者判定标准:承担照顾老人一半以上工作量的照顾者,如界定不清,则以老人自己选定的主要照顾者为准。303名失能老人中,男138人,女165人;年龄60~109〔平均(82.30±9.53)〕岁;未婚、丧偶或离婚的150人;文盲115人,小学69人,初中38人,高中或中专40人,大专及以上41人;每月收入<1 000元的121人,1 000~3 000元51人。>3 000元的131人。303名主要照顾者中,男101人,女202人;年龄25~91〔平均(59.01±12.70)〕岁;文盲83人,小学83人,初中86人,高中或中专35人,大专及以上16人;为失能老人配偶的72人,子女95人,女婿或儿媳18人,其他亲属13人,护工99人,社工6人;每月收入<1 000元的71人,1 000~3 000元117人,>3 000元的115人。
1.2研究工具 ①BI〔9〕:用于评定基础性ADL(BADL)。该量表共10个条目,从完全需要帮助到完全不需要帮助计0、5、10、15分,部分条目完全不需要帮助计5或10分,总分100分,100分为完全自理,61~99分为轻度失能,41~60分为中度失能,20~40分为重度失能,0~19分为完全失能。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2,KMO统计量为0.85,结构效度良好〔10〕。②功能活动问卷(FAQ)〔11〕:用于评定工具性ADL(IADL)。该量表共10个条目,从完全不需要帮助到完全需要帮助计0、1、2、3分,总分30分,≥5分为失能。该量表的评定者间信度为0.80,效标效度系数为0.72〔12〕。③未满足需求评估表:根据Allen等〔13〕设计的基于感觉性需求的流程自行编制。评估表所有条目均引用BI和FAQ的20个条目,并将其中的“大便控制”和“小便控制”2个条目归纳入原有的条目“如厕”,“了解最近发生的事”和“讨论和了解电视、书的内容”2个条目归纳成“社交”,最终形成评估表的17个条目,其余15个条目分别简称为:进食、穿衣、洗澡、修饰、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平衡收支、工作、购物、娱乐、琐事、做饭、吃药、坐车出行。④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测量表(FCTI)〔14,15〕共25个条目,从应对不困难到非常困难计0、1、2分。共5个维度,分别为适应照顾角色、应变及提供协助、处理个人情绪、评估家人及社区资源、调整生活以满足照顾需求。总分50分,得分越高,说明照顾者照顾老人的困难越多,照顾能力越低。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3,效标效度系数为0.79。⑤失能老人及照顾者一般资料调查表,为自行编制,失能老人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每月收入;照顾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被照顾者关系和每月收入。
1.3研究过程 根据公式N=μα2×π(1-π)/δ2算得样本量为291。15名调查员进行标准化培训后进入各社区收集资料,获得老人同意后首先使用BI和FAQ进行失能鉴定,分别测量BADL和IADL水平,满足任一量表的失能评判标准即可确认为失能。之后再使用其余测量工具调查其和其照顾者。调查时至少2人一组以便相互补充和核对,且所有测量工具由调查员询问并填写。最终实际收集问卷303份(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失能状况 BADL方面,BI平均得(40.43±32.13)分,满分3人(为盲人,BADL正常,但更高级的IADL失能),轻度失能94人,中度失能49人,重度失能56人,完全失能101人。IADL方面,FAQ得(21.08±8.14)分,4例小于5分(但BADL失能),失能率98.68%。
2.2ADL需求未满足状况 303名失能老人中,282名有至少一项ADL需求未得到满足,占比93.07%。每位失能老人平均有(4.98±3.17)项ADL需求未得到满足。各ADL项目的需求状况及未满足状况见表1。
2.3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状况 照顾者FCTI总均分,各维度均分及与香港常模的比较(除处理个人情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1 居家失能老人各ADL条目需求状况及其未满足状况〔n(%)〕
表2 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总分及各维度与常模的比较分)
2.4失能老人未满足的ADL需求与照顾者照顾能力的相关性 照顾能力总分与总未满足ADL需求个数,未满足BADL及IADL需求个数均呈正相关,适应照顾角色和应变及提供协助这两个维度的得分与三类未满足需求个数也均呈正相关,评估家人及社区资源维度与总未满足ADL需求个数及未满足IADL需求个数呈正相关,但与未满足BADL需求个数不相关。调整生活以满足照顾需求维度与总未满足ADL需求个数及未满足BADL需求个数呈正相关,但与未满足IADL需求个数不相关。见表3。
表3 未满足ADL需求与照顾者能力的相关性〔n=303,r/P值〕
3 讨 论
现有研究表明,需求未能得到满足的失能老人常常会出现脱水、营养不良、压力性溃疡、坠床、跌倒等不良事件〔16〕,使得老人住院的概率大大上升。此状况不仅会损害失能老人的身心健康,也给整个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减少未满足ADL需求应成为失能老人照料的重要举措。
本研究结果和养老机构中未满足率较高的项目是相同的〔17〕,说明在中国社会失能老人照料中,这些项目易被忽视是共性存在的问题。
平地行走、上下楼梯、坐车出行是一些需要出门的活动,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失能老人所居住的环境并没有电梯,且照料他们的人员大多都是力量较弱的中老年女性〔2〕,如果要移动老人,就必须要徒手搬运。这样不便的条件使很多失能老人无法经常出门,甚至不得不长期卧床,长此以往,失能老人有较高的风险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同时,很多照顾者也会产生一些背痛、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症状〔18〕。目前很多发达国家的家庭已使用了电动机械臂、电动轮椅等便利而先进的移位工具〔19〕,我国的社区也可以借鉴此策略,购买并出借一些电动移位工具,使失能老人也更加容易地外出活动。
社交、娱乐需求属于人们的精神需求。长期在家的失能老人不仅会体能下降,交际圈也会逐渐缩小,甚至与邻居之间的来往也会越来越少,长此以往,老人就会感觉生活空虚,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20〕,甚至一些老人还会发生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21〕。但是目前很多照顾老人的人员往往只重视失能老人的生理需要,却忽略了其心理健康。而且照顾者长期承受着照料负担,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这些也会转嫁给失能老人并间接损害老人的心理健康。所以社区可以加强对照顾者进行正规的培训,并多举行一些社交娱乐活动,使失能老人获得一定程度的精神慰藉。
照顾失能老人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照顾者不仅需要了解基本的知识,也必须掌握调整个人生活、调节自身负性情绪、利用社会医疗资源等能力〔22〕。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南京地区照顾者的总体及评估家人及社区资源、应变及提供协助、适应照顾角色等能力都要高于香港地区,但调整生活以满足照顾需求的能力却较弱。其较弱的生活调整能力可主要从睡眠减少且质量下降、兴趣社交匮乏、对未来缺乏规划、体力消耗严重、生活机械无趣等方面看出。由此可见,南京地区的照顾者尽管整体照顾能力相对高于香港地区,但是他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自身的健康也受到了损坏。照顾者容易出现的生理问题一般为经常帮老人移位所出现的腰肌劳损、免疫力下降及慢性疾病加重等〔23〕。常见的心理问题为日复一日的照顾工作所导致的抑郁、焦虑、暴躁等负面情绪〔23,24〕。如果照顾者对自己的生活调节不够重视,整日处于这种压抑的生活状态,不仅会使自身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也会影响失能老人ADL需求的满足,形成恶性循环。所以社区工作人员必须对照顾者的生活状态也予以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指导其对失能老人进行科学的照料。照顾者可以合理规划好照顾失能老人的时间,留出一定的私人时间;在提供帮助的同时学会借用老人的自身能力〔25〕;学习照顾过程中的节力原则,减轻自身的身体伤害。另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也可以定时对照顾者进行关心和问候,给予他们帮助以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并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充分的引导和鼓励。同时还要引导照顾者能够合理地规划时间和精力,兼顾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使自己的身心都得到调整,从而更好地满足失能老人的各项需求。
本研究结果显示,照顾者的照顾能力越强,失能老人的未满足ADL需求越少。照顾者若有较高的照顾能力,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调动各类资源,发挥自身潜能,从而使失能老人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所以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得到提高。
一个合格的照顾者需要具备良好的适应与应变能力,尽管该能力与照顾者的一般资料和社会经历等相关,但全面而快速地获取照料失能老人的相关技能与知识同样可以增强其进入角色的信心,让其在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时能获得科学的指导,所以,社区应积极地对照顾者进行正规的培训。
现有研究指出,失能老人健康状态的下降与照顾者的负面情绪有着一定的相关性〔26〕,但本研究中照顾者调节情绪的能力并不与未满足的ADL需求个数相关。由此可推测,亲属照顾者在我国传承的孝道文化熏陶下及护工在工作责任心的影响下,那些照顾过程中出现的负面情绪,不会成为满足失能老人ADL需求的阻碍。不过照顾者依然需要正面面对并解决这类的情绪,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心状态,防止影响其完成自身的照料任务。
BADL中的许多项目,往往单人就可以完成,较少会需要外界提供帮助,即便照顾者无法合理运用各项社会资源,也不容易影响到失能老人需求的满足。而IADL的项目中存在许多社交、娱乐需求,需要多人的配合方能完成,若家人、社区不能提供一定的帮助,照顾者往往会避免麻烦而忽视此类需求。
此外,BADL项目往往需要长期持续,照顾者需要有较强的调整个人生活的能力,从而有充足的精力来处理这些照顾任务。若缺失其中任一环节,则容易让失能老人有需求未满足的感受,出现失落之感。但是IADL的许多项目则无须天天持续,只要时常涉及就会让失能老人获得满足感,所以对照顾者的精力状态有着相对较低敏感度。